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1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2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03
    还剩11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展开
    这是一份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共14页。

    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任何一种区域文化,只要它自成一体,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一般说来都离不开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区域地理的相对完整性,一是文化传统的相对独立性。关于江南文化在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上的完整性,在学术界是有定论的,而江南在文化传统上的独立性,则是一直很成问题的。
    “东南财赋地,江左人文薮。”这是康熙写给江南大小官吏的一句诗。这句诗很值得玩味,一方面,它表明政治家的眼光看得很准,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江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特别是明清以来。另一方面还可以说,政治家毕竟只是政治家,所以只能看到对他们统治有用的物质财富与人力资源。但这个江南,与一般人心目中的“江南”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在一般中国人的心目中,江南更多的是一个诗与艺术的对象,是“三生花草梦苏州”的精神寄托,也是“人生只合扬州老”的人生归宿。它可能很大,大到是白居易诗中的杭州,也可能很小,小到如李流芳画里的横塘,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超功利的审美存在,与帝王那种实用的江南不可同日而语。除此之外,还有劳动者的江南、商人的江南等,套用一句话说,就是有一千个中国人,就有一千种江南文化。这就有必要问一下,什么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首先弄清什么叫“本质特征”?如果简单地说,一个事物的本质特征就是它自身所独有的东西。我们可以通过与其他区域文化的比较来发现。第一,仅仅有钱、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即政治家讲的“财赋”,并不是江南独有的特色,在中国,“天府之国”的巴蜀,在富庶上就可以与它一比高下。第二,政治家讲的文人荟萃,也不能算是它的本质特征,这是因为,孕育了儒家哲学的齐鲁地区,在这一方面是更有资格代表中国文化的。江南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民族魂牵梦萦的一个对象,恰是因为它比康熙最看重的“财赋”与“文人”,要再多一点东西。多一点什么呢?这也可以在比较中去发现,比如,我们可以说,与生产条件恶劣的经济落后地区相比,它多的是鱼稻丝绸等小康生活消费品;而与自然经济条件同等优越的南方地区相比,它又多出来一点仓廪充实以后的诗书氛围。但江南文化的“诗眼”,使它与其他区域文化真正拉开距离的,老实说却不在这两方面,而是在于,在江南文化中,还有一种最大限度地超越了儒家实用理性、代表着生命最高理想的审美自由精神。儒家最关心的是人在吃饱喝足以后的教化问题,如所谓的“驱之向善”,而对于生命最终“向何处去”,或者说心灵与精神的自由问题,基本上没有接触到。正是在这里,江南文化才超越了“讽诵之声不绝”的齐鲁文化,把中国文化精神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如果说,由于文化本身是无所不包的,在江南文化中同样有伦理的、实用的内容,它们与北方文化圈也是一脉相通的,那么也可以说,只有在审美自由精神这一点上,才真正体现出古代江南文化对中国文化最独特的创造,是其他区域文化不能替代的,在这个意义上,把审美精神看作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当然是不成问题的了。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南是古代诗意生活的一种象征。它并非一个实在的地域概念,而是一种观念,或者说是皇帝与士人脑中的想象。江南不是政治、经济、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而是一种在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片永恒的青山绿水;它不是现实世界中那片富足的养活了无数南国儿女的鱼米之乡,而是一个从唐诗宋词乃至更早的南朝就开始的只有诗性心灵才能忆起的美丽梦境。
    另一方面,在这里也需要做一点补充,把审美精神看作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并不是说中国其他区域文化都没有审美创造,而是说这不是它们最显著的贡献。以齐鲁文化为例,它当然也有自己的审美性格,如孔子就说过,他最赞同的人生境界,就是带着几个大人、几个小孩,到春天的郊野中去春游。但在儒家文化中,由于沾染了太多的道德色彩,儒家的审美活动就不够纯粹,它经常发生的一个异化,就是“以道德代替审美”。
