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咏雪精品同步练习题
展开知识梳理
《咏雪》是《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一则富有诗意的故事,它描绘了东晋时期一场雪景中,王羲之家族子弟们即兴吟诗的场景。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王凝之首先发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此问引发了众人对雪景的无限遐想。随后,王徽之以“撒盐空中差可拟”作答,形象地描绘了雪花初降时的密集与洁白。然而,王操之的“未若柳絮因风起”更为精妙,他以柳絮随风轻舞的姿态,捕捉到了雪花飘落时的轻盈与柔美,深得王羲之的赞赏。
这则故事不仅展示了王家子弟的文学才华和敏锐的观察力,也反映了东晋士人追求自然美、崇尚诗意生活的情怀。通过《咏雪》这一故事,我们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如何通过文学的方式,将自然之美转化为心灵的享受和情感的寄托。
同步练习
一、综合性学习
1.我市某中学准备开展有关“诚信”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相关要求回答问题。
(1)校团委准备组织一次对我市“诚实守信好人”的采访报道活动,如图是该活动方案的框架图,请将该框架图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语言简洁流畅,条理清晰。
(2)八年级将组织以“诚信之旅”为主题的研学旅行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使用对偶句,总字数不少于10字。
【答案】(1)【示例】本次采访报道活动以“诚信的力量”为主题,分准备、采编和报道三个阶段。在准备阶段,要收集采访对象信息、拟定采访提纲、做好团队分工;在采编阶段,先进行实地采访,再编审稿件;最后通过广播站、校园网、公众号进行宣传报道。
(2)【示例一】与诚信相伴,和美德同行。
【示例二】携诚信上路,带素养回家。
【示例三】凝聚诚信力量,培育时代新风。
【示例四】践行诚信美德,争做时代新人。
【示例五】诚实守信传美德,虚心好学树新风。
【解析】(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仔细观察框架图,可以从中获得以下信息:活动主题(诚信的力量);活动的三个阶段(准备、采编、报道);每个阶段具体的工作安排或实施办法。然后按照“活动主题——活动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具体的工作安排或实施办法”的主次顺序组织语言答题即可。注意使用恰当的衔接语,做到语言连贯。
示例:此次“诚信的力量”主题采访报道活动由准备、采编、报道三个阶段组成。在准备阶段,要做好收集信息、拟定采访提纲及团队分工方面的工作;采编阶段要先进行实地采访,再编审稿件;最后的报道阶段要通过广播站、校园网、公众号来完成。
(2)本题考查宣传标语的拟写。要求以诚信为主题,使用对偶句即可。注意字数要求。示例:内强诚信素质,外树文明形象。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
钟会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少有令①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释】①令:美好。
2.下对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可令/二子来
C.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D.卿/何以/不汗
3.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公欣然曰 欣然:高兴的样子
B.撒盐空中差可拟 拟:比拟
C.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少:年少
D.魏文帝闻之 闻:听说
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甲)文中“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与(乙)文中“魏文帝闻之”中“之”的意思不同。
B.(甲)文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话语虽短,却涵盖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C.(乙)文中“卿面何以汗”与“汗出如浆”中的“汗”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
D.(乙)文第一句“钟毓、钟会少有令誉”交代了魏文帝想召见他们的原因。
【答案】2.C 3.B 4.C
【解析】2.本题考查朗读节奏。
C.有误,“王凝之”是人名,中间不能断开,正确朗读节奏为“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B.有误,“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拟:相比。
故选B。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C.有误,“卿面何以汗”的意思是:你脸上为什么出汗?汗:动词,出汗。“汗出如浆”的意思是:流出的汗水像水浆一样多。汗:名词,汗水。意思和用法都不一样。
故选C。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文:钟毓、钟会在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兄弟俩奉命进见。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道:“你脸上为什么出汗?”钟毓回答说:“我颤颤惶惶,汗出如水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说:“我颤颤栗栗,汗水不敢出。”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内集:
(2)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
(3)撤盐空中差可拟 拟:
6.想一想,在“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两句话中,两个“雪”字的意思一样吗?说说自己的思考。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
8.这篇小小文言文实际写了一次家庭聚会,其人物栩栩如生,家庭氛围也跃然纸上。请你品析小文,谈谈通过哪些词或句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家庭氛围?
