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教课课件ppt
展开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刘勰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情动于衷,而发于言。现在,我们一起走近我国古代先贤——姚鼐,跟随他们的脚步去泰山观日,并悉心领悟其中的理趣、乐趣、情趣。
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其主要文学主张。2.了解记的文体特征。3.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4.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5.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姚鼐,字姬传,一字梦谷,清代桐城人,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他因室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选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为五岳之一,位于山东省中部,绵亘于泰安、济南、淄博三市之间,总面积2.42万公顷。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 泰山被古人视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先后有13代帝王依次亲登泰山封禅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边诵读边完成文中蓝色字词的解释。
(第1段)泰山之阳(山的南面),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山南面谷中的水)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在)其(那,代指阳谷和阴谷)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第2段)余以(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趁,这里有“冒着”的意思)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界限,这里指城墙),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级),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顺着)以入,道少半(不到一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像门坎一样的山崖)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道中迷雾冰滑,磴几(几乎)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背)雪,明烛(照)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停着)雾若带然。
(第3段)戊申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五鼓(五更),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天边)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同“彩”)。日上,正赤如丹(朱砂),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有的)得日或否,绛(大红)皓(白)驳(杂)色,而皆若偻(驼背)。
(第4段)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磨灭)失(缺失)。僻(偏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第5段)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同“圆”)。少杂树,多松,生石罅(裂缝),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第6段)桐城姚鼐记。
任务活动一 重点探究
词典中“望”字的释义,有“向远处看”之意,也有“傍,临近”之意,例如:“望晚”。对于“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一句中的“望”字,一般释为“远看、远望”;但也有人认为释为“临近、接近”更合乎古代汉语的用法,更切合当时的情景。请你依据这个思路,尝试将“望晚”释为临近晚上,并结合语境,进行解说。明确 若把“望”字释为“远看、远望”,就要把“晚”和“日”组合为复合词“晚日”,表示“傍晚的太阳”这个概念;但古汉语中通常用“夕阳”或“落日”等词语来表达这个概念。例如李商隐《乐游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若把“望”字释为“临近、接近”,则“望”可与“晚”组成表示时间的合成词“望晚”,意思是“临近(接近)晚上”,即“傍晚”,那么,后面描写的城、山、水、雾皆是傍晚景色,语意也更加连贯。
任务活动二 深读文意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请仔细阅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以及写景特点。明确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再写:山麓——山顶。路程:四十五里(远)石级:七千有余(高)路线:中谷——西谷——山巅(险)最后顶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晚日照城,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山居雾若带然(高峻)——(远——近)
2.第三段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明确 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画面。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风、雪、云)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形、色、光)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色)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第四段写了泰山的自然景观,也写了人文景观,试列举这些人文景观,并说这样写的好处。明确 (1)人文景观:有建筑——岱祠、碧霞元君祠;有古迹——道中石刻。(2)好处:这样写可以表现泰山之历史悠久。
1.桐城派刘大櫆提出了古文写作的“因声求气”说:“神气者,文之最精处也。”姚鼐认为“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请诵读品味文章的前两段,解说作者在其中寄寓了怎样的内在精神——“神气”?明确 (第一段)泰山雄浑壮丽,表现的神气:向往和征服。(第二段)登山时间是寒冬腊月,表现的神气:迎难而上,不畏艰险。山顶所见表现的神气:历经艰险,始得奇观。
2.姚鼐首次系统地提出和阐述了义理、考证(考据)、文章(辞章)三者相统一的观点,树立了桐城派文论的纲领和旗帜。请结合全文内容证明此观点。明确 (1)义理方面,不仅寄寓了“神气”,而且描写泰山本身就蕴含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2)辞章方面,全文脉络分明,结构有序,语言节奏分明,描写形象。(3)考证(考据)方面,写出了泰山重要的地理位置,介绍了登山路线和泰山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且说明了汶水与长城的位置,是寓考据于文辞的典型。
3.从下列两个语段中任选一个,参照相关的视频或图片,用现代散文诗的语言描写这些景观,再与原文的表达进行对照,体会文言表达的特点。(1)苍山负雪图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2)泰山日出图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明确 (示例)(1)苍山负雪图:登顶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妆素裹,分外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如带缠绕于山腰。(2)泰山日出图: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变为绚丽的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托着太阳慢慢从海中升起。刹那间,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文言表达的特点:文言词汇、语法与现代汉语有古今差异,文言表达更简洁,风格典雅。
本文特点首先,写景记游,始终围绕作者的活动进行,从自京师“乘风雪”而来到“观道中石刻”而归,作者对整个流程的记述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同时又剪裁得当,有主有从,一线贯穿。其次,记述整个活动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即以日观峰为中心贯穿全篇文章,结构严谨。第三,语言简洁明快,描述鲜明生动,描绘极富特征性。文章以时间为经,以泰山景为纬,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层层深入地描写景物,结构完整严谨,语言简洁,生动形象,体现了姚鼐散文的风格。
人生感悟(1)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2)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9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6.2* 登泰山记备课课件ppt</a>,共5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了解作者走进泰山,朗读课文检查自学,合作学习理清思路,第一课时,第二课时,合作学习探究特点,学习目标,范读诗歌,泰山简介,作者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90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ppt课件</a>,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练习案•落实学科素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示范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71_t3/?tag_id=26" target="_blank">10.1 劝学示范课课件ppt</a>,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课时,激趣导入,素养目标,第一部分了解作者,第二部分解读题目,第三部分初读课文,第四部分文本研读,了解作者,了解荀子,解读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