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课时作业
展开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的组合关系:一个较大的地貌往往由次一级的地貌组合而成。
(1)高原上,既有连绵的山地和丘陵,也有宽广的盆地。
(2)山脉中,既有陡峭的山峰,也有深切的河谷。
2.观察地貌的顺序:选择一个视野比较广阔的地方,按照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的顺序进行观察。
(1)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如山地、平原。
(2)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如山岭、河谷。
(3)最后描述河岸、陡崖等更小的地貌特征。
3.辅助观察:利用地形图、遥感影像或无人机等辅助观察。
1.判断正误。
(1)高原上没有山地。(×)
(2)观察地貌时,一般先选择较近的地貌,再选择较远的地貌观察。(×)
2.视野内较大的地貌不包括( )
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山峰
答案 D
解析 山峰属于视野范围内较小的地貌。
3.观察地貌时,如何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
提示 海拔较高,周围没有山峰等地貌阻挡视线。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重要内容:高度和坡度。
(1)高度: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绝对高度是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依据,相对高度能够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2)坡度: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的比值来表示。
(3)坡向: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2.坡度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坡度与农业生产:坡地耕作容易引发水土流失;坡度大于15°时,遇到暴雨,土壤侵蚀极为严重。
(2)坡度与交通建设:铁路线的最大坡度一般不超过2.5%~3%;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设计“人”字形线路降低线路坡度。
3.地貌观察的其他要素
(1)观察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2)观察地面起伏状况和破碎程度。,1.判断正误。
(1)观察坡时,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
(2)坡地耕作易引发水土流失,不能进行农业生产。(×)
2.关于地貌观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观察地貌时,只观察高度和坡度
B.根据相对高度划分山地、平原等地貌
C.根据东西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
D.观察地貌时,应关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
答案 D
解析 高度和坡度是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不是唯一内容;根据绝对高度划分山地、平原等地貌;根据南北方位判断阳坡和阴坡;观察地貌时,应关注地形分布和地表特征。
3.除教材实例外,举例说明生产实践中降低坡度的措施。
提示 农业生产中,修建梯田;交通建设中,沿等高线布局,修建桥梁、隧道。
任务探究 地貌观察的顺序
某地理学习小组前往某地进行地理考察。下图为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找出图中最佳观察点,并说明判断理由。
(2)观察该地地貌时,宏观地貌有哪些?
(3)观察该地地貌时,较小的地貌有哪些?
[成果展示] (1)④。海拔最高,视野最开阔。
(2)山地、丘陵、平原等。
(3)山峰、河谷等。
读我国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貌类型为( )
A.平原 B.丘陵
C.峡谷 D.河岸
(2)观察图示地貌全景,最佳方式是( )
A.游船上观察 B.观光亭里观察
C.大型客机 D.直升飞机
科学思维
地貌观察的方法
第(1)题,根据景观图可知,图示地貌为峡谷。第(2)题,观察地貌全景,应选择在地势较高的位置;大型客机位置过高,直升飞机高度适中且机动灵活。
[答案] (1)C (2)D
提升运用能力
读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形为( )
A.平原 B.丘陵
C.山地 D.山峰
答案 C
解析 根据海拔和山峰图例可知,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形为山地。
2.某游客想观察全景,应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A.中部偏北 B.中部偏南
C.东部 D.西部
答案 B
解析 图示山峰为最佳观察位置,结合指向标可知,应选择中部偏南。
任务探究 地貌观察的内容
如图为某同学找到的一幅公路分布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观察图中地貌,最重要内容是什么?
(2)图中公路呈“之”字形,主要原因是什么?
(3)图示地区主要的地貌类型是什么?
[成果展示] (1)高度和坡度。
(2)降低线路坡度。
(3)山地。
下图中各点为相对于海平面的实测高程,单位为米,其中M为该区域的最高点。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坡度最陡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示地区地貌类型为( )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
科学思维
地貌观察内容的判读方法
第(1)题,图示四地水平距离相同。相对高度越大,坡度越陡。第(2)题,根据海拔判断地貌类型。图中海拔大致为294~432米。
[答案] (1)A (2)B
提升运用能力
读图,回答1~2题。
1.京张铁路八达岭段采用“人”字形铁路的主要原因是( )
A.河流较多,河谷深邃 B.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
C.沿线地势陡,坡度大 D.发展沿线旅游业
2.关于“人”字形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缩短线路长度 B.降低线路坡度
C.连接更多城市 D.增加线路密度
答案 1.C 2.B
解析 京张铁路八达岭段地势陡,坡度大,为了减小坡度,詹天佑设计出用“长度”换“高度”的“人”字形铁路。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77页思考]
思路点拨 1.读出图中甲、乙两地的海拔,数值相减即可。
2.读出图示区域内最高点和最低点海拔,数值相减即可。
成果展示 1.6.4米。
2.80~100米,最大接近100米。
[教材第78页活动]
思路点拨 1.选择行政单位,可选择学校所在县(市、州),也可选择学校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
2.确定本地主要地貌类型(面状地貌、线状地貌、点状地貌)。
3.利用海拔进行相关计算。
4.完成教材表格。
成果展示 略。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选择某旅游景区,观察该景区的地貌类型及分布。
2.利用中国地形图,观察中国地貌分布。
3.选择某交通线,判断线路特点并分析原因。
展示与评价
略。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 题号 |
地貌观察的顺序 | 1、2、3、4、5、13(1)(3)、14(1)(2) |
