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4.2 地貌的观察(教案)
【教学目标】
1.区域认知
知道所观察地貌的典型分布地区。
2.综合思维
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地貌的环境特征。
3.地理实践力
学会撰写观察报告。学会读取等高线地形图的信息。
4.人地协调观
在野外观察或室内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体悟自然之美,树立人地和谐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①明确地貌观察的顺序。
②理解并运用地貌观察中主要观察内容。
2.难点:
学会读图方法,特别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新课导入】
100多年前,詹天佑主持修建我国首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他在勘测八达岭线路段时,发现该路段地形坡度大,火车爬坡困难。他巧妙地将线路设计成“人”字形,不仅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还成为我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杰作。
提问:“人”字形设计是怎样降低线路坡度的?我们在观察地貌时还应关注哪些方面呢?
【新课讲解】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师】那我们看“卧佛含丹”这个图片时,第一眼看到的是什么?
【生】看它的大体轮廓。
【师】那么陆地主要地貌单元有五种,分别是高原、平原、山地、盆地、丘陵五种,它属于哪一种呢?
【生】山地。
【师】在高原上,可能既有连绵的山脉和低缓的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山脉中可能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这表明了什么?
【生】地貌千姿百态,规模大小不等。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师】在观察上图时,我们应该找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
【生】观察地貌时,宜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师】那么应该按照什么顺序进行观察呢?比如说我观察的话,我会第一开始观察它是陆地主要地貌单元中的哪一个,接下来观察山峰或者河谷,最后观察河岸。
我这种观察顺序是从什么到什么的观察?提示:观察的越来越细致。
【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教师总结】
1.规模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2.地貌观察的顺序:
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
①宏观地貌:一般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等;
②次级地貌:如山岭、河谷等;
③微观地貌: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3.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等辅助观察。
【过渡】那我们现在知道了地貌的观察顺序,这大部分讲的都是你对实地地貌应该怎样观察,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当你面对一张等高线地形图时,应该怎样判断地形。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师】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其中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海拔)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等高线地形图:“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其中等高线向高值凸为山谷,反之为山脊)
从左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1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他们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000米。同样的,我们看下图:
乙点的绝对高度是885.4米,那么甲点的绝对高度是多少?
【生】879米。
【师】那么他们之间的相对高度是多少?
【生】6.4米。
【知识拓展】
1.陆地主要地貌单元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高原 | 绝对高度很大(1000米以上),相对高度很小 |
平原 | 绝对高度在200米以下,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都很小 |
盆地 | 四周高、中间低,相对高度较大 |
山地 | 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较大,绝对高度在500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 |
丘陵 | 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都较小,绝对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 |
2.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陡崖的相对高度为△H,其公式为:(n-1)d≤△H≤
(n+1)d(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如下图中陡崖D处相对高度为200米≤△H <400米。
【师】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坡度。
看上图,我们知道地表的各种形态都是由坡和近似水平的面组成。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看图中的这个坡,它的水平距离是A还是B?
【生】B。
【师】所以坡度可以怎么表示?
【生】A/B。
【师】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坡度大于15° 的坡地上种植,一旦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又如,受机车牵引动力的限制,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一3%。这说明了什么?
【生】坡度对生产和生活影响巨大。
【师】我们拿教室来说,你一般会喜欢阳面的教室还是阴面的?
【生】阳面。
【师】对于大部分的植物也是一样的,大部分植物在阳面可以获得更好的光照。所以我们在观察地貌时,也要关注它是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不同的坡向,光照、降水等条件存在差异,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
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例如,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问题:观察“卧佛含丹”奇观最佳位置和七星岩属于地貌层级中的哪一个层级?
答:(1)特定角度远眺;
(2)次级地貌——喀斯特地貌。
【教师总结】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
1.高度
(1)绝对高度(海拔)可以通过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获得,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
(2)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
(1)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2)坡向: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3.高度和坡度: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4.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无论是单一地貌,还是区域地貌,还要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
【板书】
【课后反思】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渴望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能促使地们对地貌的观察产生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及认识方法去简单识别地形地貌的能力。此年龄阶段的青少年记观察能力极佳,有利于其识别简单的地形地貌特征。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表格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获奖教学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讲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读图思考,小组活动,活动思考,课后活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