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精品同步测试题
展开得分
《登泰山记》分层作业
题型一:客观题
建议用时:40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山麓(lù) 雕砌(qiè) 山巅(diān)
B.悬崖(yá) 石磴(dèng) 须臾(yú)
C.戊申(wù) 岱祠(cí) 姚鼐(lài)
D.膝盖(qī) 石罅(xià) 绛皓(hào)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A.“雕砌”的“砌”应读为“qì”。
C.“姚鼐”的“鼐”应读为“nài”。
D.“膝盖”的“膝”应读为“xī”。
故选B。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漫:弥漫
B.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烛:照
C.是日观道中石刻 是:判断动词
D.其远古刻尽漫失 漫:磨灭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句意:亭子以东从脚下起都被云雾弥漫。“漫”,弥漫。解释正确。
B.句意: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烛”,动词,照。解释正确。
C.句意: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是”,指示代词,这。解释错误。
D.句意: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漫”,磨灭(石碑经风雨侵蚀而自己模糊不清)。解释正确。
故选C。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B.其阴,济水东流
C.道皆砌石为磴 D.明烛天南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活用的判断能力。
A项,“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B项,“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C项,没有活用;
D项,“烛”,名词作动词,照。
故选C。
4.下列各句的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B.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D.或曰,此东海也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言句式的能力。
B项,为介词结构后置,正确语序是:况吾与子于江渚之上渔樵。
ACD三项皆为判断句。
故选B。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的南面、水的北面为“阳”;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为“阴”。
B.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泛指城墙。
C.农历每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最末一天为“晦”。
D.“桐城姚鼐记”,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
【答案】D
【详解】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D项,“以‘桐城’标明自己所属文学流派”错误,本句中“桐城”为籍贯。关于桐城派,桐城派亦称“桐城古文派”,世通称“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它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
题型二:主观题
故选D。
6.情景默写
(1)《登泰山记》一开篇即介绍泰山的地理位置和山川形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以此统摄全篇,使读者对泰山有个总体印象。
(2)《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云雾障目和冰滑难登中突出了登山之艰难。
(3)《登泰山记》中描写太阳将出时的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登泰山记》中描写作者登上山顶看到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天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泰山之阳 汶水西流 其阴 济水东流 道中迷雾冰滑 磴几不可登 极天云一线异色 须臾成五采 苍山负雪 明烛天南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阳、磴、极、臾、采、苍、负、烛。
题型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文然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进士,选庶吉士,改礼部主事。历充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得多知名士。四库馆开,充纂修官。书成,以御史记名,乞养归,不仕。鼐言:“古之君子,仕非苟焉而已,将度其志可行于时,其道可济于众。”鼐工为古文。康熙间,侍郎方苞名重一时,同邑刘大櫆继之。鼐世父范与大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探原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辞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而义所不可,则确乎不易其所守。世言学品兼备,推鼐无异词。尝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为《今体诗选》,论者以为精当云。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嘉庆十五年,重赴鹿鸣,加四品衔。二十年,卒,年八十有五。所著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子景衡,举人,知县。有隽才,鼐故工书,景衡学其笔法,能乱真。
(选自《清史稿·姚鼐传》,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B.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C.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D.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桐城家法至此/乃立流风/作韵南极湘桂/北被燕赵/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刑部,古官署名。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审核刑名及考核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等。
B.乡试,科举时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选拔人才的考试。
C.古文,文中指与骈文相对的一种文体,与《师说》中“好古文”的“古文”意思相同。
D.鹿鸣,即鹿鸣宴,常指科举考试后的一种宴会,因在宴会上歌《诗经·鹿鸣》而得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完成后,姚鼐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他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
B.姚鼐认为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会考虑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方法能否对大众有益。
C.姚鼐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他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名声和欧阳修、曾巩的名声接近。
D.姚鼐著作很多,有《九经说》《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三传补注》《法帖题跋》《笔记》等。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鼐清约寡欲,接人极和蔼,无贵贱皆乐与尽欢。
(2)自告归后,主讲江南紫阳、钟山书院四十余年,以诲迪后进为务。
【答案】7.B 8.A 9.C 10.(1)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姚鼐)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
