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1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2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3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4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5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6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7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08
    还剩5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十课课件,共60页。

     第三单元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至情至性 10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1.理解《兰亭集序》作者的哲理思考,感受文章情理交融的特点。2.体会《归去来兮辞并序》所呈现的作者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3.赏析两文的语言特色。任务一 文本知识解读一、走近作者1.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一说321—379),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他的行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不但在书坛上享有盛誉,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2.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曾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后去职归隐,绝意仕途。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颇为精练,具有独特风格。著有《陶渊明集》。二、探究背景 《兰亭集序》 两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们普遍崇尚老庄之学,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求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学泛滥之时。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三月三日,许多名士相聚于兰亭,聚会缘于“修禊”这一习俗。古人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当日,兰亭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有41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他们沿溪流而坐,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他们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这便是著名的《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东晋义熙元年(405)十一月,陶渊明辞去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记载,陶渊明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县巡视,官吏要陶渊明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于是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算是为序文所说增加了具体生动的情节。三、结构脉络四、拓展知识兰 亭  东晋东晋会稽郡山阴城西南郊的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士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田园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当时社会名流集会游玩的地方。你搜集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兰亭集序五、课文梳理[原文呈现][品读鉴赏] [1]开篇交代集会的时间、地点和缘起,言简意赅。 [2]突出其“清幽、素雅”的特征。写山,山高则形胜,林密则气爽,有竹则素雅。写水,清澈湍急,流清则境幽。自然景色的“幽”“雅”,衬托出与会者不俗的情致。 [3]写亭中宴游。“群贤”“少长”临清流赋诗,景美人雅,寥寥数笔,勾勒出文人雅士陶醉于自然山水的情状。 [4]本段一开头就展现了广阔的境界,但这并不显得突兀。“夫人之相与”,指人际交往,是普遍命题,也包括这次兰亭之会;“俯”“仰”二字上文已见,只是这里表示人的一生过得很快。这就包含人怎样度过一生的问题,由此引出作者的感慨。 [5]点出写作此序的主旨:既然人生变化如此迅速,此次宴集的情况就该记录下来,以免湮没不彰,同时也使后人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随着作者感情变化的步步推进,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归去来兮辞并序[原文呈现][品读鉴赏] [1]先写出仕的原因:家境贫寒,为生活所迫。再写就职的经过:亲友相劝,叔父举荐。 [2]“于时风波未静”暗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虽是一笔带过,却是陶渊明辞官的重要原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这是他求官的目的,足见作者天性之坦诚。 [3]作者不愿强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违反自己的意志会使身心“交病”,那比“饥冻”更让他难以忍受。“质性自然”“违己交病”是作者弃官的根本原因。 [4]作者深知为“口腹”而出仕,是丧失自我,“深愧平生之志”。在利益与志趣的选择上,他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5]“程氏妹丧于武昌”只是辞官的表面原因。辞官遂愿的喜悦溢于笔端。 [6]“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以喟叹开篇﹐平地拔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感到痛苦悲哀。反问句表达痛苦之强烈。 [7]一“悟”、一“知”、一“觉”,表明作者重新认识了自己,获得了新生。 [8]“舟遥遥”“风飘飘”于写景中流露出弃官后如释重负的轻松和归途中的喜悦;问路于行人,可见其归家的迫不及待。 [9]句中“奔”字形象地写出作者望见家门,急于见到亲人的欣喜之情。 [10]写作者在庭园中散步,情景交融。作者似与自然融为一体,悠然地享受涉足庭园的乐趣。 [11]写天色已晚,作者还手抚孤松不愿离去。这是作者借孤松以咏怀,喻自己卓然独立的坚贞气节。 [12]作者进一步表示要谢绝交游,与世隔绝,详细铺陈了自己跟乡里故人和农人的交往之乐,着重写自己在农事之暇,乘兴出游,登山泛溪,寻幽探胜,表现出游之乐。 [13]帝乡即仙境。此句反映出陶渊明的人生哲学。他既否定世俗政治社会,又摒弃宗教彼岸世界。他要在自己的生活中,求得人生之意义,实现人生之价值。 [14]此四句是作者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劳动、自然、人文构成作者田园生活的全部元素,表达了作者高洁的志趣和质朴的情怀。 [15]作者坚定地表明了自己乐天安命的思想,这里边有其遗世独立、超脱生死的旷达乐观精神,卒章显志。任务二 基础知识积累自查工具书,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兰亭集序》一、通假字1.悟言一室之内 ( 同 , )2.趣舍万殊 ( 同 , ) “悟”“晤”面对趋向,取向“取”“趣”( )二、一词多义1.次(1)列坐其次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 )(3)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孙子兵法·谋攻》) · ··动词,军队驻扎名词,旁边名词,次一等2.临(1)未尝不临文嗟悼 ( )(2)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 )(3)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 3.一(1)一觞一咏 ( )(2)若合一契 (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 )(4)其致一也 ( ) · ··动词,迎着动词,面对 ····动词,把……看作一样数词,一个 数词,表示数量一形容词,一样副词,将要4.致(1)其致一也 ( )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 (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 )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隆中对》) ( ) 动词,招致、引来·动词,得到名词,意态、情趣···动词,到达5.期(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 )(2)是以圣人不期修古(《韩非子·五蠧》) ( )(3)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5)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 名词,一周年·名词,期限动词,归结···动词,期望、羡慕·动词,约定三、词类活用1.一觞一咏 ( )2.死生亦大矣 ( )3.齐彭殇为妄作 ( )··· ··把……作为。形容词用作名词,大事形容词用作动词,把……看作相等名词用作动词,喝酒四、古今异义1.引以为流觞曲水古义: , 今义:认为。2.列坐其次古义:  今义:次第较后,第二(用于列举事项);次要的地位。3.俯察品类之盛古义: 。 今义:种类。4.或取诸怀抱古义:  今义:抱在怀里;胸前。 ·心怀。·····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自然界的万物。5.亦将有感于斯文古义:  今义:文雅。五、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译文: , 2.当其欣于所遇。( )译文:   ··介词结构后置句 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这次集会的诗文。(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当他们对所接触的感到欣喜。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译文: 4.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译文:定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虽然没有丝竹管弦齐奏的热闹场面。 抬头观望广阔无边的宇宙,低头细察种类繁多的自然界的万物。    五、名句默写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 , 。2.我们喜欢的事物由生到灭,时间极其短暂,自然也会令我们生发感慨,正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所写: ___ ,______ ,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激湍已为陈迹向之所欣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茂林修竹映带左右俯仰之间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归去来兮辞》一、一词多义1.行(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 )(3)李白乘舟将欲行(《赠汪伦》) (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 ) 名词,行为动词,离去····动词,行走副词,将要2.引(1)引壶觞以自酌 ( )(2)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 )3.