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浙教版(2024)第1节 电荷与电流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浙教版(2024)第1节 电荷与电流教案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摩擦起电,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
目标
1.知道摩擦起电
2.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增强科学兴趣
教学
重难点
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摩擦起电的形成原理
课前
准备
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验电器,小纸屑,课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摩擦起电
思考: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
你怎么知道物体带电?
实验: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使物体带上电荷。
问题:为什么摩擦之前物体不能吸引纸屑?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带正电荷,一种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带电量相等,所以相互抵消。
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能吸引纸屑?
摩擦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这些物体所带电荷不能定向移动叫静电。
同步尝试
1.自然界中只有_____种电荷。人们把用丝绸摩擦过的_____上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把用毛皮摩擦过的_____上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2.请你从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提供材料:两根塑料吸管(提示: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荷),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轨道。
探究
提出问题:两种电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建立假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1.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带正电),另一位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带负电),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
2.两位同学都用_____摩擦_____(使物体都带负电),同时将两物体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
3.如果两个物体都带正电,那么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_____;
结论:同种电荷__________;异种电荷__________。
同步尝试
甲、乙两种物体相互摩擦后都带上电荷,若甲物体与所带负电荷与丙物体相排斥,则乙物体必定能__________丙物体,乙物体一定带_____电荷。
归纳尝试
1.摩擦起电
原因
实质
2.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知识的建构是建立在已知的知识之上,该实验在小学教学中已经涉及。
教学
反思
内容比较少,使学生开始接触“电”的引入性教学,整堂课下来学生兴趣比较浓厚。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第1节 土壤的成分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砂粒,砂土类土壤,各种土壤的性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