    (摘编自刘士林《江南文化资源研究》)
    材料二 明清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从表现形态来看是起居、饮食、养生、娱乐、消遣等几个方面,他们以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作为审美对象,一枝一叶,一琴一鹤,一饮一酌都能以审美眼光看之,我们可以说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是审美的、艺术的。张潮说:“松下听琴,月下听箫,涧边听瀑布,山中听梵呗,觉耳中别有不同。”“月下听禅,旨趣益远;月下说剑,肝胆益真;月下论诗,风致益幽。”江南士人审美的日常生活形成的原因是他们具有审美的心胸,以审美的视野去看待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因此原本平凡的事物就具备了审美的意义,这既是士人的人生态度,也是生活策略。
    从美学的本体来说,江南士人将“闲”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意义,“闲”是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的根源和最后的归宿。“闲”能使士人以别样的视野审视人生和寻求人生的意义,其归属在于从生活中去寻求这种无关功利的闲适,是一种疏离了现实利害关系之后的超然心态,是感性生命活力的自然释放。
    “闲”的内蕴是生命意识的审美化,是在一种情感维度中来感受生活,它常常依附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比如下棋、钓鱼、赏花、闲侃等事情。由于懂得生之可贵,因此那些看似简单细微的事情在生命的语境中变得具有意蕴。士人将生命的价值寄予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意味着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名缰利锁的困扰,生活也就在毫无牵绊的顺畅中如行云流水一样悄然滑过。正如李渔所言:“把钓观棋,一朝即过,不信日长如小年。”“枕上闻啼鸟,花间鸣素琴。闲来理残编,悠然自古今。”
    明清时期士人将“闲”作为日常生活的广泛追求和臧否人物的尺度,“闲”与“忙”是有区别的,“忙”有着鲜明的功利色彩,这是一种苦的生活方式。“闲”带着生活的审美色彩,诸如游山玩水,四处闲荡。“闲”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换一种视角去看生活,人只要暂且放下心头的名利之思,也可以发现生活中的一时闲乐。另一方面,这种“闲”与儒家赋予道德审美意义的“闲”不同,儒家关于“闲”最为著名的就是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颜回这种闲且乐的生活一直是儒家所推崇的境界,因为它和人的道德相关,能够在物质简陋的情况下悠然自得,是人的道德境界的体现。很明显,江南士人并没有这个特点。他们更多注重的是自己的感受,追寻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而相应淡化了身上的道德责任感。
    (摘编自赵洪涛《明末清初江南士人日常生活美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文化的特征不是政治家们看到的对他们统治有用的物质财富与人力资源,而是一种超越实用理性的审美自由精神。
    B.以齐鲁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注重教化,江南文化注重心灵与精神的自由,两者不完全一样,江南文化超越了齐鲁文化。
    C.从张潮的论述来看,明清江南士人懂得生命的可贵,能够用审美的艺术的眼光来观照日常生活,松月山水,都充满诗意。
    D.“闲”与“忙”是一组相对的概念,都在追寻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只不过明清江南士人的“闲”相应淡化了道德责任感。
    答案D
    解析A项,“特征”应该是“本质特征”;B项,“江南文化超越了齐鲁文化”应该是“在某种意义上”;C项,“懂得生命的可贵”不是张潮论述的内容。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不是“江南”的含义,“江南”是一种诗意的文化感知,只有用审美的心灵才能感知到它的底蕴。
    B.用审美的视野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平凡的事物就具备了审美的意义,但这要求人具有审美的心胸和超然的心态。
    C.摆脱了名缰利锁的纠缠,将生命的价值寄予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生活就会充满诗意,卑微的生命就会崇高。
    D.中国的其他区域文化如儒家也有审美创造,但和江南文化相比较而言,它的审美活动不够纯粹,常常用道德代替审美。
    答案C
    解析原文中有“在一定程度上”的表述。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江南文化中“闲”的一项是(  )(3分)
    A.明代戏曲作家高濂,曾经雪夜宿禅林,并与寺僧就芋头谈论禅学。他说:“从僧拥炉,旋摘山芋,煨剥入口,味较市中美甚,欣然一饱。”
    B.明末将领张煌言曾经写过一首词《长相思》:“秋山青,秋水明,午梦惊秋醒未醒,乾坤一草亭。故国盟,故园情,夜阑斜月透疏棂,孤鸿三两声。”