息(1)请息交以绝游 ( )(2)北山愚公长息曰(《愚公移山》) ( )(3)老臣贱息舒祺(《战国策·赵策》) ( ) 名词,儿子····动词,引来动词,端起动词,引用动词,叹息动词,停止··4.以(1)既自以心为形役 ( )(2)引壶觞以自酌 ( )(3)园日涉以成趣 ( )(4)木欣欣以向荣 ( )··介词,使连词,表目的,来连词,表结果连词,表修饰··二、词类活用1.生生所资 ( )2.倚南窗以寄傲 ( )··名词用作动词,维持形容词用作名词,傲世的情怀3.善万物之得时 ( )4.眄庭柯以怡颜 ( )5.乐琴书以消忧 ( )三、古今异义1.尝从人事古义: , 今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2.于是怅然慷慨古义:  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惜。 指做官。感叹。·······使动用法,使愉快形容词用作动词,羡慕意动用法,以……为乐3.问征夫以前路古义:  今义:出征的士兵。4.策扶老以流憩古义: , 今义:搀扶老人。  行人。拐杖。 ····5.既窈窕以寻壑古义:  今义:(女子)文静而美好;(妆饰、仪容)美好。 幽深的样子。还要驾车出去追求什么? 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四、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1.皆口腹自役。( )译文:2.复驾言兮焉求?( )译文: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译文: 为什么心神惶惶不安,到底想要到哪里去?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宾语前置句4.乐夫天命复奚疑!( )译文:5.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译文: 6.农人告余以春及。( )译文:    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 农人们告诉我春天到了。介词结构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宾语前置句7.情在骏奔。( )译文:8.既自以心为形役。( )译文:  (我)去吊丧的心情非常急迫。 既然自己使精神被形体役使。 省略句被动句1. 阅读《兰亭集序》,分析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案:本文中,作者对老之将至、人生无常感叹不已,情调有些低沉,但作者的积极情绪又无不暗含其中。 从第1、2段中作者对此次集会环境的描述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快乐的,“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第3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促大发感慨,但深沉的慨叹之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从而与前两段的乐生之旨相一致。第4段,作者在尽 述昔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表现了抗拒人生虚幻的执着,随之又发出“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的慨叹,可见作者对人生敏锐、深刻的感受中有一份对人生特别的热爱和执着。2.阅读《兰亭集序》,分析作者是如何将抒情和说理融合在一起的。 答案:作者巧妙地从情感分析入手,抓住人们乐生痛死这个核心点展开论述。先叙述兰亭集会的盛况,抒发生之欢乐与喜悦。接着从人们为人处世的方式入手,论述人们虽然“趣舍万殊,静躁不同”,但乐生痛死则是共同的情感。这是横向阐释,然后又转入纵向阐释,昔人、今人在生死问题上“兴感之由,若合一契”,由此证明“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并由此推及“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乐生痛死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因此,《兰亭集序》虽篇幅短小,但情理交融,从东晋习俗写起,由己及人,先横后纵,畅生之乐,悲死之痛,说服力和感染力极强。3.阅读《归去来兮辞并序》,分析文中哪些内容表现了作者遗世独立、心胸旷达、淡远潇洒的处世风格。 答案:从序及辞的第1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辞官是因为鄙弃官场的黑暗,但作者在文中只言自己“惆怅而独悲”的心情,而不言官场的黑暗。对过去的居官求职,也只言“不谏”“昨非”。决定不与达官贵人来往,反用“息交以绝游”轻轻带过。在写回到田园生活的场景时,句句从心中流出,家中之景——有松,有菊,有幼,有酒,有樽;写涉园之景时,“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而“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处处显示作者“旷而真”的感情。这种淡远潇洒的文风,跟作者安贫乐道、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完全一致的。 4.有人认为《归去来兮辞并序》结尾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含有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答案:(示例)作者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之句收束全文,这样的思想是有些消极,但我们不能将这种评价简单化、绝对化。联系陶渊明的经历和志向,是可以理解这种态度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他本不愿出仕,也不适合为官,弃职归田便成为他必然的选择,投身自然才可享受种种人生乐趣,才能寄托心灵,这也正是他执着追求自己理想的一 个表现。“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是作者历经人生曲折之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饱含着作者从官场退出后的沉痛反思和作为过来人的切身感悟及深刻体验。 5. 《兰亭集序》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答案:两晋时期,骈俪藻饰之风盛行。