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中生物课堂同步优化训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新人教版必修2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77483/0-17315397429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中生物课堂同步优化训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新人教版必修2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77483/0-173153974299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2年高中生物课堂同步优化训练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新人教版必修2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1/16377483/0-1731539743006/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盂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豌豆种皮的颜色灰色是显性,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以下各组生物性状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
解析:本题考查对相对性状基本概念的理解。生物的相对性状是指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番茄的红果和圆果所说的性状分别是果实颜色和形状;绵羊的长毛和细毛、棉花的短绒和粗绒分别说的是长短和粗细两个性状;只有水稻的早熟和晚熟说的是成熟早晚这个性状,属于相对性状。
答案:B
2.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①紫花×紫花→紫花 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 ③紫花×白花→紫花 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解析:实验①如果两个亲本都是纯合子,不管显性还是隐性都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实验②的两个亲本都是杂合子,所以出现了性状分离,分离比为显性∶隐性=3∶1,可以判断出紫花是显性;实验③中,必有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杂交后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实验④为测交,有一个亲本为隐性纯合,一个亲本为显性杂合,后代的性状比为1∶1,不能确定显性和隐性性状。
答案:D
3.豌豆种皮的颜色灰色(A)对白色(a)是显性。要鉴定种皮灰色豌豆的遗传因子组合,可用方法鉴定,最简便的方法是,动物(填“能”或“不能”)用这种简便的方法鉴定。
解析:种皮灰色的豌豆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AA或Aa,可用测交方法鉴定其遗传因子组成,即用种皮白色(aa)豌豆与之杂交。如果后代性状表现全为灰色,可以认定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Aa);如果后代有白色性状出现,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即被确定为Aa(Aa×aa→Aa、aa)。
因为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传粉,所以该株豌豆可以自交,如果后代性状表现全为灰色,可以认定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AA);如果后代有白色性状出现,该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即被确定为Aa(Aa→AA、Aa、aa)。自交略去了人工异花授粉的繁杂程序,简便易行,适于雌雄同体的植物。由于动物绝大多数为雌雄异体,只能采用测交的方法鉴定。
答案:测交 自交 不能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
1.两杂合子黄色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合子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
D.90
解析:两杂合子黄色豌豆杂交后代中,后代有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纯合子黄色种子∶杂合子黄色种子∶隐性类型=1∶2∶1,即杂交后代中纯合子黄色种子占1/4,应为30粒。
答案:B
2.将杂合子个体逐代自交3次,在F3代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
D.9/16
解析:题中杂合子个体遗传因子组成为Aa,则自交一代其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其比例为:AA∶Aa∶aa=1∶2∶1,其中杂合子占1/2;F1自交时,纯合子的后代仍是纯合子,杂合子的后代如上所述有1/2为杂合子,即F2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2×1/2=1/4;同理,F2自交时,F3中杂合子的比例为1/4×1/2=1/8,纯合子的比例为1-1/8=7/8。
答案:B
3.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如果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在该处放上一块冰,结果不久后长出黑毛,这说明( )
A.遗传对遗传因子的表达起作用B.显性遗传因子被除去
C.环境影响了遗传因子组成D.环境对遗传因子的表达有影响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但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放置一块冰后,长出黑毛,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对遗传因子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遗传因子组成的改变。
答案:D
