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
展开必备知识·自主学习——新知全解一遍过
一、地貌观察的顺序
1.地貌形态与规模
(1)形态:千姿百态——各种地貌混杂在一起。
(2)规模:大小不等——较大地貌往往由________的地貌组合而成。
2.观察描述
(1)选址:选择________比较开阔的地方。
(2)顺序: eq \b\lc\{(\a\vs4\al\c1(从 到微观,从 到 ))
(3)手段:利用________图、________影像等辅助观察。
【判断】
(1)一般山地规模比山峰大。( )
(2)高原上可能有山脉或丘陵。( )
(3)云贵高原上地势平坦开阔。( )
(4)观察石钟乳可利用地形图进行。( )
二、地貌观察的内容
1.高度
(1)绝对高度 eq \b\lc\{(\a\vs4\al\c1(获得:查找地图或借助仪器,应用:划分高原、山地和平原等地貌的主要, 依据))
(2)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________状况。
2.坡度
(1)坡度:
①表示:坡度角或者垂直距离和________的比值。
②应用 eq \b\lc\{(\a\vs4\al\c1(影响坡地耕作,影响交通建设))
(2)坡向: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3.其他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等。
【判断】
(1)一般而言,山脉的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相等。( )
(2)坡度大的地形,相对高度也越大。( )
(3)青岛海边有一典型地貌叫“石老人”,这种描述主要是观察地貌的形状。( )
【知识链接1】 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1)海拔(绝对高度)
某地高出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海拔为1 500米,乙点海拔为500米。
(2)相对高度
一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如图中甲点和乙点的相对高度是1 000米。
【学法指导】 高大的山地不同坡向降水和气温的差异
(1)山地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
(2)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的降水多于山麓和山顶。山麓地带,因气流抬升幅度小,水汽凝结较少,降水较少;山腰地带,水汽大量凝结,降水较多;山顶地带,水汽含量较少,降水较少。
(3)海拔相同的迎风坡与背风坡,背风坡气温一般高于迎风坡。如M地气温高于Q地。
【知识链接2】 阳坡和阴坡的判断
阳坡是面向太阳的山坡,阴坡是背对太阳的山坡。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南坡为阳坡,北坡为阴坡;南回归线以南地区阳光主要从北方照向南方,所以北坡为阳坡,南坡为阴坡。
归纳·助学助记
速记·认知清单
1.地貌观察的顺序
(1)从宏观到微观、从面到点。
(2)先观察视野内大的地貌,再观察和描述次一级地貌。
2.地貌观察的内容
(1)地貌观察的重要内容有高度和坡度。
(2)高度包括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其中相对高度反映地面的起伏状况。
(3)坡的形态多种多样,主要观察坡度和坡向。坡度是划分坡的重要标准,坡度大小一般用坡度角表示。坡向观察应重点关注阳坡和阴坡、迎风坡和背风坡。
(4)高度和坡度的组合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相对高度大、坡度大的地貌,一般比较陡峻。相对高度小、坡度小的地貌,一般比较平缓。
(5)地貌观察的其他内容:地貌的形状、面积、空间分布状况、地面起伏状况、破碎程度等。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学科素养大提升
探究点 地貌的观察
【探究导引】
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思考交流】
1.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分析:诗中描述的泰山位于哪个省?
2.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诗中描述的泰山具有雄伟的特征,从地貌观察的内容看,主要反映了什么?
3.运用“综合思维”方法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出的地貌观察,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进行的?
【归纳升华】
1.地貌观察的顺序
2.地貌观察与描述
3.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进行地貌观察
(1)地形图中的地形地貌表现
(2)地形图中的地貌判断
①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②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
③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200米,等高线较密集。
④高原:海拔较高,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
⑤盆地:海拔没有一定标准。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小;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大。
⑥海岸线: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沿海地区指有海岸线的地区。
(3)地形图中坡度的判断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分布越密集,则坡度越陡;等高线分布越稀疏,则坡度越缓。
【学以致用】
1.观察地貌时,应选择最佳的观察地点,按照一定次序观察地貌。下图为延安宝塔山及其附近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最佳的观察地点是( )
A.大桥 B.宝塔
C.左侧楼房 D.河堤
(2)在最佳观察地点向四周望去,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 )
A.河流地貌 B.风沙地貌
C.黄土地貌 D.冰川地貌
2.某地理兴趣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一地区进行考察。下图示意地理兴趣小组考察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在考察路线上,坡度最小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考察路线上,位于阴坡的路段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观察地貌时,海拔常用于判断( )
A.地貌类型 B.地形起伏
C.坡度 D.坡向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基础知能全通关
在我国某山区,地貌学家新近命名了一种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其等高线地形图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对岱崮地貌的地貌形态最为准确的描述是( )
A.顶尖,身陡,麓缓
B.丘谷相间,连绵起伏
C.顶部平坦,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D.四周高,中间低
2.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