而《兰亭集序》别开生面,它的语言或骈或散,骈则整齐优美,散则错落有致,骈散间行,各得其长;且不尚华丽辞藻,不重典故堆砌,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16个字就将兰亭周围的景色概括出来,渲染了清幽的气氛。又如以“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概括了人生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简洁而清晰。这种朴素自然的形式与其内容构成了和谐的统一,所以后人评价这篇文章“高爽有风气,不类常流”。 6.《归去来兮辞并序》是一篇辞赋,其语言有什么鲜明的特点?答案:①铺张扬厉、用韵并讲求辞藻色彩和骈偶。本文旨在说明“今是而昨非”,对“昨非”一笔带过,竭尽全力突出“今是”,对归耕后的农村生活的描写则极尽铺陈之能事。三、四段都是描写“今是”的,包括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行文注意对仗骈偶,保持了辞赋的用韵并讲求辞藻华美的特点,又避免了辞藻堆砌、华而不实的弊病,增强了赋的抒情性和感染力,使辞赋具有了抒情诗的部分功能。 ②语言清新典雅,鲜明流畅,音节铿锵,和谐悦耳,具有音乐美。本文堪称一首散文诗,或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作者遣词造句字斟句酌,精心选择双声词、叠韵词等,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辞赋兼有诗的艺术魅力。 7.请你根据《兰亭集序》的内容,为到兰亭景区游玩的游客介绍一下当年兰亭集会的情况。答案:(示例)那是东晋永和九年,也就是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人为了行修禊之事而在兰亭这里集会,这是一种祈福、禳除灾疠的祭祀活动。众多贤士前来参加,少者老者都聚于一处。 兰亭这个地方,风景优美,四周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他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与会的人都排列坐在曲水旁边。当时,虽然没有音乐伴奏的盛况,但饮酒赋诗,也足以畅快地表达深远、高雅的情思。 那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阵阵,温暖舒畅。抬头观览宇宙之广大,低首细察万物之众多,借以纵目观赏,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是快乐极了。 最后他们把所有人作的诗汇集成册,王羲之很有感慨,就为这本诗集作了序,即闻名后世的《兰亭集序》。 1.(2021·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帝曰:“所言归地事极无名,若必邀求,朕当决战!若欲货财,汉以玉帛赐单于,有故事,宜许之。”  2.(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使天下而皆知其可刑与不可赏也,则吾犹可以自解;使天下而知其可以无刑、可以有赏之说,则将以我为忍人,而爱夫爵禄也。 3.(2022·全国甲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 4.(2022·新高考全国Ⅰ卷)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自我校对] 1.如果想要货物钱财,汉朝曾赐给匈奴单于玉帛,有先例,应当答应他们。 解析:“以”,把;“故事”,先例;“宜”,应当。 2.那么(人们)将认为我是狠心的人,并且是吝惜(赏赐)爵位俸禄啊。 解析:“以……为”,认为……是;“忍”,残忍、狠心;“而”,连词,表并列关系;“爱”,吝惜,吝啬。 3.张仪知道楚国和齐国断绝了关系,才出来见楚国的使者,说:“(敝国赠送贵国的土地)从这里到那里,方圆总共是六里。” 解析:“绝”,断绝;“乃”,才;“广从”,即广纵,可意译为方圆。 4.我国已经连续两年收成不好,现在又要跋涉几千里去援助魏国,这将怎么办呢? 解析: “岁不熟”,收成不好;“且”,将要;“奈何”,怎么办。 翻译必须注意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1.高频虚词:格外留心,确保翻译到位。 所谓高频虚词,是指在翻译中被设为得分点频率较高的虚词,主要有“以”“其”“因”“乃”四个。“以”字频率最高,在语境中,主要要译准其介词义,如“用(拿)”“把”“依据”“凭借”等义项;译准其连词义,如“因为”。另外实词义“以为”“率领”也不可忽视。“其”,翻译中考查较多的是其指示代词义“那”“那些”,活用为第一人称“我的”“我自己”;另一个重点是其副词义,如表示推测的“大概”,表示反问的“难道”,表示期许的“可要”“一定”,表示婉商的“还是”等,这些都需要结合“其”在句中的位置及语境准确译出。“因”,主要考查的是“于是(就)”“趁机”“通过”等义项在语境中的确定。“乃”,主要是语境中“于是”“才”“竟然(却)”三个义项的辨析。 2.可译可不译的虚词:细心区分,当译则译,不当译则删。 有一部分虚词,兼有语气词、助词和其他词性,如“之”“焉”“者”“乎”等,其语气词、助词一般情况下皆可不译,但不能把其他词性义当作语气词、助词而不译。这里,尤其要留心“焉”“者”。“焉”,作为句中或句末语气词时,可不译;但当放在动词后面作代词或兼词时,有实义,必须译出。“者”,主要有两个义项,一是作代词,可译为“……的人(事、地方)”;二是作助词,表句中停顿,与“也”构成判断,或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不必译出。这两种词义、词性,在翻译时尤其要仔细辨析,不可当译不译,或不当译而硬译。 3.常见副词:除表谦敬外,意思实在,当须译出。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连词、介词、副词、助词。其中副词,尤其是常用副词,在翻译中出现频率高。 常见的副词主要有: (1)表程度:少、稍、略,愈、益、弥、更,最、极、甚、太、至、尤、良、大、绝、特、颇。 (2)表范围:悉、皆、咸、俱、举、毕、凡,唯、特、徒、独、直、第、但、止、则、仅。 (3)表共同:共、同、并、相。 (4)表时间:既、已、曾、尝,向、初、曩、始、昔,常、素、雅、恒,方、正、适、会,俄、旋、寻、臾、未几、无何、斯须、既而,急、遽、猝、立、即,将、且、行将,终、卒、竟。 (5)表语气:必、诚、信、固、果,不、弗、未、非、靡、亡、否、勿、毋、莫、无,殆、盖、庶、其、得无、无乃、庶几,岂、宁、庸、其。 (6)表频率:屡、数、辄、每、频、累,复、更、再、又、亟。 (7)表谦敬:窃、辱、伏惟,幸、敢、情、敬、谨。(该部分词翻译时不必译出) 4.特殊虚词:词义固定,固定翻译。 