地貌观察的内容 | 6、7、8、9、10、11、12、13(2)(4)、14(3)(4)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某地理学习小组利用周末对学校附近某地进行地貌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该地地貌简图。据此回答1~3题。
1.观察图示地区地貌,最佳观察点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B
解析 读图可知,乙山峰海拔最高,且位于图示区域中部,为最佳观察点,故B项正确。
2.图示区域内的宏观地貌为( )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盆地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等高线稀疏,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000米左右,山峰与周围地区相对高度小,故宏观地貌为高原,A项正确。
3.图示区域内次级地貌是( )
A.山峰、河流地貌 B.喀斯特地貌、河流地貌
C.河流地貌、喀斯特地貌 D.山峰、喀斯特地貌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内山峰较多;溶洞和石林较多,溶洞和石林均属于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云南哀牢山。图甲为红河哈尼梯田局部等高线地形图,图乙为某游客拍摄的红河哈尼梯田景观图片。读图,完成4~5题。
4.某游客站在甲图中某处朝南拍摄出乙图的景观图片,该游客在甲图中所处位置最有可能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在乙图中拍摄的景观有2处等高线向上弯曲,3处向下弯曲,结合指向标,图中只有在③地向南望去,才能体现图中景观,故C项正确。
5.图甲中不能观察到的微型地貌是( )
A.山谷 B.山脊 C.陡崖 D.峡谷
答案 D
解析 读图,图示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等高线弯曲处为山谷或山脊;图示区域内没有峡谷。
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6~8题。
6.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坡度最缓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①段经过4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②段有2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行进,坡度小;④段经过3条等高线,密度大,坡度大。故C项正确。
7.在该地区考察线路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①②③三段均位于山地南侧,为阳坡;④段位于山地北侧,为阴坡。
8.地貌观察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
C.坡度 D.坡向
答案 A
解析 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故A项正确。
在黄土高原的缓坡上修筑梯田是该区域综合治理的一项措施。读图完成9~10题。
9.梯田田埂的水平延伸方向一般与( )
A.坡面倾斜方向一致 B.等高线基本平行
C.山谷走向基本一致 D.山脊走向基本平行
答案 B
解析 水平梯田的田埂应与等高线基本平行,才能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
10.修筑梯田显著地改变了山坡的( )
A.形态 B.土壤类型 C.坡向 D.物质组成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梯田的修筑,使沟谷发育的山坡形态发生了改变。
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区域水库和最高点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890 m B.1 030 m C.1 210 m D.1 300 m
答案 B
解析 图中等高距为100 m,水库的海拔在200~300 m,区域最高点在1 200~1 300 m,故相对高度应为900~1 100 m,故B项正确。
12.该地区山地阳坡植被稀疏,原因是( )
A.气温低 B.风速大
C.土壤贫瘠 D.水分条件差
答案 D
解析 由纬度分布知此地在北回归线以北,南坡是阳坡,光照强,气温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植被覆盖率差,故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为________。(2分)
(2)描述甲、乙两村分布的共同特点。(6分)
(3)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6分)
(4)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6分)
答案 (1)自东向西
(2)位于河流沿岸(河谷);位于山麓冲积扇;位于海拔400米以下地区。
(3)地形以山地为主;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中部为谷地,地势较低。
(4)合理。理由: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相近或实际距离相近,攀登的相对高度相同或两山海拔相近。
不合理。理由:C线路等高线比B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确定河流的流向,再根据指向标判断。第(2)题,从河流、海拔等方面描述。第(3)题,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类型与分布,地势特征和起伏大小来分析。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32分)
(1)描述新疆不同层次地貌组合特点。(10分)
(2)判断甲、乙两个地形区的名称。(4分)
(3)观察甲、乙两个地形区,从高度和坡度两方面描述甲、乙两个地形区的特点。(10分)
(4)指出新疆城镇和交通线路分布特点,并从地貌和水源两方面分析原因。(8分)
答案 (1)地形以盆地和山地为主;地貌分布呈现“三山夹两盆”的特点;山地中有山峰、冰川地貌、小盆地等次级地貌;盆地内部有风沙地貌、河流地貌等次级地貌;山麓(盆地边缘)分布有冲积扇等次级地貌;风沙地貌中有沙丘、戈壁等微型地貌;冰川地貌中有冰斗、角峰等次级地貌。
(2)甲:天山。乙:塔里木盆地。
(3)甲(天山)海拔很高,相对高度很大,坡度大。乙(塔里木盆地)内部海拔低,内部相对高度很小,坡度很小;边缘海拔较高,相对高度较大,坡度较大。
(4)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山麓(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原因:山麓地带多河流冲积扇,地形起伏小,土壤肥沃;有高山冰雪融水汇集,水源充足。
解析 第(1)题,描述不同层次地貌组合特点,首先说明主要地貌类型及其分布特点,再说明主要地貌类型内部的次级地貌类型和微型地貌。第(2)题,结合中国地形图即可判断。第(3)题,高度包括绝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描述盆地时,应区分盆地内部和边缘的差异。第(4)题,山麓的绿洲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成为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集中地区。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练习题,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第二节 土壤精练,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