A.30米 B.50米
C.70米 D.90米
暑假,某地理兴趣小组到冀东某地考察。下图是该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甲、乙两地分别是( )
A.山丘、山顶 B.洼地、山顶
C.山丘、鞍部 D.洼地、鞍部
4.最适合兴趣小组搭建宿营地的地点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同学们发现,③地森林比④地长势更好,主要是因为③地( )
A.蒸发弱,土壤水分条件好
B.海拔低,热量充足
C.为迎风坡,降水多,水源充足
D.位于山脊,光照强
6.读“比例尺为十万分之一的地形图”,完成下列问题。
(1)字母C表示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山脊线E的走向大致为________。
(2)如果想体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站立的地方海拔可能是( )
A.750 m B.780 m
C.1 100 m D.1 190 m
(3)图中有一陡崖,其相对高度H的范围是( )
A.100 m≤H<300 m
B.100 m≤H<200 m
C.200 m≤H<300 m
D.100 m<H≤300 m
(4)分别站在山顶A和山顶B上,能看到河流上D处小船的是________山顶。
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
1.(2)次一级
2.(1)视野 (2)宏观 面 点 (3)地形 遥感
【判断】 (1)√ (2)√ (3)× (4)×
二、
1.(2)起伏
2.(1)水平距离
【判断】 (1)× (2)× (3)√
关键能力·课堂探究
探究点
[探究导引]
1.提示:山东省。
2.提示:地貌的高度和坡度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泰山的相对高度大、坡度大,显得比较陡峻,给人一种雄伟的感觉。
3.提示:宏观角度。
[学以致用]
1.解析:第(1)题,最佳观察地点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且四周没有遮挡物。读图可知,宝塔位于山顶,地势高,视野开阔,故B项正确。第(2)题,延安位于黄土高原上,视野内主要的地貌为黄土地貌,故C项正确。
答案:(1)B (2)C
2.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路段经过4条等高线,坡度大;②路段经过2条等高线,坡度较小;③路段是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延伸,坡度最小;④路段经过3条等高线,坡度大。故C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我国北方。读图可知,①②路段均位于山地南侧,③路段位于山地东南侧,为阳坡;④路段位于山地西北侧,为阴坡。第(3)题,海拔一般用来区分地貌类型,故A项正确。
答案:(1)C (2)D (3)A
随堂检测·强化落实
1~2.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的等高线分布,该岱崮地貌顶部平坦开阔;顶部周围为陡崖,地形陡峭;而下部的地形坡度较小,而且越往下坡度越缓,选C。第2题,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等高距为10米,陡崖顶部的最大高度是610米,最低高度是600米,陡崖下部最低高度是550米,最高高度是56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在40~60米之间,选B。
答案:1.C 2.B
3~5.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为40 m。甲地外缘闭合等高线数值为200,该闭合等高线两侧的等高线数值分别为200和240,因此甲地的海拔为160~200 m,为洼地;乙地位于两山顶之间的平缓部位,为鞍部,D项正确。第4题,①地等高线稀疏,地势平缓,适合宿营,A项正确;②地位于山顶,夜间降温较快,气温较低,不适合宿营,B项错误;④地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形坡度较大,且③④两地等高线向高处弯曲,为山谷,暑假该区域正值雨季,山谷地区集水速度较快,不适合宿营,C、D项错误。第5题,该地位于冀东,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相对较少,③地地处山脉北坡,为阴坡,蒸发较弱,土壤水分含量较高;④地位于山脉南坡,为阳坡,蒸发更强,土壤水分含量相对较低。因此③地森林比④地长势更好,A项正确。
答案:3.D 4.A 5.A
6.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第(1)题,由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规律可知,C位于两个山顶之间地势较低的地方,是鞍部。水平向右是北方,山脊线E的走向为南北走向。第(2)题,从图中等高线地形图可判断最高点在1 100米以上,才可以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D项最接近。第(3)题,图中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是100米,有两条等高线交于陡崖附近,故陡崖的相对高度H在100~300米之间,可以等于100米。故A正确。第(4)题,AD之间有一个山脊遮挡视线。BD之间没有山脊遮挡视线。所以站在B山顶能看到D处的小船。
答案:(1)鞍部 南北走向
(2)D
(3)A
(4)B
课 标 要 求
学 习 目 标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
1.掌握地貌观察的顺序。
2.熟悉地貌观察的主要内容。
3.了解地貌观察实践的过程。
双考要求
体系构建
学法导引
考试内容
学考要求
选考要求
通过野外考察、调查等方式进行地貌观察研究,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利用综合思维,描述所观察地貌的特征。
1.地貌观察的顺序
水平1
水平3
2.地貌观察的内容
水平2
水平3
地形地貌
等高线图(单位:米)
等高线特征
景观图
缓坡与陡坡
缓坡
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
陡坡
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
山脊与山谷
山脊
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高
山谷
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中部海拔较两侧低
鞍部与陡崖
鞍部
两侧等高线闭合,且数值相等
陡崖
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导学案: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四章 地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导学案,共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貌的观察学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导航,知识导学,重点导析,探究活动,知识归纳,知识拓展,教材答疑解惑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导学案: 这是一份鲁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防避导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最新课标要求,情境探究,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