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2024)第三单元9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精练
展开知识梳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收录于《朝花夕拾》中。文章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在家乡绍兴的生活,特别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
知识点包括:
1. 百草园:鲁迅童年时的乐园,位于绍兴城内,是作者儿时嬉戏和探索自然的地方。百草园内有各种植物和小动物,给鲁迅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 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读书的地方,位于绍兴城内,是一所私塾。在这里,鲁迅接受了传统的教育,学习了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
3. 鲁迅的童年生活:文章中描述了鲁迅童年时的日常生活,包括与家人、朋友的互动,以及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所见所闻。
4.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对比:通过回忆三味书屋的传统教育方式,鲁迅表达了对传统教育的批判和对现代教育的期待。
5. 作者情感:文章中流露出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以及对家乡的深厚感情。
6. 文学手法:鲁迅运用了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他的童年世界,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
7. 社会背景:文章反映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的变迁,以及新旧教育观念的冲突。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以下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百草园虽然是一个人的足迹很少到达的荒园,里面确凿( )长了不少野草。然而,此地的风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相宜的。碧绿的菜哇,紫红的桑shèn( ),yōng( )肿的何首乌根,攒( )成珊瑚珠似的覆盆子,地下的蝉蜕( ),轻倢的云雀,长吟的蟋shuài( )……种种景致怎能不让孩子喜欢呢?
1.请在语段中的括号内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改为 改为
3.请用一个恰当的成语来代替语段中画横线的部分:。
【答案】1.zá 椹 臃 cuán tuì 蟀 2. 哇 畦 倢 捷 3.人迹罕至
【解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确凿(què zá):真实、确定,不容怀疑。
桑葚(sāng shèn):桑科桑属植物的果实。
臃肿(yōng zhǒng):形容物体粗大笨重;过度肥胖或肥大,转动不灵;指机构庞大,调度不灵臃肿的机构;衣服穿得多,行动不便。
攒(cuán):聚在一起;拼凑。
蝉蜕(chán tuì):蝉的幼虫变成成虫时蜕下的壳,可入药;比喻解脱。
蟋蟀(xī shuà):昆虫纲直翅目蟋蟀科动物的统称。
2.本题考查字形。
菜哇——菜畦:菜地。
轻倢——轻捷:动作轻快敏捷。
3.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根据“人的足迹很少到达”联想到“人迹罕至”,指荒园偏僻,很少有人来。
二、综合性学习
4.班级看展了主题为“金色年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补出下面童谣中空缺的内容。
灿烂的童年,躲藏在你的梦中。
假如童年是一只鸟儿,它愿意飞翔在湛蓝的天空
,
假如童年是一枚贝壳,它愿意散落在嬉闹的海滩
假如童年是一株小树,它愿意生长在茂密的森林
灿烂的童年,它印刻在你的记忆中
(2)观察下面这幅漫画,按要求答题。
①请你根据画面拟一个标题。
②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答案】 (1)示例一:假如童年是一朵花儿 它愿意开放在浪漫的花园 (2)①示例:春光好,正读书;与春天一起读书;春光明媚读书时;阳春三月好读书;沉浸 (醉)在春光里。(符合画面主题即可) ②示例:阳春三月,桃花盛开,蝴蝶翩翩起舞,两个小学生正蹲坐在草地上幸福地读书。
【详解】(1)本题是对句子仿写的考查。做此种类型的题时,要注意仿写的句式必须和例句相同。即结构、修辞格要相同,内容相近,语言相合,字数相当。要注意识别例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或句子间的关系,然后直接套用。分析横线前后的句子,可知应运用比喻的修辞进行仿写,可将“童年”比作“一朵花儿”“一尾小鱼”“一只雏鹰”等,再结合所填写的喻体的特点进行补写即可。
(2)此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它不仅考查学生对画面的理解能力,而且也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注意描述漫画的内容时画面上有的都要叙述出来,包括文字,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描述。①图画中的内容非常清楚,两个小学生,正蹲坐在草地上读书,旁边桃花盛开,蝴蝶翩飞,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扣住“春天”“读书”拟标题即可。②发挥想像力,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图中人物动作、神态、语言,表现在春天里读书的生活画面即可。
三、语言表达
5.有人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是赘笔,没必要写。你是否同意?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不同意。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发出联想。先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美女蛇的故事看似闲笔,却符合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心中世界的奇特色彩,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
【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首先明确态度:不同意。然后分析原因。美女蛇的故事虽然与百草园中的赤练蛇没有关系,作者却由此开始生出联想。由文中“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可知,作者由百草园的草联想到草中的赤练蛇,再由赤练蛇联想到长妈妈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很明显,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再结合为文中的“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可知,这故事让“我”产生了“做人之险”的感受,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所以多年以后“我”还清楚地记得。这段看似闲笔,却写出了儿童的心理,写出了童年的“我”的心目中世界奇特的色彩,是全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不是赘笔。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答后面小题。
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中写了冬天百草园里的哪些趣事?
7.说一说文中划横线句子有何妙处。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8.简单的笔墨却将冬天的百草园描绘的生机盎然,作者为什么还要在开头写“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这样写有何作用?
