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学案设计
展开1.作者知识
姚鼐(1732—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安徽桐城人,散文家。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主持梅花、紫阳诸书院讲席共40年。乾隆三十八年,入四库全书馆充纂修官。乾隆三十九年秋,借病辞官。
姚鼐继承方苞、刘大櫆、姚范的古文之学,成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在方苞重义理、刘大櫆长于辞章的基础上,提出“义理、考据、辞章”三者不可偏废,发展和完善了桐城派文论。文风上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颇具特色。
2.背景知识
姚鼐参加纂修的《四库全书》于乾隆三十七年告成,以御史记名。乾隆三十九年,姚鼐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道经泰安与挚友泰安知府朱孝纯(字子颍)于此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傍晚同上泰山山顶,第二天即除夕五更时分至日观峰的日观亭后,观赏日出,因此写下这篇游记。
3.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①汶水( ) ②南麓( )
③砌石为磴( ) ④郦道元( )
⑤徂徕( )( ) ⑥樗蒱( )( )
⑦绛皓驳色( )( ) ⑧若偻( )
⑨少圜( ) ⑩石罅( )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多义实词
(5)词类活用
(6)文化常识
一课时 观日出赏云海,何妨大风积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中作者的登山路线图。2.赏析描写泰山云海日出风光的文字。3.分析作者别样的登山兴致和雅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也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能在于“导”,请你也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山水之美和文化之美。
活动一 参考作者游踪,设计路线和游程
1.根据课文中作者的登山行踪,为游客绘制出京路线和登山路线简图(合在一起),并配以路线说明文字。
2.结合课文内容,为游客安排“泰山两日游”的行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介绍重点景观
3.根据课文内容,向游客介绍泰山的重点景观。要求解说富有诗情画意,让游客流连忘返。
(1)苍山负雪
作者描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请你分析这段景物描写,并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泰山日出
作者描述: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请你分析这段景物描写,并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述这种奇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石松树
一路下行,你和游客们看到的景物与之前的两幅画面很不一样:“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请分析这段文字的景色特点和描写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感悟古人登山兴致,品悟人生
4.现在崇尚文明旅游,“除了你的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你的回忆,什么也不要带走”。作别泰山,留下什么样的回忆最好呢?请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登山经历,说说登泰山对你有何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精析
课前知识铺垫
3.(1)①wèn ②lù ③dèng ④lì ⑤cú lái ⑥chū pú ⑦jiàng hà ⑧lǚ ⑨yuán ⑩xià
(2)①同“彩”,色彩 ②同“圆”,圆形
(3)①到达 ②平的和方形的 ③晃动
(4)①名词,界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②名词,尽头/动词,望尽/动词,到达极点
(5)①向西 ②向东 ③像门槛一样 ④照 ⑤走路
(6)①国都 ②南 北 北 南 ③最后一天 ④五更
一课时 观日出赏云海,何妨大风积雪
1.(1)出京路线和登山路线简图
(2)说明文字:从京师出发,冒着风雪,经过齐河、长清,穿越泰山西北谷,越过长城之界,到达泰安。从南麓出发,取道中谷,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最后坐日观亭等待日出。
2.第一天:从泰安城出发,登山至南天门,观赏泰山晚霞夕照,宿山顶。第二天:五鼓起身,在日观亭看泰山日出,上午游岱祠、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下午返程途中观道中石刻及泰山松。
3.(1)①本段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苍山负雪的壮美。
②登上山顶,极目远望,群山背负着白雪,苍茫圣洁;虬枝上挂满了银条,粉妆玉砌。山的连绵增添了雪的气势,雪的洁白增添了山的明净。雪光折射到西南天空,给暮色增添了明亮;晚霞映照着群峰,给白雪覆上了一层淡红的轻纱。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半山的云雾丝丝缕缕,缠绕山间,像粉妆的女子轻歌曼舞。山水雪雾相融合,日光城郭相交织,形成一幅壮丽优美的山水画。
(2)①本段运用多个比喻句,写出了山的高大静穆、日出的艳丽壮观,写出了在日出映照下群山的肃恭。视觉由近及远,有动有静,层次清晰,极富感染力。景物奇幻瑰丽,灿烂辉煌,气势磅礴,豪迈奔放,宏大壮观。
②冬日清晨,天色刚泛出鱼肚白,一行人便搀扶着登上日观峰,脚下云雾漫漫,耳畔松涛阵阵,坐在日观亭上,有腾云驾雾之感。远方的山峦在雾气中隐现,似海市蜃楼,近处的山峰在云涛中出没,似博戏争赌。注目东方,海天之间浮出一条彩线,顷刻间,彩线扩大了它的范围,变为绚丽的彩带,彩带慢慢扩大为红色的海洋,红光汹涌着,摇荡着。太阳像是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从海中升起。刹那间,这深红的东西便发出令人目眩的光亮,云彩被染红了,雪峰被染红了,日观峰上的游人也沐浴在红色的朝阳中。
(3)①景色特点:苍凉、孤寂。②描写特点:无细部刻画,语言简练,准确生动,体现了桐城派文章“雅洁”的特点。
4.(示例)①志当存高远,敢于迎难而上。②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③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④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⑤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例句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须臾成五采
②多平方,少圜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至于
至于泰安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②平方
多平方,少圜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米
③动摇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不稳固,不坚定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①限
越长城之限
崖限当道者
②极
极天云一线异色
南极潇湘
感极而悲者矣
活用类型
例句例字
解释
名词活用
活用为状语
①汶水西流
②济水东流
③崖限当道者
活用为动词
④明烛天南
⑤道少半,越中岭
词语
解释
①京师
即____________。近现代已不再沿用,直接称为首都,因各朝代国都大不相同,京师就指代不同的城市。
②阳、阴
山之____________为阳,山之____________为阴;水之______________为阳,水之____________为阴。
③晦
农历每月的____________。
④五鼓
即____________。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用鼓打更报时。五更,拂晓时分。
姚鼐游踪图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a>,共3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2* 师说导学案</a>,共1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2 拿来主义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5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2 拿来主义导学案</a>,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