(2)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多年,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桐城派的风格传统,到这时就形成了,这种风尚情趣,向南波及湘桂一带,向北覆盖了燕赵地区。“三人皆籍桐城”主谓宾齐全 ,“世”下一句的主语,与下句联系紧密,其前断开,排除AD;“流风作韵”是并列短语,中间不能断开,共同作后面内容的主语,“南极湘桂/北被燕赵”为对称结构陈述主语“流风作韵”,“至此”作“乃立”的时间状语,之间不断开,排除C。故选B。
8.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考核官员的品级与选补、升调”错误,这不是刑部的职责,属于兵部。故选A。
9.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名声和欧阳修、曾巩的名声接近”错误,原文信息是“鼐世父范与大善,鼐本所闻于家庭师友间者,益以自得,所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可见应该是姚鼐的文风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故选C。
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清约”,清廉;“寡欲”,少有私欲;“接人”,待人;“无”,无论、不管。(2)“告归”,告老回乡;“主讲……书院”,状语后置句式;“以……为”,把……当作;“务”,要务,重要的事情。参考译文:
姚鼐,字姬传,桐城人,刑部尚书姚文然的玄孙。乾隆二十八年考中进士,被授为庶吉士,后来改任礼部主事。曾经担任山东、湖南乡试考官,会试同考官,所交往的人大多是知名人士。四库全书馆开设,姚鼐担任纂修官。《四库全书》完成后,在记名御史的官任上,请求辞职奉养父母,回到故里,不肯再出来做官。姚鼐说:“古代的君子,做官不是随随便便的,他将会考虑他的志向能否在当时得以实现,他的方法能否对大众有所补益。”姚鼐擅长写作古文。康熙年间,侍郎方苞在当时名声很大,同乡刘大櫆承续他。姚鼐的伯父姚范与刘大櫆交情深厚,姚鼐原本在家庭和师友之间有点名气,因此更加得以长进,所写的文章高雅简练深刻古朴,尤其和欧阳修、曾巩的文风非常接近。他的论文以道德为根本,而且在经籍义理的解说上探本溯源,到了那(经籍义理)深刻之处,有古人不曾提到的地方,唯独姚鼐能选择其中的微妙之处,发掘其中的意蕴。评论者认为他的文辞比方苞豪放,道理比刘大櫆深刻。三个人都是桐城籍,世人传颂他们为桐城派。桐城派的风格传统,到这时就形成了,这种风尚情趣,向南波及湘桂一带,向北覆盖了燕赵地区。姚鼐清廉节俭,少有私欲,待人十分和蔼,无论身份贵贱(姚鼐)都乐于与他们尽情欢乐。然而如果是道义上所不允许做的事,他坚定地不肯改变自己的操守(去迎合)。世人称赞他品学兼备,推崇姚鼐没有异议。曾经模仿王士祯《五七言古体诗选》写作《今体诗选》。评论的人认为十分精确恰当。自从告老回乡以后,姚鼐在江南紫阳、钟山书院担任讲授四十多年,把教诲开导后辈当作要务。嘉庆十五年,他重赴鹿鸣宴,被授予四品官衔。嘉庆二十年,姚鼐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著作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庄子章义》《惜抱轩文集》二十卷《诗集》二十卷《三传补注》三卷《法帖题跋》二卷,《笔记》四卷。儿子姚景衡。举人,知具,有出众的才智,姚鼐原先擅长书法,姚景衡学习他的笔法,能够以假乱真。
题型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登泰山记》作于乾隆三十九年,是姚鼐的代表作品之一,被收录于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古文鉴赏辞典》。但影响甚大、( )甚广的《古文鉴赏辞典》对姚鼐《登泰山记》写作背景的介绍存在诸多问题,( )官职的错位等,甚至把刚开始幕修的《四库全书》说成了“《四库全书》于三十七年告成”,还说姚鼐“此年以养亲为名,告归田里”。实际上,姚鼐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一是“养亲”,二是“乞病解官”。养亲是借口,①,特别是后者,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而姚鼐“辞官归里”的真实原因,现在一般认为是其学术观点与四库馆内尊崇汉学之士,特别是戴震的学术观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只是直接原因,而主要原因则是“厌恶封建官场的腐朽险恶和坚持自己的个性独立而‘不堪世用’”。从姚鼐泰山之行所作诗文来看,他辞官后的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姚鼐对于为何要旋转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登泰山记》开头即云“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至泰安后所作《晴雪楼记》亦云“余之来也,大风雪数日,崖谷皆满”,《于朱子颍郡斋值仁和申改翁见示所作诗题赠一首》中也有“拟将雪霁上日观,当为故人十日留”之句,可见是因为连日风雪,只得在朱孝纯府上等待天晴。月末天公作美,遂与朱孝纯登山。次年正月初一日所作《题子颍所作登日观图》云:“岂有神灵通默祷?偶逢晴霁漫怀欣。”欣喜之情( )。可见,②,而非刻意为之。
1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留传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B.留传 包含 不和 喜形于色
C.流传 包含 不和 喜形于色 D.流传 包括 不合 溢于言表
1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
B.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
C.对于姚鼐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D.姚鼐对于为何要选择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1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1.D 12.C 13.①身体不好也是借口
②除夕观日出实属偶然
【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正确辨析运用词语的能力。
留传: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流传:传下来或传播开。这里是指该书传播范围较广,应用“流传”。
包含:里边含有。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包含”的对象多是抽象的,如意义、道理、精神等,而“包括”的对象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事物。这里是列出了具体的错误,应用“包括”。
不合:①不符合。②不应该。③合不来;不和。不和:①不和睦。②不调和;不谐调。这里用于形容姚鼐和戴震等的学术观点合不来,用“不合”更合适。喜形于色:抑制不住的高兴流露在脸上。
溢于言表:(感情)流露在言辞、神情上。“喜形于色”与括号前的“欣喜之情”重复,应用“溢于言表”。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结构混乱,有两处语病:一是“姚鼐对于为何要旋转在除夕到泰山观日出”中主语“姚鼐”相关的句子没陈述完整便中途易辙,应该把“姚鼐”放到“为何”前面,让介词“对于”掩盖一下这个多出来的成分;
二是句式杂糅.可改为“这是由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造成的”或“这是由于姚鼐格调高雅、特立独行”。
只有C项完全修改正确。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横线前的“辞官归里有两个理由……养亲是借口”和横线后面的“你无法想象一个身体不好的人能在天寒地冻之时登泰山看日出”“真实原因”等即可得出答案。
第②处,根据横线前的“偶逢晴霁漫怀欣”和横线后的“非刻意为之”等即可得出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鹊桥仙(纤云弄巧)优秀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鹊桥仙(纤云弄巧)优秀习题,文件包含《鹊桥仙》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鹊桥仙》分层作业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八单元古诗词诵读静女精品精练,文件包含《静女》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静女》分层作业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优秀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虞美人优秀巩固练习,文件包含《虞美人》分层作业解析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虞美人》分层作业原卷版-人教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