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24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31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34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376/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414/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445/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469/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课件: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关雎》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2/16349918/0-1731074401498/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课件、学案及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关雎教案配套ppt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12《诗经》二首关雎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时目标,知品论世链知,走近作品,探寻背景,链接知识,初读感知,朗读课文,初读思考,理解诗歌,理清结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白居易诗中爱的誓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元稹笔下爱的表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是李商隐心里对爱的描画。 古往今来,爱是诗歌永恒的主题,是不变的乐章,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去感受那通过诗歌跨越千年的古人的爱。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诗经》中的诗当初都是配乐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谣;“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诗经》,先秦时叫作《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列为“五经”之一。
关于《诗经》作品的来源,主要看法有二:一是当初周朝设有专门采集民间歌谣的官员,他们搜集这些民歌以供朝廷考察民情风俗、检校政治得失之用,“风”多源于此;二是周朝有“献诗”制度,“雅”诗多是公卿大夫献诗的汇集。
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很常见。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赋、比、兴三种手法共同创造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诗人的感情。
听名家朗读,感受诗歌的语言风格。
读标题从题目中,你读到哪些信息?
答案 本诗是《诗经》开卷的第一首诗,是以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其他篇章亦是如此。
读正文朗读诗歌,读准字音和节奏。关关/雎鸠(jiū),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qiú)。 参差/荇(xìnɡ)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wù mèi)/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mà)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一章:全诗序曲,领起全篇,音调应舒缓平正,形成全诗的基调。“鸠”“洲”“逑”为韵脚,要拖长音,显示音调的回环和谐之美。
第二章:“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读时声调急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应该语速慢一些,调子低一些,读出似有叹息的心事来。
第三章:写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一“友”一“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通过朗读,你感受到《关雎》哪些语言上的特点?
运用重章叠句的写法,形成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请在梳理全诗内容的基础上,补全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1)关雎( )(2)窈窕( )(3)好逑( ) (4)寤寐( )(5)荇菜( ) (6)芼之( )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2)君子好逑:_____(3)左右流之:_____(4)寤寐求之:_______________(5)左右芼之:_____
3.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_____今义:_____4.词类活用。(1)左右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琴瑟友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钟鼓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词作状语,在左右两边
琴瑟,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友,名词作动词,对某人表示亲近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相伴在水中的陆地。
追求却没法得到,日日夜夜总思念她。
1.诗歌写君子追求淑女,为何以雎鸠鸟开头?
答案 这里将彼此爱慕的青年男女比作关关和鸣的雎鸠,也通过写雎鸠和鸣的场景,引出君子追求“窈窕淑女”的场景。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由此及彼的手法在《诗经》中叫作“兴”。两物之间又有相似性,叫作“比”。
2.淑女和君子分别是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具体词句分析。
答案 (1)淑女:文静、美好、勤劳、理智、慎重。①“窈窕”写出了淑女的文静、美好。②“流”“采”“芼”三个动词描写淑女采摘荇菜的过程,她是那样的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由此可见她的勤劳。③采荇的过程其实就是淑女择偶的过程:广泛交往—逐个了解—细心挑选。这一过程,足见淑女对待爱情的慎重、理智。
(2)君子:执着追求,尊重对方,为爱改变提升自己,情趣高雅。①《关雎》写“君子”的动词有三:“求”“友”“乐”。由这一过程可见,男子对女子爱很深、求很切,求之不得时从不放弃。②诗中男子“求之不得”时并未做出过激之事,只是“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就是“君子”的第二个特点——爱得尊重。③“辗转反侧”后的“君子”苦思冥想,思考如何取得“淑女”的芳心——“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为了爱情,“君子”甘愿改变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情趣高雅。其实,男子行为的改变是一面镜子,足以照出“淑女”情趣的高雅。
3.简要说说本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关雎》描写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4.《关雎》为什么居于《诗经》之首?难道就因为它写了一个让人羡慕的君子追求淑女的爱情故事?
答案 《关雎》能被编入《诗经》不在于它写了一个爱情故事,而在于写了一个符合孔子“礼义”标准的爱情故事,这个标准便是“君子”和“淑女”,《关雎》是对“君子”和“淑女”这一标准的内涵的诗化解释、诗化表达。
5.你学习《关雎》之后受到了怎样的教化?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呢?任找一个方面谈谈。
答案 要学做君子和淑女,加强自身的修养。
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一。B.《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共有15国风,160篇,大都是劳动人民创作的民间歌谣;“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大多为周代宫廷乐曲歌辞;“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多为周天子及诸侯们祭礼时的乐歌,共40篇。C.《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D.《诗经》中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君子之爱不强求,不冒犯,用高雅的志趣去追求淑女,懂得尊重,懂得始终如一。因此孔子给予了这段纯情以至高的评价:“《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背诵全诗。2.完成晚练。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关雎教学演示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背诵,朗读课文疏通文意,《蒹葭》结构内容,不断追求,情景交融,反复咏叹追求急切,追求不到无限怅惘,写作特色,上邪y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关雎说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阅读目标,重点涉及积累拓展四,难点涉及积累拓展五,品格素养,作品简介,预习资料速查,背景资料,文体知识,文言知识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八年级下册关雎课文配套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诗经》二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