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6.2 地质灾害(课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6.2 地质灾害(课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1
    6.2 地质灾害(课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2
    6.2 地质灾害(课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03
    还剩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六章 自然灾害第二节 地质灾害同步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课中)

    一、单选题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甲、乙两幅图所示分别属于(  

    A.灾害监测、灾害防御 B.应急避难场所、灾害防御

    C.灾害防御、灾害监测 D.应急避难场所、灾后恢复

    2.甲图所示可以监测(  

    A.地震和台风灾害 B.寒潮和洪涝灾害 

    C.滑坡和台风灾害 D.洪涝和地震灾害

    3.我国制定《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主要原因是(  

    地震具有突发性特点,预报困难

    我国是地震多发国家,损失严重

    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救援能力低

    地震突发时使救援工作高速高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0205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  

    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次数减轻灾害发生的损失

    增强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下列属于防灾减灾措施的是(  

    加强灾害的监测和预报加固堤坝

    营造防护林体系提高城市化水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6.某学校进行了一次防灾演习(如下图),此次演习针对的自然灾害是(  

    A.地震 B.火灾 C.台风 D.洪涝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7.自救与互救包括的内容有(  

    A.灾前防御、灾中救援和灾后自我保护 B.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恢复

    C.灾前防御、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恢复 D.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

    8.应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自救内容包括(  

    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

    及时关注天气预报中的灾害预警信息准备地震的应急救援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房屋全面消毒后再入住

    电器干燥后再使用地震后即返回家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地震后的危险区域主要有(  

    山坡处广告牌下危墙下电线杆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建成了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针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下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1)说出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完成下表中的内容。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

    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

    气象站

     

    水文站

     

    地震台

     

    地质环境监测站

     

    2)简述我国在黄河龙门水文站用吊箱测流的主要原因。

    3)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并举例说明任一特点在防灾减灾中的意义。

    12.读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内容属于洪水自救与互救中的____________,简述其具体的做法。

    2)乙图为抢救落水者的控水方法。说出在及时拨打急救电话的情况下,抢救落水者的其他方法。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自救准备。


    考答案

    1A

    2B

    3B

    【分析】

    1

    读图可判断甲、乙两幅图属于哪种防灾减灾手段。甲图为气象站,属于灾害监测手段,起到监测的作用;乙图为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属于灾害防御内容,起到防御的作用。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错误。故选A

    2

    由于甲图所示为气象站,主要监测寒潮、洪涝等灾害,B正确;地震由地震台监测,A错误;滑坡、泥石流由地质环境监测站监测,CD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B

    3

    我国制定《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因为地震具有突发性、预报困难的特点,正确;我国是地震多发的国家,地震损失严重,正确;我国应对地震灾害的救援能力高,错误;制定应急预案可以使救援工作高速高效,减轻地震损失,正确。因此正确选项为BACD错误。故选B

    【点睛】

    地震属于地质灾害,人类目前的技术无法预报地震。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防灾救灾体系在不断地完善,救灾能力强。

    4B

    5C

    6A

    【分析】

    4

    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是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普及避灾自救技能,有利于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②③正确;自然灾害是自然变异现象和过程,防灾减灾不会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次数,错;防灾减灾的主要目的也不是为了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错。故本题B项正确。

    5

    自然灾害以防为主,需要对自然灾害进行监测和预报;加固堤坝是防洪的工程措施;提高森林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还可以减少河流含沙量,减轻洪涝的发生。①②③正确;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过程中,有可能对地理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诱发灾害,错。故本题排除ABD三项,C项正确。故选C

    6

    从图片看出学生躲到课桌下面,是地震自救的应急方式。当地震发生时,来不及撤离的时候应该就近选择安全的地方避震,下蹲,用手或其他物品护住头部,用毛巾或者衣服捂住口鼻,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或内墙角处,待地震过后有序撤离。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图示信息不符。故选A

    【点睛】

    地震发生时,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情况应采取的不同的应对方法。保障安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切断电源、气源,防止火灾发生;二是要远离高大建筑物、窄小胡同、高压线、变压器、陡山坡、河岸边;三是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做出敏捷反应。如:在教室中可躲到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或内墙角处,待地震过后有序撤离。