    C.归有光曾孙、明末清初的书画家归庄写有一首诗《赋得游鱼唼花影》:“灼灼花丛傍小池,纤鳞几队漱涟漪。细波吹动芳菲色,浮沫摇残零乱枝。”
    D.清初的萧山人来集之在公廨之后发现一处废弃的园子,命家人“依期布种,依期收刈。暇则叉手巡行,见螳螂之攫食,听蝼蝈之长谣”。
    答案B
    解析张煌言的词有浓重的家国情怀,不属于江南文化中的“闲”。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首先提出问题,人们认为江南文化的独立性存在问题;②接着论述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并不是江南的本质特征;③然后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审美自由精神;④最后指出江南文化与其他文化在审美上的不同。
    解析由“关于江南文化在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上的完整性,在学术界是有定论的,而江南在文化传统上的独立性,则是一直很成问题的”可知材料一首先提出问题,人们认为江南文化的独立性存在问题。由“与其他区域文化相比,江南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都是超功利的审美存在,与帝王那种实用的江南不可同日而语”可知作者接着论述物产丰富与人文发达并不是江南的本质特征。由“什么是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而是在于,在江南文化中,还有一种最大限度地超越了儒家实用理性、代表着生命最高理想的审美自由精神”可知作者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是审美自由精神。由“另一方面,在这里也需要做一点补充,把审美精神看作江南文化的本质特征,并不是说中国其他区域文化都没有审美创造,而是说这不是它们最显著的贡献”可知作者最后指出江南文化与其他文化在审美上的不同。
    5.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道:“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朱自清为什么“惦着江南”。(6分)
    参考答案:①采莲体现了江南生活的诗意,朱自清“惦着江南”恰是对江南诗性文化的追念;②采莲充满了“闲适”的趣味,体现了江南士人的审美追求,表明朱自清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③“惦着江南”也表现了朱自清以别样的视野审视人生和寻求人生的意义,暂时想去寻求一种无关功利的超然心态。
    解析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江南是古代诗意生活的一种象征”“江南不是政治、经济、地理上的长江三角洲,而是一种在中国文化地图上的一片永恒的青山绿水;它不是现实世界中那片富足的养活了无数南国儿女的鱼米之乡,而是一个从唐诗宋词乃至更早的南朝就开始的只有诗性心灵才能忆起的美丽梦境”可知采莲体现了江南生活的诗意,朱自清“惦着江南”恰是对江南诗性文化的追念。由“从美学的本体来说,江南士人将‘闲’看作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和意义,‘闲’是江南士人的日常生活美学的根源和最后的归宿”“明清时期士人将‘闲’作为日常生活的广泛追求和臧否人物的尺度”可知采莲充满了“闲适”的趣味,体现了江南士人的审美追求,表明朱自清有对闲适生活的向往。由“‘闲’能使士人以别样的视野审视人生和寻求人生的意义,其归属在于从生活中去寻求这种无关功利的闲适,是一种疏离了现实利害关系之后的超然心态,是感性生命活力的自然释放”可知“惦着江南”也表现了朱自清以别样的视野审视人生和寻求人生的意义,暂时想去寻求一种无关功利的超然心态。
    (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晚会结束,小刘打手电给我照路,走原路回去。一路上我很兴奋;不仅是王芳的演唱,所有的节目都使我激动。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
    我离开军政治部的那天,到王主任的房里辞了行回来,小刘给我打好了铺盖卷,在住室里等我。我要回到原来那个连队去。他向我表示了歉意。他虽然高兴回连队,可是他的讲话和举动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我也不愿意这么匆匆地跟他分别。最后我同他约定,过两个月到那个连队去看他。
    我并不曾失信。可是我去迟了些,已经是好几个月以后了。这中间我到过几个部队。我常常怀念小刘,因为我一直没有得到他的消息。我后来忽然听说小刘在的那个连队打了胜仗,把敌人占据的一个无名高地拿下来了。这些日子为了迎接国庆三周年,为了欢迎第二届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各个部队都在打胜仗,到处都听得见这样的说法:“争取立功,迎接亲人。”我听到了许多捷报以后,再得到那个连队的胜利消息,我很难制止想会见小刘的欲望。过了国庆节,我便动身到那个连队去。我们在坑道里见到了连长。他已经得到了通知,又热情又亲切地接待我。我和他交谈了半个钟头的光景,便提起小刘的名字,还说我想见见小刘。
    “对,对,刘正清,是个好战士!”连长点头说。
    我连忙说明我跟刘正清很熟,并且把那次分别的情景也讲了。
    “不凑巧,他回国了。”连长略略皱起眉头说。
    我诧异地问道:“他回国去干什么呢?”我自己马上兴奋地接下去说:“参加国庆节观礼吗?”