【答案】5. 把家里人聚在一起 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相比,比拟 6.前者是“下雪”,后者是“雪”。 7.(1)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
(2)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随风起舞)。 8.通过“与儿女讲论文义”“欣然”“大笑乐”等词句表现出这是一个诗书传家的家庭,这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意思对即可)
【解析】5.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在一起。把家里人聚在一起;
(2)句意: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句意: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拟:相比,比拟。
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意思是: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在一起。雪:动词,下雪;
“俄而雪骤”意思是:不久,雪下得急了。雪:名词,雪(花)。
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何所似:所似何,像什么;
(2)未若:不如,不及;因:乘、趁。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写在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章的义理,室外冰天雪地,室内谈笑风生,表现了谢安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公欣然”“公大笑乐”,写谢太傅借雪景提出疑问,侄儿侄女各自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后,谢太傅开怀大笑;体现了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表现出这是一个诗书传家的家庭。
【点睛】参考译文:
谢太傅在寒冷的下雪天把家里人聚在一起,给子侄辈们讲解文章的义理。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七年级准备以“雅”字为主题进行古今诗文的主题研究,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甲】
夜泉
明·袁中道
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乙】
谢安赴宴
桓公①伏甲设馔②广延③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④,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⑤曰:“晋阼⑥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⑦,讽⑧“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⑨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桓公:即桓温,东晋人,晋明帝女婿,曾任荆州刺史、大司马。②馔(zhuàn):酒食。③延:请。④遽(jù):惊恐。⑤文度:王坦之。⑥晋阼:晋朝政权。⑦洛生咏:指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鼻音较重。⑧讽:诵读,朗诵。⑨趣:通“促”,急促。
任务一:文意疏通
9.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0.为文中画横线句断句(限断三处)
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任务二:诗文之雅
11.古人写夜泉的诗作很多,因为是在夜里,一般都用听觉来表现它。而甲诗的作者却从视觉来表现它,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12.同学们从本学期语文教材中梳理了有关“雅趣”的诗句,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面填空。
任务三:名士之雅
13.本学期所学课文《咏雪》出自《世说新语》的《言语》篇。结合下面的提示,探究编者将《咏雪》归入《言语》的原因,并推测乙文出自哪一篇,阐述理由。(4分
《世说新语》篇类梳理
14.《世说新语》是一本魏晋士人的“写真”,对人物的刻画独具特色。本文寥寥数字,但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谢安这个人物。从中你学到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手法,结合本文内容进行阐述。
【答案】9.(1)神情、态度(2)害怕(3)④ 10.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11.诗人从视觉来写夜泉,前两句描绘了周边环境,首句写月光之明,明如昼,使山林发白;第二句写月光之寒,似乎连山石都冷到结了霜;三、四句写夜泉在皎洁的月光笼罩下,也变得洁白如雪,似乎化为一溪雪。诗人把泉水与与山、鸟、石、月色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幽静清冷、空明爽洁的画面。 12. 请看那朵流星 乐亦在其中矣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河流大野犹嫌束 山入潼关不解平 共秋夜行船 赏月映清江 13.《咏雪》中,谢安及其子弟在讨论文章义理时语言简洁得体,注重言辞风度;谢家子弟面对谢安的提问,精心锤炼语言,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飘落时的雪花分别比作洒在空中的盐和飘飞的柳絮,体现语言技巧之高,因此编入《言语》篇。乙文可能出自《雅量》篇,文章写了谢安和王坦之面对桓公杀局时的不同表现,王坦之担惊受怕,谢安旷达正直、镇定自若,体现出非凡的气量。 14.正面描写,通过对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神意不变”“宽容”等神态描写和“望”“趋”“讽”等动作描写,以及“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的语言描写,写出了谢安面对桓公杀局时的镇定自若和临危不惧,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同时,还运用了侧面描写手法,“当做何计”是对王坦之的语言描写,“甚遽”“恐状”是他的神态,都写出了王坦之面对危险时的胆小和恐惧,把王坦之面对杀局时的害怕和谢安的镇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谢安的临危不惧和镇定自若,表达了作者对他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1)句意:谢安神色不变。“意暇甚”的意思是:神情很悠闲。意:神情、态度。