    7D

    8B

    9A

    10D

    【分析】

    7

    由所学知识可知,自救与互救的基本内容基于时间的顺序依次为灾前准备、灾中救助和灾后自我保护,D正确,B错误;灾前防御属于国家层面的内容,AC错误;故选D

    8

    由所学知识可知,应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自救内容包括: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准备地震的应急救援包等,①②④符合;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其预测是世界性难题,天气预报不可能预报地震,不符合;综上,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

    洪涝灾害中的洪水,水质差,污染严重,其浸泡过的食物不能食用,符合;浸泡过的房屋也必须加以相应的消毒处理,才能入住,符合;家用电器被水浸泡后,如果没有干燥就使用容易发生危险,应干燥后再使用,符合;地震后,可能还有余震,不能立即返回家中,不符合;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0

    地震后山坡处易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广告牌容易掉落,砸伤行人;危墙容易倒塌砸伤行人;电线杆容易倒伏、漏电等,易伤人;以上四地都属于地震后的危险区域,①②③④都符合,综上,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

    自然灾害是指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现象给人类造成的灾害。以目前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和能力,人们还无法阻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也无法完全抵御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是完全可以根据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地减少损失。

    11.(1)见下表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构成

    监测的主要自然灾害

    气象站

    寒潮、旱灾等

    水文站

    洪涝、凌汛等

    地震台

    地震

    地质环境监测站

    滑坡、泥石流、崩塌等

    2)吊箱测流最适合在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测验流量;黄河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属于高含沙河流,且冲淤变化较大,适合吊箱测流。

    3)特点:能够对众多自然灾害进行监测,构成全面系统;能够对众多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等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意义:动态监测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帮助抗灾机构有效地组织抗灾活动,检查各种抗灾措施的效果,以便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避免灾害的蔓延和加剧;为灾害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为材料,涉及自然灾害的监测与防御及防灾减灾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详解】

    1)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中的各类监测站,针对性地监测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更加专业、准确,如气象站主要监测早灾、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水文站主要监测洪涝、凌汛等水文灾害;地震台主要监测地震灾害;地质环境监测站主要监测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2)据材料可知,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抓住关键词高含沙进行逻辑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属于高含沙河流,冲淤变化大,适合进行吊箱测流。

    3)据材料分析,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主要特点:所监测的自然灾害种类齐全,体现灾害监测系统的全面性(广度);同时还能监测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等过程,体现监测系统的动态性。意义可从我国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全面性、动态性展开分析,如动态监测时效性强,可以及时了解灾害的进程和态势,并将灾情及时传递到抗灾机构,帮助抗灾机构有效地组织抗灾活动,检查各种抗灾措施的效果,以便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避免灾害的蔓延和加剧;为灾害工程性和非工程性防御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监测系统的全面性,能够监测可能出现的各种自然灾害,以便及时做好灾害应对措施,防御性强;灾害监测系统最终目的都是防灾减灾,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2.(1)自救向高处跑,如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爬到结实的大树上、跑到山丘和高坡上,以获得逃生的机会。

    2)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

    3)学会游泳、划船等基本技能;准备救生包(游泳圈等);关注天气预报;等。

    【分析】

    本题以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为主题,以三幅情境图为呈现方式,突出考查洪水中自救与互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升地理实践力。

    【详解】

    1)判断甲图所示内容在自救与互救中的类型为自救。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水到来时,自救的基本方法是往高处跑(逃生),包括爬到坚固建筑的屋顶上,爬上高大结实的树木,或向山坡、山丘方向跑,以获得逃生的机会(等待救援)。

    2)除拨打电话之外,还可以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急救方法,按出体内进水并恢复呼吸。

    3)基于丙图所示内容,简述个人应该做的防洪准备。从丙图可知,基于落水者的角度,自救的防洪准备有学会游泳;准备救生包、游泳圈等自救设备,增加逃生机会;关注天气预报等。

    【点睛】

    水灾来时,应立即向高处转移。比如说:屋顶、高层楼层、大树上面或者一些高而且不易被冲垮的地方。

    如果水势蔓延找一些漂浮物如木板、床、泡沫等借助这些东西进行自我保护。

    注意不要被带电的设备中电,防止接近带电的地方。

    水灾后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疾病的传染。

    最好是学会游泳,建议早日学会。

    相关试卷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测评,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第二节 地质灾害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一课一练: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土壤一课一练,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6.2 地质灾害(课后)-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前课中课后同步试题精编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