    连长摇摇头说:“他挂了花,送回去了。”
    “他挂了花?伤重不重?”我愣了一下,惊问道。
    连长看了我一眼,声音低沉地答道:“两条腿都断了。”
    我变了脸色,着急地追问:“他……他没有危险吗?”
    连长昂起头说:“这个小青年还嚷着要回朝鲜来打美国鬼子呢!”
    “他能回来吗?”我顺口问了这一句。话出口我才觉察到它是多余的了。
    连长看了我一眼,激动地说:“要是真依他的话,他一定要回来。那天他跟着我上去,打到最后,主峰上还有个敌人的大母堡攻不下来,火力猛得很,我们牺牲了几个同志。我十分着急,拿起一包炸弹,打算自己冲上去炸掉它。刘正清在后面拉住我的衣服,要求我把任务交给他。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可是他自己满身是血,两条腿都完了。担架员来抬他,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我后来去看他,他皱着眉头,脸上没有一点血色,我却听不见他哼一声。我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
    …………
    小刘虽然回国,但是我总算践了约,我在这个连队住下来了。
    头两三天我睡在炕上,半夜里好像总听见小刘在讲梦话,其实全是我自己在做梦。我本来打算在这里多住些时候,可是忽然接到王主任的电话,说是祖国来的慰问团就要到了,叫我马上回到军政治部去。
    我到了政治部,还是住在从前住过的地方。我几个月不来,山沟里也有了不小的改变。人多了,路宽了,房屋增加了,树木也茂盛了。沟口用松枝搭了一个牌楼,上面有这样九个字:“欢迎祖国人民慰问团。”我走了一段路,见到好些熟人,还隐约听见文工团同志们的歌声。我放好行李就去见王主任。
    王主任在房里跟王芳谈话,一面在看手里的几张稿纸。王芳见我进去,跟我握了手,就把稿纸塞到我的手里来。我摊开稿纸一看,原来是她写的一首欢迎慰问团的《献诗》。我还看到王主任修改的句子。她看见我不提什么意见,便挑出几个她自己认为不大妥当的句子要我替她解决。这次我总算给她帮了一点儿忙。她满意地拿回诗稿就向我告辞。我要留住她,她却笑着说:“我还要准备节目,再不回去,我们陈团长可要急死了。下次来吧。”
    我就说:“那么我陪你走一段吧。”她还要推辞,我却跟着她走出了洞子。
    出得洞来,我一开口就问起小刘的事情。她听到小刘的名字,马上说:“小鬼有个东西要我交给你!”我连忙问:“什么东西?”她侧过头看了我一眼,脸色马上变了,压低声音说:“笔记本。小鬼还说——”
    “他怎么说?”我打断了她的话。
    “他说他等了你几个月,他还以为你回国去了呢!”她答道,埋下头往前走,也不再看我了。
    我过了半晌,才再问一句:“他伤得怎样?”我心里不好过,我好像又看到小刘那张皮球似的脸,他笑得那么高兴地说:“我一定等着你!”
    王芳一面走,一面说,好像在自言自语:“小鬼从医疗所上车回国的时候,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他比我坚强多了。”
    她一直不讲话,我后来实在忍不住又问一句:“他没有危险吧?”
