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第一节 第1课时 喀斯特地貌与河流地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四章 第一节 第2课时 风沙地貌与海岸地貌 试卷 试卷 0 次下载
- 第五章 本章整合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五章 第一节 植被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 第五章 第二节 土壤课件PPT 课件 0 次下载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时训练
展开第四章地貌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当地地貌简图。据此完成1~2题。
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示区域内次一级地貌是( )
A.山峰、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
D.山峰、喀斯特地貌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地区中部,为最佳观察点,故B正确。第2题,读图可知,图示地区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也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故D正确。
答案1.B 2.D
广东省肇庆市美丽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1 000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尊卧佛。七星岩景区由五湖、六岗、七岩、八洞组成,共同形成“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的景致。每年国庆节前后,傍晚时候,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读图,完成3~4题。
3.观察“卧佛含丹”奇观,最佳位置是( )
A.攀登卧佛观察 B.乘坐游艇观察
C.特定角度远眺 D.山脚向上仰望
4.七星岩属于地貌层级中的( )
A.宏观地貌—山地
B.次一级地貌—喀斯特地貌
C.微观地貌—溶洞
D.次一级地貌—河流地貌
解析第3题,观察“卧佛含丹”奇观,宜选择较远距离,正对卧佛观察,故应寻找特定角度远眺。第4题,据材料信息“湖中有山,山中有洞,洞中有河”可知,七星岩属于喀斯特地貌,为地貌层级中的次一级地貌,故B正确。
答案3.C 4.B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哀牢山。图甲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游客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照片。读图,完成5~6题。
5.某游客站在图甲中某处朝南拍摄出图乙的景观照片,该游客在图甲中所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6.图甲中不能观察到的微观地貌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峡谷
答案5.C 6.D
7.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估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计算出大青山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若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原因。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可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即河流的流程。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因为大青山与李村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第(2)题,小桥至古庙一段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第(3)题,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知该地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大的地区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聚落规模小。
答案(1)1 000—1 200米。250—350米。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2)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坡度缓。
(3)地势北高南低。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等级考提升练
甲、乙两地之间有三条道路相连。某地理活动小组通过地貌观察,并测绘了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面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两地高差大致为( )
A.80米 B.110米 C.170米 D.220米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道路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地海拔分别约为260米和150米,两地高差大致为110米。注意本题要求的是甲、乙两地的高差,即三条道路起点和终点的相对高度,不是甲、乙两地间的最大高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①最长,若道路①为直线线路应该最短,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②没有经过甲、乙两地间的最高点,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③最短,C错误。道路①和道路②剖面线右侧形态大致相同,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故D正确。需要注意的是,图中三条曲线有几个交点,这并不意味着交点处就一定是道路的重合路段,它仅仅表示三条道路有些路段的海拔相同而已。
答案1.B 2.D
图a是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略图,图中公路(虚线)向偏北方向逐渐上升,桥梁下方河流水位为314米。图b是盘山公路常用的凸面镜,用于视线受阻的情况下观察对向车辆。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瀑布的落差可能是( )
A.15米 B.17米 C.35米 D.37米
4.图中阴影区域的坡度,由东南向西北( )
A.一直增大 B.一直减小
C.先增大后减小 D.先减小后增大
5.图中有必要设置凸面镜的地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图a中等高距为10米,瀑布处有320米、330米、340米三条等高线重合,则瀑布落差大于20米;图示瀑布上部的最大海拔接近350米,因桥梁处河流水位为314米,故瀑布落差小于36米。第4题,图a中①处与其西北方向的阴影区域都位于310米和320米两条等高线之间,同时可看出两条等高线间距越来越大,则表明沿该方向坡度逐渐减小。第5题,图中②处西侧距离山脊较近,因此公路会急转弯,视线会受到阻挡,凸面镜应设置在急转弯处。
答案3.C 4.B 5.B
倒立锥是山坡上的碎石长期不断往坡下坠落堆积成的地貌。下图为倒立锥景观图。据此完成6~7题。
6.倒立锥表层堆积物的分布特点是( )
A.锥顶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B.中部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C.锥底颗粒物平均粒径大
D.各部位颗粒物大小均匀
7.随着风化的不断深入,该倒立锥坡度( )
A.变大 B.变小
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解析第6题,岩石被风化后的碎屑颗粒大小混杂。当坠落时,大的岩块较重,受重力作用影响沿山坡向下滑落时产生很大的动能(速度),能克服更多障碍滚得更远,所以大的岩块滚动到倒立锥的边缘部位才停下来,而一些较小的碎屑受重力作用获得的动能小,多堆积在倒立锥的顶部。第7题,随着倒立锥上部岩层的不断剥落,碎屑颗粒不断增加,其坡度较锥体形成初期变小,故B正确。
答案6.C 7.B
8.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2020年暑假对我国西南某地区进行了野外综合考察。下图是他们考察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C处有一石碑“×河源”。请在图中画出发源于该处的小河。小组同学发现,该小河的上游和下游段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水流缓慢,解释其中原因。
(2)该小组的几位同学在山上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其中一位同学站在C处,另一位同学站在E处,如果不考虑树木等物体的影响,请问站在D处的同学能否看到上述两位同学?为什么?
(3)该小组的两位同学分别画了DE、GH的剖面图,出现了图右侧①②两种情况,你认为正确反映GH剖面的是 ,请在①②两图中标出GH和DE的交点I。
(4)两位同学分别在A、B两处测量当地的气温,你认为两处之间的温差约为多少?为什么?
解析第(1)题,河流发育在山谷,山谷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等高线密集处,坡度较大,河流流速较快;反之,流速较慢。第(2)题,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为山脊。如果两地之间有山脊相隔,就会阻挡视线,山谷则不会。第(3)题,G、H两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从G处到H处海拔先升高再降低,故应是②。GH和DE的交点I为GH间的最高点,DE间的最低点。第(4)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B处海拔为700米,A处海拔为1 200米,两处的相对高度为500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故两处之间气温相差约3 ℃。
答案(1)画图略。该小河上游、下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故水流较急;而中游段流经的地区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故水流相对缓慢。
(2)看不到C处的同学,因为C、D两处之间有山脊,会阻挡视线;能看到E处的同学,因为D、E两处之间是山谷,不会阻挡视线。
(3)② 画图略(分别在最低、最高处)。
(4)3 ℃。根据等高线可知,两地的相对高度为500米。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故两处之间的温差约3 ℃。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后测评,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图中最宏观的地貌类型是,能正确反映地貌观察顺序的是,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图中地形部位判断正确的是,下列地段中坡度最缓的是,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图中甲河流的流向大致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有关地貌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5月登顶条件优于4月,因为5月,甲处冰雪层厚度大于丙处的原因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达标测试,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