所谓特殊虚词,一是指固定虚词(复音虚词),两个词不能拆开硬译。如“所以”“无乃”“奈何”“有以”“无以”“是以”等。二是兼词,即一个词当成两个词用,译时可按两个词翻译。如“焉”(于此)、“诸”(之于/之乎)、“盍”(何不)等。一、美文赏析生如夏花——读《兰亭集序》有感  轻轻地打开书本,我的心跃入了文字中,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会稽山阴。兰亭。置身于崇山峻岭之中,四周是一片高高的茂密的竹林,清清的流水匆匆而过,“叮咚叮咚”,它在和我诉说一个故事。一代“书圣”王羲之,在这里写下了“遒媚劲健,绝代更无”的序文,一个个“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字,仿佛有了生命。 我想王羲之是一个“怕死”的人。因此,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美好的事物。为了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实,他“尝极东方”,寄情于山水之间,又临池学书,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王羲之陶醉于山水、书法之时,定是快然自足,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那么,如此短暂的一生,不是更加迫近死亡了吗?不是这样的。对他来说,虽然时间匆匆而逝,但并不是什么也没有留下。正如流星一般,很快便消逝了,却摩擦出极其夺目的光芒!珍惜时间,并不是珍惜时间本身,而是珍惜生命,把时间花在最值得做的事上。无所事事的人感觉时间是漫长的,他们似乎有了更长久的生命。但是,他们的生命就像白纸上一条长长的线,单薄而苍白! 司马迁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看待死亡。看了《兰亭集序》之后,我明白了自己该如何活着。正如泰戈尔所说: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想起自己以前不知蹉跎了多少时光。曾经坐在电脑旁边,几个小时不停地玩着游戏,津津有味,不亦乐乎;曾经坐在桌子旁,对着书本一筹莫展,觉得时间是如此漫长……我真为自己感到羞愧! 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清晨的阳光洒进窗子,请不要用昨夜的梦拒绝它,我们应该用琅琅的读书声回报它灿烂的笑;五彩缤纷的网络世界向你招手时,请不要轻易地把整个身心投入它的怀抱,我们应该友好地和它握握手;当你想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时,请不要心不在焉,静静地沉下心来,书本才会向你展示它的全部魅力……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间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是激起千层大浪,还是默默无闻,随之而逝?美好的生命是易逝的,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珍惜生命的一分一秒。一条单薄而苍白的线已经成了过去,现在我们要用生命绘出一幅唯美的画卷——一朵灿烂的夏花!品读提示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但作者并没有像一般书序那样,把写作的重点放在对书的内容和特点的介绍上,而是把笔力集中在由这次集会而引起的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上。本文作者品读《兰亭集序》,从中品味出生命的意义所在,珍惜那朵灿烂的夏花,就是珍重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二、素材积累 生是人生之始,死是人生之终。对于生与死,我们无法左右,也无从选择。如何看待生与死?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给我们作了一个深刻的回答。在他看来,对生的执着、对死的排斥,是人所共有的感情。他感到人事在变迁,历史在发展,由盛到衰,由生到死,都是必然的。因为人生无常,时不我待,所以要珍惜时光,眷念生活,追求真实,表现了一种积极的、高旷的宇宙情怀,充满了哲理思辨,从而彻底地否定了老庄的齐生死的观点,树立了自己的生命意识——“死生亦大矣”。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泰戈尔的这句话应该是关于生死的最唯美的表达了。我们可能不像泰戈尔那样活得绚烂若夏花,但也要活出精彩的自己,要能够为了梦想,如奔腾不息的江河,跳跃、绚烂,不懈奋斗。 ●“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是史铁生对生与死的思考。在他看来,死是结果,生便是过程。他把孔子的“不知生,焉知死”改成了“不知死,安知生”。所以,他这样告诉别人,“人们有时候太看重了我们要回到虚无中去,结果忘了我们本来是从虚无中来的”。在他的另一首诗歌里,史铁生这样写道:“午后,如果阳光静寂/你是否能听出,往日/已归去哪里?/在光的前端或思之极处/时间被忽略的存在中/生死同一。”“生死同一”,即过程就是目的,死是一种回归。史铁生对待生死的看法,恰能表现他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求。 生命是什么?生命的真谛何在?生命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生命是渺小的,又是值得珍惜的!虽然生命很短暂,但是我们一样可以用短暂的生命创造出美好的事情。《归去来兮辞并序》抒写了作者回归田园与自然的欢愉,也透露出对生命与自然的思考。 ●相信生命的价值,就如相信一粒种子会长成一棵为人们庇荫的大树。如何尊重别人,爱惜自己,是大家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迎接人生,享受生命,欣赏自己,尊重他人,在人生的旅途上将会快乐而满足,社会也才能洋溢温馨和谐的气氛。 ●有个叫阿巴格的人生活在内蒙古草原上。有一次,年少的阿巴格和父亲在草原上迷了路,阿巴格又累又怕,到最后快走不动了。父亲就从兜里掏出五枚硬币,把一枚硬币埋在草地里,把其余四枚硬币放在阿巴格的手上,说: “人生有五枚金币,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有一枚,你现在才用了一枚,就是埋在草地里的那一枚,你不能把五枚都扔在草原里,你要一点点地用,每一次都用出不同来,这样才不枉人生一世。今天我们一定要走出草原,你将来也一定要走出草原。世界很大,人活着,就要多走些地方,多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