4.(经典回放)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遗传因子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致病遗传因子是隐性的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杂合子,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型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杂合子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解析:白化病是隐性遗传病,杂合子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夫妇双方都是杂合子,其子女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Aa、aa,其比例是1∶2∶1,所以发病概率是1/4。如果白化病患者与性状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性状表现正常的概率可能是1,也可能是1/2。
答案:D
5.我国最近捕到一只白色雄猴,要想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雄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以供科研利用,最佳方案是( )
A.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再用F1互交产生白猴
B. 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F1即可产生白猴
C. 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在F1中选出棕雌猴与白雄猴交配产生白猴
D.让白雄猴与棕雌猴交配,在F1中选出白雌猴与白雄猴交配产生白猴
解析:由题意,猴的毛色棕色对白色为显性,自然界中的白猴是由于环境和胚胎发育等原因形成的,非常罕见。要想在短时间内利用这只雄白猴繁殖更多的白猴以供科研利用,其中B方案不符合题意,因为棕雌猴可能是显性纯合。A项中,白猴与棕猴交配产生的F1是杂合子,两个杂合子交配,后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概率较低,所以不符合题意。C项,白猴与棕猴交配,后代为杂合子。让白色雄猴与杂合的棕色雌猴交配,后代出现白猴的概率较高。
答案:C
6.有一种腿很短的鸡叫爬行鸡,由显性遗传因子A控制,在其遗传实验中得到下列结果:
第一组:爬行鸡×爬行鸡→2 977只爬行鸡和995只正常鸡
第二组:爬行鸡×正常鸡→1 676只爬行鸡和1 661只正常鸡
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1)第一组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子代爬行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正常鸡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__。
(2)第二组后代中爬行鸡互交,在F2中共得小鸡6 000只,从理论上讲,有正常鸡___________只,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___________只。
解析:该题涉及已知亲、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求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和已知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求子代的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问题。第一问,根据子代中爬行鸡∶正常鸡=3∶1,可推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均为Aa。遗传因子组成为Aa的两亲本相交,后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为1AA∶2Aa∶1aa。所以子代爬行鸡有AA、Aa两种,正常鸡为aa。第二问,据子代中爬行鸡∶正常鸡=1∶1,可推知亲本遗传因子组成为Aa×aa。子代中爬行鸡遗传因子组成为Aa,其互交产生的后代为1AA∶2Aa∶1aa,因此正常鸡占1/4,能稳定遗传的爬行鸡占1/4,数量约为1 500。
答案:(1)Aa×Aa AA、Aa aa (2)1 500 1 500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
1.(2010上海高考)下列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
D.不含等位基因
解析: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纯合体。纯合体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由于纯合体有显性纯和隐性纯合,杂交后代是杂合体。
答案:C
2.牦牛的毛色中,黑色对红色为显性。为了确定一头黑色母牛是否为纯合子,交配应选的公牛是( )
D.红色纯合子
解析:确定黑色母牛是杂合子(Bb),还是纯合子(BB),要使用测交的方法,即与红色公牛(bb)交配。若交配后出现红色牛犊,则亲本中黑色母牛是杂合子(Bb×bb),若交配后代全为黑色小牛,则亲本中黑色牛极可能是纯合子(BB×bb)。
答案:D
3.在家鼠中短尾(T)对正常(t)为显性。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则不能存活的类型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 )
D.TT或Tt
解析:首先根据“一只短尾鼠与一只正常尾鼠交配,后代中正常尾与短尾比例相同”推知这是一个测交过程,该短尾鼠基因型为Tt,能存活;其次,短尾鼠基因型有TT、Tt两种类型,而“短尾类型相互交配,子代中有一类型死亡,能存活的短尾与正常尾之比为2∶1”,由于子代出现了正常尾(tt),所以杂交的短尾鼠遗传因子组成一定是Tt,根据分离定律,后代:TT∶Tt∶tt=1∶2∶1;已知,Tt、tt个体能存活,则只有TT个体死亡,且满足后代短尾(Tt)∶正常(tt)=2∶1。
答案:A
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谱图,则5和7婚配及6和8婚配后代子女患病的概率分别是( )
A.0,8/9
B.1/4,1
C.1/9,1
D.0,1/9
解析:该图所表示的是一种显性遗传病,即A控制患病,a控制正常,则5号和7号都是aa(完全正常),其后代患病率是0;1、2、3、4四个个体均为Aa,所以6号、8号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几率为1/3)或Aa(几率为2/3),二者后代正常的可能性是2/3Aa×2/3Aa=1/4×2/3×2/3=1/9,所以患病的可能性为8/9。
答案:A
5.某男子患白化病,他父母和妹妹均无此病,如果他妹妹与白化病患者结婚,生出病孩的概率是( )
D.1/4
