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第4章 电路探秘
第1节 电荷与电流
(1)知道摩擦起电;
(2)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感知生活中的现象,增强科学兴趣;
(4)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5)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6)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重点: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使用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电流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正确连接电路。
难点:摩擦起电的形成原理;电流的形成;画电路图。
(一)摩擦起电
思考:你用什么方法使物体带电?你怎么知道物体带电?
实验:用玻璃棒摩擦丝绸后,让玻璃棒靠近小纸屑,观察发生的现象,玻璃棒能吸引小纸屑,说明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会使物体带上电荷。
问题:为什么摩擦之前物体不能吸引纸屑?
物体内有两种不同的带电粒子,一种带正电荷,一种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带电量相等,所以相互抵消。
为什么摩擦以后物体能吸引纸屑?
摩擦是一个物体上的电子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物质得到电子带负电,物质失去电子带正电。这些物体所带电荷不能定向移动叫静电。
(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提供材料:两根塑料吸管(提示:与毛皮摩擦后带负电荷),毛皮,玻璃棒,丝绸,塑料轨道。
探究
(1)提出问题:两种电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建立假设: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两位同学合作,一位同学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物体带正电),另一位用毛皮摩擦橡胶棒(使物体带负电),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相互吸引;
两位同学都用毛皮摩擦玻璃棒(使物体都带负电),同时将两物体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相互排斥;
如果两个物体都带正电,那么同时将两者放在轨道上比较接近的位置,两者之间相互排斥。
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三)电流与电路
给出小灯泡、小电动机、电源、开关导线,分先后两次连接电路,使小灯泡亮、小电动机转,看谁最快最好!
任何情况都不能把电源的两端直接连在一起!
问题:你在实验中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由有什么疑问?
教师:刚才我们实际上安装了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收音机、电视机、冰箱、照明……这些看是复杂的东西都是由最简单的电路组成的,让我们走进神秘的电的世界吧。
刚才的灯泡会亮、电机会转,是因为有电流流过它们。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从录像可知,要出现电流,还需要:电池、发电机这样的电源;灯泡、电动机这样的用电器;导线的连接;开关的控制。
(2)电路: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按照一定的顺序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
(3)电路图:利用规定的符号代替实物,把电路表示出来的就是电路图。
学生观察“几种常用的元件及其符号”。
学生动手:对照刚才的电路,画出电路图。
教师更正。规范如下。
(4)电源和用电器
要产生不断的电流,就需要一定的装置提供能量来维持——电源。
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如电池、发电机。
电源提供的电能哪去了:用电器,消耗电能的装置。如电灯、风扇把电能转化成我们所需的能量。
(四)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源、用电器、开关等元件按照一定的顺序首尾相连。
特点:电路中没有分支,电流沿一条路径从正极到负极;电路某处出现问题,影响整个电路。
(2)并联:用电器、开关等元件并列相连,连在电路中。
干路:所有电流流经的线路。
支路:部分电流流经的电路。
特点:电路中有分支,电流沿不同分支从正极到负极;各支路互不影响。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第2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变阻器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教版第4章 电路探秘第4节 变阻器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浙教版第4章 电路探秘第4节 变阻器第1课时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2课时教案及反思,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