9.“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往私塾的原因呢?你是从文中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10.请说说选文中“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6.拍雪人、塑雪罗汉、捕鸟 7.一系列动作描写,准确生动的刻画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了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8.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突出了冬天百草园的无限乐趣。 9.不知道。“也许是”表猜测的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表现作者告别百草园时的疑惑,猜测,无可奈何的心理。 10.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离开百草园的感叹及惜别之情。
【解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结合第①段“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概括为:拍雪人、塑雪罗汉;
结合①段“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概括为:捕鸟。
7.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扫→露→支→撒→系→牵→看→拉→罩,这些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捕鸟的全过程。雪地捕鸟一段,鲁迅把捕鸟整个过程的动作写得非常详细而逼真。虽然他写这篇文章时已经45岁,事隔三四十年,他还能用那些捕鸟的每一个步骤写出来,从中体会到鲁迅是多么喜爱这里的生活。从而从捕鸟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作者写百草园冬天给爱玩的儿童带来乐趣,再次暗点“乐园”,表现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突出了中心。
8.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与作用分析。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赞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作者在将冬天的百草园描绘的生机盎然,但先说冬天的百草园很无趣,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以此来达到突出冬天百草园无限乐趣,是“我”的乐园的目的。
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③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孰里去了”“都无从知道”判断为“不知道”。结合下文排比句“也许是”分析,“也许是”,或许是,可能是,表猜测的语气。连用三个“也许是”构成排比,这是作者猜测自己被送进书塾的原因,并不是被确定的真正的原因。在猜测中有告别百草园时的疑问、不舍;“都无从知道”表达了作者无论怎么猜测都不得而知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10.本题考查赏析语句。“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一句中,作者把蟋蟀、覆盆子和木莲当朋友看待,与它们说再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而表达出作者对百草园的依依不舍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因,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②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③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④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一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⑤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⑥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但直到现在,总还是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11.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12.找出文中从听觉角度对百草园进行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13.选文为什么要对何首乌进行描写呢?
14.作者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用意吗?
15.选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的“乐”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11.百草园我的乐园。 12.“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发出的美妙动听的声音,流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13.我想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根,既表现出“我”的猎奇心理,又表现出百草园对“我”来说既有神秘感又有吸引力,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4.写美女蛇这个神话故事,丰富了文章内容,给百草园增添神秘色彩,丰富百草园给儿时的“我”带来无限的乐趣。 15.有趣的昆虫、好吃的植物、好听的故事。
【解析】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①段“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因,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等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讲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12.本题考查描写角度及作用。
结合②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可知,作者描写油蛉和蟋蟀的叫声,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此外,这句话中的“低唱”“弹琴”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油蛉和蟋蟀以人的情思,生动形象写出夏天百草园的生机,流露出作者对百草园的喜爱和赞美。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结合②段“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可知,作者描写何首乌,意在说明儿时的“我”渴望找一块像人的何首乌根,吃了就能变成神仙的猎奇心理,突出表现儿童的天真可爱,同时表现出百草园对“我”的巨大吸引力,流露出“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鲁迅在描写百草园中穿插写“美女蛇”的故事,目的是表现百草园活动内容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从而达到表现“我”留恋百草园的目的。长妈妈给“我”讲的这个“美女蛇”的故事极为生动,它情节曲折,充满神秘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还给人的思想以启迪。这很适合儿童的爱听故事的心理特征,也顺应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15.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第②段“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可知,百草园景色丰富、美丽诱人,昆虫有趣,有无限趣味。
根据第③段“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和第④段关于“美女蛇”的故事可知,曲折、惊险、离奇的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
五、作文
16.本课写捕鸟连续使用了九个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了雪地捕鸟的整个过程。在写作中,学会正确地使用动词,能将某一动作过程描摹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读起来感同身受。请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文字。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他弯着腰,手不停地前后左右拍着篮球,两眼溜地转动,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拐,冲破了两道防线,一个虎跳,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了一条漂亮的弧线后,不偏不倚地落到筐内。
【详解】小作文。世界上最美的词莫过于动词,作文一定要多用动词,让我的文章跳动起来,舞出最美的节奏。动语的生动,不在于运用多么高深、生僻的词,而在于用最普通的词写出了最佳状态,让最普通的词有了一层迷人的光芒。如:“只见他高高地将球抛起,眼睛死死盯着,球接触球板的一瞬间,他手腕轻轻一抖,脚一跺,球高速旋转着,向这边飞来,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运用多个动词,描写多个动作,文字即刻灵动丰富起来。如果写成“他发了一个旋转球,让人看得眼花缭乱”就没有意思了。
【点睛】所谓“作文片断”,指用一段一节的小篇幅,表现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说明事物的一个方面,谈论对某事某现象的一点看法,做这种片断的写作练习,就叫“作文片断训练”。其训练类型共有三种:其一,描述性训练:就是选择景物的一个方面,撷取生活海洋中的一个小浪花,截取生活的一个断面进行叙述描绘。其二,说明性训练:就事物的一个方面作介绍。其三,评议性训练:就一件事、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部影视片简单的谈点个人看法,不求多、不求全,谈清楚某方面的感受或体会即可。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次北固山下/王湾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9_t7/?tag_id=28" target="_blank">次北固山下/王湾课后练习题</a>,文件包含第42课《次北固山下》原卷版docx、第42课《次北固山下》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8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单元4 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曹操当堂达标检测题</a>,文件包含第41课《观沧海》原卷版docx、第41课《观沧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2 济南的冬天/老舍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2024)<a href="/yw/tb_c405076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2 济南的冬天/老舍课时作业</a>,文件包含第2课《济南的冬天》原卷版docx、第2课《济南的冬天》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