解析:“某男子”为白化病,其父母均无此病,说明白化病为隐性遗传,其父母均为杂合子Aa×Aa,其妹妹无病,有两种可能,AA∶Aa=1∶2,其妹妹是Aa的概率为2/3,她与白化病患者aa结婚,Aa×aa,则生出病孩的概率为1/2×2/3=1/3。
答案:C
6.玉米高秆对矮秆为显性。矮秆玉米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高秆,使其自交得到F1植株时( )
A.高矮之比是1∶1
B.全是矮秆
C.高矮之比是3∶1
D.全是高秆
解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促使细胞体积的增大引起植株快速生长,但不影响内部基因组成,因此,用生长素处理后长成的高秆玉米仍然受隐性基因控制,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答案:B
7.某水稻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让它连续自交,从理论上讲F2的遗传因子组成中纯合子占总数的( )
D.1
解析:P:Aa×Aa→F1:1/4AA,2/4Aa,1/4aa;F2中只有1/2Aa,自交产生1/2×1/2Aa,其余全部为纯合子。
答案:C
8.一般人对苯硫脲感觉味苦是由遗传因子B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遗传因子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对夫妇,他们子女中味盲的比例各是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遗传因子组成最可能是( )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
A.④⑤⑥
B.④②⑤
C.④⑤②
D.①②③
解析:Bb×Bb的后代中bb的可能性是25%,Bb×bb的后代中bb的可能性为50%,bb×bb的后代全为bb。
答案:C
9.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现对毛桃的雌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
B.毛桃
D.毛桃的概率为1/3
解析:(1)依题意,设光滑性状受遗传因子A控制,两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为:母本毛桃aa,父本光桃AA。(2)桃的果实由子房壁膨大而形成。子房壁是母本正常的体细胞,遗传因子组成为aa。因此,由毛桃雌蕊直接发育成的果实表现为隐性性状毛桃,而与当前的授粉父本的遗传因子无关。
答案:B
10.某农场牧养的羊群中有黑、白两种毛色的羊,比率接近1∶3。已知毛色受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某牧民让两只白色羊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黑色小公羊。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遗传中,哪种毛色为显性?__________。
(2)若在判断一只白色公羊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时,有两种鉴定方法,请简要说明。
解析:两只白色羊杂交后代出现黑羊说明黑色为隐性性状,白色为显性性状。动物遗传因子组成的鉴定方法为测交或杂交。
答案:(1)白色 (2)验证白色公羊是否是纯合子的方法有二:一是进行测交,二是让此白色公羊与白色杂合子交配,根据后代的情况即可作出判断。
方案一:与黑色雌羊测交,如后代全部是白羊,则此公羊为纯合子,如后代白羊和黑羊的比例为1∶1,则此白色公羊为杂合子。
方案二:与白色杂合子雌羊杂交,如后代全部是白羊,则此公羊为纯合子,如后代白羊与黑羊的比例为3∶1,则此白色公羊为杂合子。
11.如下图为白化病遗传系谱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与此相关的基因为A、a):
(1)该病致病遗传因子为__________遗传因子,Ⅰ1的遗传因子组成是_________。
(2)Ⅱ6和Ⅱ7若再生第二胎,患病的几率为__________。
(3)Ⅲ10与Ⅲ11结婚,他们后代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__________。
解析:(1)根据“无中生有”原则判断,白化为隐性遗传因子控制发病,两正常个体生一白化后代(Ⅱ5,Ⅲ9),则两亲本均为杂合体(Ⅰ1、Ⅰ2与Ⅱ3、Ⅱ4)。(2)若Ⅱ6和Ⅱ7的后代患病,则Ⅱ6应为杂合子,杂合的概率为2/3,后代患病概率为1/2,故2/3×1/2=1/3。(3)据题意,Ⅲ11为杂合子,他们后代出现白化病的前提是Ⅲ10也是杂合子(概率为2/3),故他们后代出现白化病的几率是2/3×1/4=1/6。
答案:(1)隐性 Aa (2)1/3 (3)1/6
12.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试图证明“豌豆植株的高茎性状对矮茎性状呈显性”。
一、材料、用具: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剪刀、毛笔。
二、方法、步骤与结果:
(一)用剪刀去掉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雄蕊。
(二)授粉
用毛笔蘸取纯种矮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高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三)结果
将此高茎豌豆植株上的所结种子种下,所得植株全部为高茎。
三、结论:豌豆植株的高茎对矮茎呈显性。
专家认为,仅用实验步骤(一)(二)(三)还不足以严密论证以上结论,请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方法、步骤和结果。
解析:只有上述实验步骤,尚不能完全说明高茎对矮茎是显性,尚存在其他的一些可能性,如细胞质遗传等,所以该实验有待于补充完善。
答案:补充实验
(一)去雄:用剪刀去掉纯种矮茎豌豆花中的雄蕊。
(二)授粉:用毛笔蘸取纯种高茎豌豆花中的花粉,并涂到纯种矮茎豌豆花中雌蕊的柱头上。
(三)结果:将此矮茎豌豆所结的种子种下,所结植株全部为高茎。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节 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7%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五章 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第2节 染色体变异一课一练,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下列有关水稻的叙述,错误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DNA分子的解旋过程发生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方式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