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巩固练习
展开01
目标任务
02
预习导学
1.5·12汶川地震
5·12汶川地震(the Wenchuan earthquake in 2008 ),又称“汶川大地震”,发生于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4秒,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映秀镇(北纬31.0°、东经103.4°) 。
根据中国地震局修订后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面波震级为8.0级。根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5·12汶川地震的地震波确认共环绕了地球6圈。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以及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北至内蒙古,东至上海,西至西藏,南至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区均有震感,中国之外的泰国、越南、菲律宾和日本等国均有震感。
5·12汶川地震的发生及龙门山向东南方向推覆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这一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导致了亚洲大陆内部大规模的构造变形,造成了青藏高原的地壳缩短、地貌隆升和向东挤出。由于青藏高原在向东北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在四川盆地一带遭到华南活动地块的强烈阻挡,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上高度积累,以至于沿映秀-北川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8.0级强烈地震。
根据四川人民出版社2017年出版的《汶川特大地震四川抗震救灾志·总述大事记》,截至2008年9月25日,5·12汶川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4643人不同程度受伤、1993.03万人失去住所,受灾总人口达4625.6万人。其中,四川省遇难68708人,失踪17923人。四川除攀枝花市和宜宾市之外的19个市(州)均有人员遇难,尤其以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成都市、广元市因灾伤亡严重,5个市(州)人员遇难均超过4000人,其中阿坝州、绵阳市、德阳市伤亡均超过万人。在震中汶川县映秀镇,5·12汶川地震共造成5462人遇难,5·12汶川地震中被毁的北川县城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离震中映秀东北方直线距离250公里之外的青川县红光乡东河口村,5·12汶川地震造成4个社区整体掩埋,780余人遇难 。
2.泥石流防止措施
(1)跨越工程。是指修建桥梁、涵洞,从泥石流沟的上方跨越通过,让泥石流在其下方排泄,用以避防泥石流。
泥石流拱坝
(2)穿过工程。指修隧道、明硐或渡槽,从泥石流的下方通过,而让泥石流从其上方排泄。
渡槽
(3) 防护工程。指对泥石流地区的桥梁、隧道、路基及泥石流集中的山区变迁型河流的沿河线路或其它主要工程措施,作一定的防护建筑物,用以抵御或消除泥石流对主体建筑物的冲刷、冲击、侧蚀和淤埋等的危害。防护工程主要有:护坡、挡墙、顺坝和丁坝等。
防护坝
(4) 排导工程。其作用是改善泥石流流势,增大桥梁等建筑物的排泄能力,使泥石流按设计意图顺利排泄。排导工程,包括导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
排导槽
(5)拦挡工程。用以控制泥石流的固体物质和暴雨、洪水径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减少泥石流对下游建筑工程的冲刷、撞击和淤埋等危害的工程措施。拦挡措施有:栏渣坝、储淤场、支挡工程、截洪工程等。
拦挡坝
此外,对泥石流的预防预警也很重要,是防灾和减灾的重要措施。对泥石流的监测解决方案主要利用物联网及多传感器自组网系统,针对泥石流发生及流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地声、次声、流速、流量、泥位等数据变化,建立泥石流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对监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统计、分析和发布,从而在泥石流发生前、发生时、发生后进行层层预警,保证预警信息的准确,提高区域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水平,为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知识点一 地震
1.概念
地壳中的 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 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 、B为 、BC为 、AB为 。
(2)弧线DE为 :是把地面 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震级和烈度
(1)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 大小的等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2)烈度: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 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 等有直接关系,与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也有关。
4.主要危害
(1)直接危害: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间接危害: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心理健康:地震不仅破坏当地的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还会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 。
5.地震的分布
(1)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极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地区,集中分布在 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2)我国的地震灾害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知识点二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分布:岩体比较 、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以及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 ,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2.泥石流
(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 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 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3)分布:山区沟谷地区。