(2)句意: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肆无忌惮”的意思是:极其放肆,没有任何顾忌或畏惧。惮:害怕。
(3)句意: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始:才。对应字典里的④。
10.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可结合句意和语法结构来分析。
“王之恐状”是偏正短语,做主语,“转见于色”是动宾结构,做谓语和宾语,通常主语和谓语之间要断开,因此“王之恐状”后面要断开;“谢之宽容”与“王之恐状”对仗,“转见于色”和“愈表于貌”对仗,因此“谢之宽容”和“愈表于貌”之间要断开;句意: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
故断句为: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
11.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本首诗的大意是:夜晚雪山中夜鸟突然鸣叫了起来,石头冰凉得使在石上的露水快要结成霜了。流泉在月光的照耀下,仿佛一溪流动的雪。此诗采取以景造境,以境托声,从视觉的角度来写夜泉。首句写月光之明,明如昼,使山林发白,宿鸟惊鸣。次句写月光之寒,寒如霜,使山石有发冷的感觉。三、四句写月光之美,月光在流泉中波动化为一溪雪。诗人笔下的山、鸟、石、泉,在优美的月色下,融成一幅绝色的图画:幽静,清冷,空明,爽洁。全诗气氛爽肃,格调俊逸,文笔清丽,给人以闲静淡远恬适之感。
1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和理解概括内容。
作答本题时应注意易错字词“流星、亦、残夜、犹、嫌、束、潼关、解”的正确书写。
作答第⑦题时应结合与本题中其他作品的雅趣格式一致,即:一个字的动词或连词+四字词语,一个字的动词+四字词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意思是: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通过描写秋夜行船,欣赏峨眉山月,抒发思友之情。因此这里可概括为:共秋夜行船 赏月映清江。
1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因为《咏雪》中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差可拟”和谢道韫说的“柳紫因风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飘落时的雪花分别比作洒在空中的盐和飘飞的柳絮,也表现了谢道韫高超的文学才华,而此才华是用言语表现出来的,所以列入《言语》篇。乙文写了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谢安面对危险面不改色,镇定自若、临危不惧、处变不惊。由此可推测出这篇文章出自《雅量》。
14.本题考查分析描写方法。
结合“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可知,“神意不变”“宽容”运用了神态描写,“望”“趋”“讽”运用了动作描写,同时这里还有谢安和王坦之的对话,因此又运用了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谢安在面对桓公杀局时的镇定自若和临危不惧;谢安的“神意不变”“宽容”和王坦之的“甚遽”“恐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王坦之面对杀局时非常害怕,侧面体现了谢安的镇定和临危不惧,表达了作者对谢安的赞美和敬佩之情。
【点睛】参考译文:
【乙】桓温埋伏好甲士,设宴遍请朝中百官,想趁此机会杀害谢安和王坦之。王坦之非常惊恐,问谢安:“应该采取什么办法?”谢安神色不变,对王坦之说:“晋朝的存亡,决定于我们这一次去的结果。”两人一起前去赴宴,王坦之惊恐的状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在脸色上;谢安的宽宏大量,也在神态上表示得更加清楚。他到台阶上就快步入座,模仿洛阳书生读书的声音,朗诵起“浩浩洪流”的诗篇。桓温害怕他那种旷达的气量,便赶快撤走了埋伏的甲士。原先王坦之和谢安名望相等,通过这件事才分出了高低。
主题:诚信的力量
准备
收集信息
采访提纲
团队分工
采编
实地采访
编审稿件
报道
广播站
校园网
公众号
语句
方法
释义
谢神意不变
课内迁移:“意暇甚”(《狼》
(1)
桓惮其旷远
成语推测:“肆无忌惮”
(2)
于此始判优劣
查阅字典:始:①开始;②正,正在;③曾经;④才。
(3) (填序号)
作品
诗句
雅趣
《天上的街市》
不信,①,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望天幕奇景 引无限遐思
《<论语>十二章》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②。
食粗茶淡饭 过悠然生活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⑦
《次北固山下》
③,④。
观旭日东升 候春日来临
《潼关》
⑤,⑥。
且冲决罗网 展豪迈激情
篇类
提示
言语
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方正
人行为、品行正直,合乎道义
雅量
深藏不露,见喜不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
夙惠
早慧,从小聪明过人
……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12 《论语》十二章精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9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12 《论语》十二章精品随堂练习题</a>,文件包含第12课《论语》十二章原卷版docx、第12课《论语》十二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陈太丘与友期行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83_t7/?tag_id=28" target="_blank">陈太丘与友期行精品精练</a>,文件包含第82课《陈太丘与友期行》原卷版docx、第82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第3讲 文言文1——咏雪 陈太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 这是一份第3讲 文言文1——咏雪 陈太丘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文件包含第3讲文言文1咏雪陈太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教师版docx、第3讲文言文1咏雪陈太丘-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讲义统编版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