    她忽然抬起头,提高声音说:“他一定会活下去,比我们还活得久。他没有腿,也能做许多、许多好事情。”她很激动,不过声音很坚决。但是这以后她又不作声了。
    我们默默地走到了文工团的住室。我拿到笔记本,马上打开翻看,在第一页上,我看见小刘亲笔写的四行字:
    忠于团
    就要忠于自己的工作
    爱祖国
    就要爱自己的同志
    王芳站在我旁边,低声念出了这两句话,然后解释道:“小鬼说,他以后不一定能再见到你,请你留下这个做纪念吧。这些字是他入团的时候写的。”
    我郑重地放好了笔记本,跟王芳紧紧地握一次手,一个人慢慢地走回去。
    (选自巴金《团圆》,有删改)
    注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到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他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我”离开军政治部时,小刘作为通讯员的种种表现透露出对“我”这个祖国来的客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依依不舍的深厚情谊。
    B.为迎接国庆三周年和欢迎祖国人民赴朝慰问团,志愿军前沿捷报频传,“争取立功,迎接亲人”的口号彰显出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革命豪情。
    C.小说通过写“我”向连长了解小刘的情况和夜里做梦两件事,表现了“我”对小刘的思念之深,也有对他受伤之后的牵挂,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
    D.从写王芳创作欢迎慰问团的《献诗》和请人反复修改稿件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富有才情、做事认真、具有革命热情的文工团青年。
    答案C
    解析“更有未能按时赴约的愧疚”错。愧疚之情是在向王芳询问小刘的情况,得知他等了自己几个月后产生的。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赴约去见小刘,可他已经回国,小说通过对“我”此时一系列神态、心理和言行的描写,表现了“我”对小刘失去双腿后的担心和挂念。
    B.小说主要采用侧面描写,通过连长和王芳的讲述,分别回忆小刘受伤的全过程及其回国前的情况,更加集中完整地塑造了小刘这一“好战士”形象。
    C.小说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表现了当时的朝鲜战场暂时相对安定,渲染了迎接祖国慰问团的气氛,烘托了“我”的轻松心情,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
    D.小说中“我”看到小刘笔记本上入团时亲笔写的四行字这一情节,既照应了上文,对小刘的心愿作了交代,更突出他崇高的精神品质。
    答案C
    解析“也暗示了战争必胜的结局”错。从画线部分的环境描写并不能看出战争必胜。
    8.作者在文中说:“我接触到那么丰富的精神面貌,那么广阔的心灵。”请结合小刘这一形象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参考答案:①勇敢执着,坚强乐观。战斗中他一上去就把母堡解决了,失去两条腿之后他还说“我要坚持,我要打”;两条腿都锯掉了,他还在哼《歌唱祖国》,还说装好了假腿就回到前线来。②重情重义,信守承诺。他回连队前的讲话和举动中,都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感情,为了约定等“我”几个月。③纯朴谦逊,责任心强。连长告诉他要给他请功,他还说自己没有好好完成任务,应当检讨。④忠于组织,关爱同志。入团的时候写了四行字,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9.小说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6分)
    参考答案:①增强故事的真实感。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用“我”的耳闻目睹,向读者讲述发生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更加真实可信,感染力更强。②有利于故事的展开。小说以“我”对小刘的感情为线索,贯串全文,使情节更加集中连贯。③有利于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形象。通过“我”的视角,直接感受到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表现我对志愿军战士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吕公著,字晦叔,幼嗜学,至忘寝食。恩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立,召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以论事罢中丞,还经幄。公著封还其命曰:“光以举职赐罢,是为有言责者不得尽其言也。”诏以告直付门。公著又言:“制命不由门下,则封驳之职,因臣而废。愿理臣之罪,以正纪纲。”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起知河阳,召还,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未几,同知枢密院事。有欲复肉刑者,议取死囚试劓、刖,公著曰:“试之不死,则肉刑遂行矣。”乃止。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及兵兴,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不敢言,公著数白其害。元丰五年,以疾丐去位。