(4)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3.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1.自主判断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和一个烈度。( )
(2)震级越高,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深,烈度越小。( )
(3)我国同时位于两大地震带上,所以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
(4)地震可以精准预报。( )
(5)地震可能会诱发滑坡灾害。( )
(6)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
03
核心整合
核心01 地震
【核心整合】
1.概念: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震级:表示地震的能量大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每升高一级,相应的能量就增加约 30 倍。
3.烈度:表示地面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影响烈度的因素: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建筑物质量,地质构造
4.地震的构造:
①等震线:地震烈度相等的各点连线。
②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
③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
④震中距:地面上任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
⑤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⑥地震波: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
【小试牛刀】
北京时间2020年3月25日10时49分,千岛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7.5级地震,震源深度约30千米。千岛群岛人口稀少,岛屿周边海域经常大雾弥漫。下图为“震中位置示意图”。本次地震( )
A.震源位于地幔顶部B.处于板块生长边界
C.通过GPS准确预测D.社会经济损失巨大
核心02 滑坡和泥石流
【核心整合】
【小试牛刀】
读“地质灾害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反映泥石流现象的是( )
A.aB.bC.cD.d
2.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
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04
重难拓展
一、震级和烈度的比较
〔典例〕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下图示意成都市民收到的手机地震预警信息。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22秒为倒计时时间,收到该信息时所显示的倒计时时间越短,通常说明( )
A.当地距离震中越近B.当地地震越频繁
C.本次地震震级越大D.地震波的速度越快
2.影响本次地震烈度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震源深度 ②地震震级 ③地震波速度 ④建筑物坚固程度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典例〕
读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2.有关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滑坡就是冰川在重力和压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现象
②泥石流就是特大洪水暴发
③滑坡和泥石流都会破坏农田、村舍、道路等,危及人类生命与财产安全
④滑坡和泥石流是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05
知识总结
06
强化训练
考点01 地震
下表为2022年9月5日发生在中国四川泸定和2022年11月21日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展玉的地震相关数据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地震发生的地区不同,但均位于( )
A.板块内部B.板块交界处C.大陆内部D.沿海地区
2.与中国四川泸定相比,印度尼西亚展玉死亡人数多,是因为( )
①人口密度大 ②震源深度浅 ③发生在夜晚 ④震级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和地质灾害发生频率高低分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区地震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较薄,且内部结构脆弱B.山体高大,地壳承受的压力大
C.位于板块边界的地震带D.区域多断层且呈西北-东南走向
4.该地区D点发生强震时,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的破坏程度最大,其主要原因是丁地( )
A.震级高B.距离震源近C.海拔高D.地处断层带
考点02 滑坡和泥石流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泥石流沟剖面图,该流域断裂发育,断裂带内构造活动活跃,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考察发现该地曾多次发生泥石流灾害,可通过
A.暴雨发生次数来验证B.断层发育规模来验证
C.泥石流扇数量来验证D.区域地震次数来验证
6.多次发生泥石流会促使滑坡产生,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分浸润,增加滑动面的滑动性B.堆积物增多,增加滑坡体的重力
C.侵蚀坡脚,降低滑坡体的稳定性D.冲刷山体,使拉裂缝进一步发育
7.滑坡的发生会再次触发强度和规模更大的泥石流,这是因为滑坡会( )
①增加泥石流的固体物质来源②加快泥石流的运动速度
③形成堰塞湖并引发溃决型洪水④增加泥石流沟道的宽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距离泸定县226千米的成都居民提前53秒收到手机APP预警信息。研究表明,如果预警时间为10秒和60秒,则可使人员伤亡分别减少39%和95%。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泸定县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
A.6.8级指的是烈度B.震源位于上地幔
C.属于浅源地震D.震级有多个
2.此次地震,地震预警网提前发送预警信息,有效减少人员伤亡。有关预警及其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
②横波破坏力比纵波强
③地震波传播速度较电波慢
④预警时间太短,根本无法及时避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东南部发生7.7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造成重大伤亡。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此次地震,描述正确的是( )
A.震源破坏最小B.震源位于岩石圈C.震中破坏最大D.震中位于软流层
