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展开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
一、教学目标
1.利用地图,指出常见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与分布地区。
2.运用实例或材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结合实例,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二、教学重难点
运用实例或材料,说明地震、滑坡和泥石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被美国国家地理誉为“世界建筑奇迹”的中国上海世茂深坑洲际酒店,是世界首个建造在采石坑内的自然生态酒店,化伤痕变为瑰宝,提出“城市治愈自然”理念;公开邀请全球建筑设计师参与设计竞赛;抽山为形,化水为瀑,以“敏感设计”打造一个真正在大自然中生长的酒店;无先例可循无经验可考证,用7年之久进行设计方案及施工可行性论证;难以想象的施工挑战,克服技术难题64项,完成专利41项;最终历时12年,于地平线下88米成就了当代伟大的建筑奇迹。
问题:该深坑酒店可能要特别预防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新课教学]:
一、地震
师: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地震的概念,地震是什么呢?找同学回答一下。
生: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师:请大家根据上述示意图,完成下列表格。小组讨论一下。
地震构造 | 具体说明 |
震中 |
|
等震线 |
|
震中距 |
|
震源深度 |
|
震源 |
|
地震波 |
|
学生回答。
师生一起填写表格。
地震构造 | 具体说明 |
震中 | 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
等震线 | 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实际是烈度相等的各点的连线,但不一定是一个同心圈。 |
震中距 | 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 |
震源深度 | 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浅,破坏力越大 |
震源 | 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
地震波 | 地震波是震源释放的能量波。地面出现的各种破坏现象都是地震波冲击造成的,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产生左右摇晃,纵波产生上下颠簸 |
【地应力:当物体(如岩石)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会产生一种抵抗力,这就是应力,地应力就是出现在地壳中的应力。】
师:地震有两种表示方法,相信同学们都预习过了,是什么呢?
生:震级和地震烈度。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度等有直接关系(震级越高,烈度越大)。
(拓展:
按震级大小可把地震划分为以下几类:
①弱震
震级小于3级。如果震源不是很浅,这种地震人们一般不易觉察。
②有感地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3级、小于或等于4.5级。这种地震人们能够感觉到,但一般不会造成破坏。
③中强震
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还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
④强震
震级等于或大于6级。其中震级大于等于8级的又称为巨大地震。)
师:那么地震对于我们有什么危害?
学生回答。
师生一起整理成一个表格。
房屋建筑 | 造成房屋倒塌 |
交通 | 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
次生灾害 | 会诱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
资源环境、生态系统和心理健康 | 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持续时间往往长久。
|
观察上面两幅图,地震的频发地区是什么地区?
学生回答: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师:这个我国的地震带分布图,你可以从中总结出什么规律?
生: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台湾、西藏、新疆、青海、云南、四川等。
二、滑坡和泥石流
师:第一步我们还是要明确这两种地质灾害的概念,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并且你是否可以区分这两种自然灾害?
学生回答:可以,发生泥石流的主要条件: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
师:下面来说一下它们的危害?相同点和不同点请同学们找出来。
生:相同点:滑坡和泥石流都可能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
不同点:滑坡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泥石流多与山洪相伴,来势凶猛,破坏力大,能够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
师: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尤以西南地区最为多发。为什么西南地区频发呢?(根据下面几张图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
原因:
(1)西南地区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多地震活动。
(2)地形崎岖、山地面积广大,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水流速度快,容易发生地质灾害。
(3)该地区降水多,植被少,岩石破碎,地表承载能力差。
【活动】
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认识自然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1.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直接引发多种灾害,参考旱灾直接引发的灾害示意,列出地震直接引发的多种灾害。
2.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地震的一条灾害链条。
[课堂小结]:
我国是多地质灾害的国家,全国约有70%以上的大城市,一半以上的人口分布在灾害多发区,曾经因地震、滑坡等造成重大损失。因此要有效防御地质灾害,要求全社会都要给予重视。
[板书设计]:
一、地震
二、滑坡和泥石流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案及反思,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一:地震,本节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学设计,共1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一:地震,本节内容分析,学情整体分析,教学活动准备,教学活动设计,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分析,深度学习建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教案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新课导入,新课讲解,滑坡灾害,泥石流灾害,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