    哲宗即位,以侍读还朝。太皇太后遣使迎,问所欲言,公著曰:“先帝本意,以宽省民力为先。而建议者以变法侵民为务,与己异者一切斥去,故日久而弊愈深,法行而民愈困。诚得中正之士,讲求天下利病,协力而为之,宜不难矣。”又乞备置谏员,以开言路。
    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光薨,独当国,除吏皆一时之选。右司谏贾易以言事讦直诋大臣,将峻责,公著以为言,止罢知怀州。退谓同列曰:“谏官所论,得失未足言。顾主上春秋方盛,虑异时有进谀说惑乱者,正赖左右争臣耳,不可豫使人主轻厌言者也。”众莫不叹服。
    (选自《宋史·吕公著列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B.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C.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D.夏人幽其主/将大举讨之/公著曰/问罪之师/当先择帅/苟未得/人不如勿举/
    答案B
    解析“幽”是动词,宾语是“其主”,“将”是副词,修饰“大举讨之”,故“主”和“将”中间应断开,排除A、C两项;“得”是动词,宾语是“人”,故在“人”后断开,排除D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经幄,即经筵,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特设的御前讲席。
    B.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的诏令,驳正臣下奏章的违误。
    C.释老,指释迦牟尼,因其为佛教创始人,所以“释”泛指佛教。
    D.肉刑,残害肉体的刑罚,古时指黥、劓、刖、宫、大辟等刑罚。
    答案C
    解析“释老,指释迦牟尼”错误,“释老”是释迦牟尼和老子的并称,亦指佛教和道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公著正直敢言。神宗时,对司马光因论事被解职一事,他坚持己见,一再向皇上进言;兴兵西夏后,唯有他敢于指出兴兵之害。
    B.吕公著善于进谏。在与神宗悠闲谈论时,他趁机劝说神宗施行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得到神宗认可。
    C.吕公著识虑深敏。有人打算恢复残酷的肉刑,他提出不同意见,阻止了此事;朝廷要讨伐西夏,他立即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D.吕公著重视吏治。他以侍读身份回朝廷后,通过分析新法颁布后产生的弊端,指出提拔正直官员的作用;其后,又点明设置谏员的必要性。
    答案B
    解析“趁机劝说”错误,由第2段“帝从容与论治道,遂及释老,公著问曰:‘尧、舜知此道乎?’帝曰:‘尧、舜岂不知?’公著曰:‘尧、舜虽知此,而惟以知人安民为难,所以为尧、舜也。’帝又言唐太宗能以权智御臣下。对曰:‘太宗之德,以能屈己从谏尔。’帝善其言”可知,二人只是谈到尧舜“知人安民”、唐太宗“屈己从谏”的治国之道,并没有趁机劝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帝谕之曰:“所以徙光者,赖其劝学耳,非以言事故也。”公著请不已,竟解银台司。
    (2)推本先帝之志,凡欲革而未暇与革而未定者,一一举行之,民咸以为便。
    参考答案:(1)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的官职的原因,是想依赖他劝勉学问,不是因为他论政。”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银台司的职务。
    (2)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
    解析(1)关键实词有“谕”“赖”“劝”“已”“竟”,关键虚词有“所以”“者”“以”,文言句式被动句为“解银台司”。(2)关键实词有“推本”“暇”“举”“咸”“便”,关键虚词有“之”“而”“者”。
    14.右司谏贾易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为何替他说情?请简要说明。(3分)
    参考答案:为了不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因为皇帝还年轻,需要能直言规劝的臣子,以防有人谄媚惑乱皇帝。
    参考译文吕公著,字晦叔,从小嗜好学习,以至废寝忘食。凭恩荫补奉礼郎,登进士第。神宗即皇帝位,召吕公著为翰林学士、知通进银台司。司马光因论事被解除御史中丞的职务,仍为侍读学士。吕公著原封不动地退回诏令说:“司马光因为履行职责而被罢免,这是让有言事职责的人不能畅所欲言。”神宗把诏书直接交给门使。吕公著又说:“制命不由门下省,那么封驳的职责,因我而废弃。希望治我的罪,以端正纪纲。”神宗告诉他说:“调动司马光的官职的原因,是想依赖他劝勉学问,不是因为他论政。”吕公著不停地请求,(但)最终被解除银台司的职务。
    起用他执掌河阳,又召回朝廷,神宗悠闲时同吕公著谈论为治之道,于是涉及佛教、道教,吕公著问道:“尧、舜知道这些学说吗?”神宗说:“尧、舜难道不知?”吕公著说:“尧、舜虽然知道这些学说,但仅把知人和使百姓安居作为难事,所以成为尧、舜。”神宗又说唐太宗能用权术智谋驾驭臣下。吕公著回答说:“唐太宗的德行,是能使自己放下架子听从劝谏而已。”神宗对他的话表示赞许。不久,任同知枢密院事。有人打算恢复肉刑,建议取死囚试验割掉鼻子、砍掉脚的酷刑,吕公著说:“如果试了不死,那么肉刑就会实行了。”于是停止。西夏人囚禁了他们的君主,(宋朝趁机)将要大举征讨西夏。吕公著说:“问罪的军队,应当首先选择主帅,如果没有合适的人,不如不出兵。”等到出兵后,秦、晋民力大困,大臣们不敢说,吕公著多次陈述兴兵的害处。元丰五年,吕公著因病乞求离开职位。