4.此次地震伤亡人数众多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①震级较高,破坏力大 ②城镇众多,人口密集 ③正值冬季,天气寒冷 ④正值凌晨,应对不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受连日降雨影响,2021年3月28日上午10点左右,G352国道湖南古丈县境内牛角山村路段出现山体滑坡,交通中断。据当地公路部门估算,滑坡的土石方量约2万方。截至29日上午10点,降雨仍未停止,因滑坡点山体陡峭,仍存在继续塌方的危险,抢修工作尚未开展,当地已调集挖掘机等机械抵达现场。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此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与持续强降雨有关
B.直接导致了交通线路的中断
C.降水是此次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诱因
D.植被破坏是导致此次灾害的直接原因
6.下图是抢修路线上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白龙江流域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地貌单元交界处,上游甘南高原区,地表多为牧草覆盖,中游地区(舟曲至碧口)则受干热河谷气候的影响,植被发育相对较差,下游接近四川盆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森林分布。受植被破坏退化的影响和局地短历时强降雨的诱发,区内滑坡、泥石流多发、是甘肃省乃至全中国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下图是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白龙江流域泥石流主要的物质是( )
A.冰碛物B.风化产物
C.断裂碎屑物D.崩滑体堆积物
8.与其他泥石流分布区相比,两河口—透坊段泥石流发生的次数最多,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植被覆盖率低,坡度缓
B.山高谷深,斜坡陡峭
C.岩性较软,松散物多
D.河流流量大,水流速度快
材料一2012年4月23日,陕西清涧县发生山体滑坡致两车被埋,1人死亡。材料二下图是清涧县附近黄土高原地貌景观。请完成下面小题。
9.山西省清涧县黄土自然滑坡多发生在
A.1、2月份B.4、5月份C.7、8月份D.11、12月份
10.下列因素对滑坡的活动强度影响最小的是( )
A.地形B.岩性C.降水D.气温
1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甘孜藏族自治州(下图)位于四川省西部,横断山脉的东南部,境内有鲜水河断裂带穿过。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20年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发生2级以上地震379次。
说明甘孜藏族自治州地震多发的原因。
12.读我国地震带与泥石流多发区分布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地震带与泥石流多发区的分布有明显的相关性,分析主要原因。
(2)下左图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某居民正好位于0点,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填序号)。
(3)2023年6月15日1时39分,在上海市青浦区(北纬31.07度,东经121.09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公里。上海多地有感。部分青浦分校的同学感受到震感,而在杨浦区本部同学毫无察觉。一次地度只有 个震级,而不同地区的 不一样。请在上右图中找出“震源和震中之间的距离”( )(填字母)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或材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项目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定义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影响因素
自然原因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等的润滑作用;地震、河流侵蚀等对坡体稳定性的破坏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地震等破坏坡体稳定性
人为原因
人类活动(如破坏植被、不适当的开挖与堆积等)的触发作用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淤塞河道,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多发地区
山地丘陵区、工程建设频繁地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
震级
烈度
定义
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
衡量地震发生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
单位
级
度
影响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深度越浅,烈度越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等的影响
分类依据
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及地面的破坏程度
联系
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滑坡
泥石流
不同点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山地沟谷中
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
较大
较小
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
可以无水的参与
必须有水的参与
相同点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导致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地点
人口密度(人/千米2)
震源深度(km)
地震发生时间(当地时间)
震级
死亡人数(人)
中国泸定
39
16
12:52
6.8
93
印度尼西亚展玉
1677
10
13:21
5.6
635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16245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62地质灾害同步练习原卷docx、62地质灾害同步练习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练习题,共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发生机制,衡量指标,主要危害,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课时作业,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讲义原卷版docx、同步讲义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2《地质灾害》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