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获奖课件ppt
展开教学内容 | 第六章第二节 地质灾害 |
教学目标 | 区域认知: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程。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示和文字信息,判断地质灾害的类型。 人地协调观: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
教学重点 | 1、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 |
教学难点 | 1、各种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
教学准备 | 课件制作、相关资料查阅 |
课时安排 | 2课时 |
第一课时 | |
课时目标 | 认识地质灾害 |
教学过程 | 导入: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 “是时,人正酣睡,万籁俱寂。突然,地广闪射,地声轰鸣,房屋倒塌,地裂山崩。数秒之内,百年城市建设夷为墟土,二十四万城乡居民殁于瓦砾,十六万多人顿成伤残,七千多家庭断门绝烟。”唐山抗震纪念碑的碑文如此诉说着这场重大灾难。你知道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哪些危害? 一、地震 1、地震的概念 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聚集起来的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结构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成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地震的震级和烈度 震级:衡量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的指标 注意: 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②一般而言,5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破坏,7级以上的地震会造成重大损害。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注意: ①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 ②一般来说:震级越大,烈度越大。 此外,烈度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质结构和地面建筑等有密切关系。 思考:汶川地震造成的最大烈度达11级,试简要分析汶川地震烈度大的原因。 展示汶川地震的资料,请学生完成问题,教师总结:地处大断裂带上; 建筑物防震能力差。 4、地震波 地震波: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受到强烈冲击,产生弹性震动,并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地震波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波)。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主要依靠地震波为划分依据。 5、地震的分布 岩石圈是由若干刚性板块构成的,全球可以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 板块内部:比较稳定 板块边界:比较活跃 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环太平洋地带 我国地震的分布特点: 地震分布广; 地震地区分布不均,西多东少; 地震呈带状分布,地震带多与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一致。 我国有四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上: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地区: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 (3)西南地区: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地区:新疆,甘肃和宁夏 6、地震的危害 (1)地震所造成的直接灾害有: 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水坝开裂、铁轨变形等等。 地面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 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2)地震引起的次生灾害主要有: 火灾,由震后火源失控引起; 水灾,由水坝决口或山崩壅塞河道等引起; 毒气泄漏,由建筑物或装置破坏等引起; 瘟疫,由震后生存环境的严重破坏所引起。 7、地震的防御 技术层面:加强地震监测 加强防震隔震技术研究…… 国家层面:加强地震科研资金与技术投入 加强管理,建立统一防灾减灾管理体制和应急预案 加强地震减灾教育与演练 健全相关法律…… 公众层面:积极参与地震演习,提高防震减震意识 提高自救互救能力…… 二、滑坡 1、概念 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 2、成因和分布 岩体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的地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结合我国地形图,请学生谈谈我国滑坡的分布。 3、滑坡的危害 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 4、滑坡的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 实施护坡工程;恢复地表植被 例如加固岩体——通过岩体改造工程,加固稳定变形土体;
非工程措施: 技术措施如加强预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加强监测和预报;加强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 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管理; 加强公众的减灾教育——通过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减灾管理及公众减灾教育等。 三、泥石流 1、概念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成因 地形陡峻、松散物质丰富、短时间大量水流 3、分布 主要发生在山区。尤其是西南地区。 原因:西南地区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是多发滑坡、泥石流灾害的直接原因。 4、危害 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 5、滑坡和泥石流的对比 滑坡是指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相同点: 区域的一致性 促发因素的相似性 危害的相似性 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或转化成泥石流 不同点: 泥石流的爆发多了短时间内大量水流这一项条件。 泥石流有明显的季节性,与集中降水的时间相一致;滑坡四季都可发生,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
安全提示 | 上下楼梯不打闹,放学路上要慢行! |
练习设计 | 课后达标训练 |
板书设计 |
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a href="/dl/tb_c16245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二节 地质灾害精品ppt课件</a>,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相关概念,正相关,负相关,震中距,分布规律,太平洋板块,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泥石流,发生条件,在我国的分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优秀ppt课件,共6页。
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试讲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第二节 地质灾害试讲课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第一部分,PART01,新课导入,第二部分,PART02,新课探究,第三部分,PART03,课堂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