    哲宗即皇帝位,吕公著以侍读的身份返回朝廷。太皇太后派使臣迎接,询问他所想要说的,吕公著说:“先帝本意,把宽省民力作为第一要务。但建议的人以变法侵夺百姓利益为任务,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一律罢黜,因此日久而弊端更深,新法颁行而百姓更加困苦。果真能得到公允正直的人,谈论寻找天下的利弊,同心协力来做,应该不难。”又请求备置谏员,以广开言路。
    元祐元年,被授予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与司马光同心辅政,依据先帝的意愿,凡是打算变革却没来得及予以变革以及已经变革而未形成定例的,一一全部实行,百姓都认为便利。司马光去世,吕公著独自当权,所任命的官吏都是当时挑选出的佼佼者。右司谏贾易因言事攻击别人短处直接诋毁朝廷大臣,将要被严厉责罚,吕公著替他说话,仅降为怀州知州。吕公著退朝对同事说:“谏官对问题的议论,对与不对不值得说。只是皇上还年轻,担心今后有人进谀说惑乱,正要依赖左右诤臣,不能让国君轻易厌恶敢说话的人。”众人没有不叹服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韩幹①马十四匹
    [宋]苏轼
    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②颈鬃尾齐;
    一马任前双举后③,一马却避长鸣嘶。
    老髯奚官④骑且顾,前身作马通马语。
    后有八匹饮且行,微流赴吻⑤若有声。
    前者既济出林鹤,后者欲涉鹤俯啄。
    最后一匹马中龙,不嘶不动尾摇风。
    韩生画马真是马,苏子作诗如见画。
    世无伯乐亦无韩,此诗此画谁当看?
    注①韩幹:唐代名画家,善画马。②宛:弯曲。③任前双举后:指马的全身重量着于前足,后足向后踢起。④奚官:指马夫。⑤吻:嘴唇。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是一首题画诗,但诗人下笔却没有先点明画作,而是直接从画面上的群马写起,从而给读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B.五、六两句写的是人,但仍然围绕“马”这一主题,而且这两句还起到衔接前六马与后八马的作用,使行文富于变化。
    C.“韩生”一句既指明前面所写的是画中情景而不是生活实景,又用极朴实的语言赞扬了画家韩幹高超的绘画艺术。
    D.最后两句,诗人由画作而生发感慨,认为世上已没有像韩幹那样懂马画马的人,体现出诗人对杰出人才的强烈呼唤。
    答案D
    解析D项,对诗意理解有误,最后两句诗表达的应该是诗人对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期盼。
    16.诗中诗人自评“作诗如见画”,请分析这首诗对众马的描写是怎样做到“如见画”的。(6分)
    参考答案:①层次分明,点面结合。诗中通过“二马”“一马”“后有八匹”等词语,将众马有条不紊地一一呈现;既有群体表现,也有个体刻画,使画家笔下的群马图历历如见。②手法多样,语言生动。诗人通过“出林鹤”“鹤俯啄”等比喻,以及“任前双举后”“却避长鸣嘶”“微流赴吻”等神态、动作描写,将众马不同的形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解析题目要求分析诗歌对众马的描写是怎样做到“如见画”的,实际上就是要求分析诗歌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把画中的马刻画得栩栩如生。由于诗歌描绘的是十几匹马,所以首先就有一个安排顺序和章法的问题;再就是诗歌所运用的语言和手法,其中语言又包括遣词和造句,手法又包括修辞手法、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写向行人问路,但遗憾天刚刚亮,不能及时赶路的句子是:“          ,          。” 
    (2)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介绍种树经验时说到,种树人做到“          ,          ”,就能保持树木天性,这个比喻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陈情表》中李密用“          ,          ”两句概括写出自己命运坎坷,早年遭遇不幸的人生经历。 
    参考答案:(1)问征夫以前路 恨晨光之熹微 (2)其莳也若子 其置也若弃 (3)臣以险衅 夙遭闵凶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建筑是人们利用自然或人造材料营建的各类实体性生产与生活设施,建筑的文化属性则是(      )于人造物体之中的技艺、习俗、风格和审美意识等。正是由于后者的深度精神性参与,才让建筑有了“凝固的音乐”的美誉。近些年,人们欣喜于一批(      )、堪为文化地标的新建筑陆续问世,对于一些怪诞丑陋的建筑也议论颇多。建筑的美丑、适宜,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
    赓续传统根脉,注入时代新质,二者有机结合,方可让建筑的传统风貌与时代气质(      ),(      )为当代建筑留取鲜明的文化印记,(      )让人们找到乡愁的记忆。传统的沿革存续是动态的历史进程。如果不能吸纳与兼容现代科技和新的审美元素,如果没有始终不渝地坚持与时俱进、革故鼎新,如果无法激情洋溢地注入新的时代精神和审美风尚,建筑艺术不可能保持长久而旺盛的生命活力。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熔铸  独具匠心  水乳交融  既……又……
    B.包含 独具匠心 交相辉映 只有……才……
    C.包含 巧夺天工 交相辉映 既……又……
    D.熔铸 巧夺天工 水乳交融 只有……才……
    答案A
    解析熔铸:熔化并铸造。包含:里边含有。语境说的是“文化属性”与“技艺、习俗、风格和审美意识等”的关系,使用“熔铸”更能展示关系的密切。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独具匠心: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语境侧重指建筑的设计新颖,宜用“独具匠心”。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形容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语境侧重指紧密融合,宜用“水乳交融”。“既……又……”是并列关系,“只有……才……”是条件关系,语境中两分句应是并列关系,应用“既……又……”。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
    B.建筑的美丑、适宜,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
    C.建筑的美丑、适宜与否,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的问题。
    D.建筑的美丑、适宜,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深层次看,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
    答案C
    解析原句有三处语病:一是“美丑、适宜……如何……”不合逻辑,“美丑”涉及两个方面,而“适宜”只涉及一个方面,属于两面对一面,可以在“适宜”后加“与否”。二是“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成分残缺,“涉及”缺少宾语中心词“的问题”。三是“则涉及当代建筑如何继承与创新,深层次看,直接体现设计建造者的审美品位”语序不当,“深层次”表明后面的层次应更深,所以应将前后内容对调。只有C项修改最恰当。
    20.建筑为什么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请结合上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参考答案:建筑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和音乐具有相通之处。建筑与音乐都是创造性、抽象性的艺术,都能给人们带来审美体验。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耳机一戴,谁也不爱”。周围的世界有时太嘈杂了,但想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也很容易,①               。可是最近,樊女士发现,自从经常戴上耳机听着歌入睡以来,耳朵里开始有了“嗡嗡嗡”的耳鸣声。去医院一看,居然是过度使用耳机造成的突发性耳聋。那么,使用耳机②               ?医学研究告诉我们,这个度包括时间和音量两方面,即音量不宜超过最大音量的60%,时间要限制在60分钟以内。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可能威胁耳朵的健康。比如诱发耳部炎症,导致耳朵疼痛、耳屎变多等。有人觉得这都是小事,忍忍就过去了。但事实上,③               ,还可能逐渐升级。  
    对耳朵来说,过大的声音就是噪音,噪音会对耳道产生压力,压力又会撞击鼓膜听骨链传到内耳,震荡前庭淋巴液,这一系列连锁反应下来,会出现晕车一样的头晕症状。声音过大还会损坏耳蜗中的听觉毛细胞,导致耳鸣。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会使听觉毛细胞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形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参考答案:①只需要戴上耳机 ②要注意怎样的度呢 ③伤害往往不止于此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参考答案:如果长时间暴露在过大的声音中,听觉毛细胞就会失去敏感性,无法接收声音的信号,造成暂时或永久性听力下降。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家给民足”“物阜民丰”是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如今国家的追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走出了极端贫困状态,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经济规模跃升至世界前列,人民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近些年来生活的变化一定给了你许多的感受和思考。
    请结合材料内容,帮你的爸爸给他一位在海外定居的小学同学写一封信,介绍我们现在的生活,展现国家的发展现状。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感情真挚;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广西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三单元过关检测B卷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