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 第10课 (2)师说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 第10课 (2)师说01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 第10课 (2)师说02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 第10课 (2)师说03
    还剩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导学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10.2* 师说导学案,共10页。

    1.作者知识
    “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称“望郡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谥号“文”,故称“韩文公”。“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旧唐书·韩愈传》)“就食江南,零丁孤苦。”(韩愈《祭郑夫人文》)“文起八代之衰(古文运动)、道济天下之溺(潮州功绩)、忠犯人主之怒(谏迎佛骨)、勇夺三军之帅(出使镇州)。”(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韩愈著有《昌黎先生集》,其中有许多为人们所传诵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语言质朴,风格刚健,气势雄壮,因此,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把他列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之首。
    小故事 韩愈名字的由来
    ①韩愈父母早亡,从小由兄嫂抚养。取学名时,嫂郑氏道:“你大哥名会,二弟名介,会、介皆人字作头,将为人群之首。会乃聚集,介乃耿直,含义佳。”韩愈听后,立即说道:“我就叫韩愈好了。”郑氏忙问:“愈字有何佳意?”韩愈道:“愈,超越也。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一番大事,前超古人,后无来者,决不当平庸之辈。”
    ②十九岁那年,才华横溢的韩愈进京去应试。他自恃才高,以为入场便可得中,从未把同伴放在眼里。结果名落孙山。后来,他连续考了四次,才中了第十三名。之后,又一连经过三次殿试,也没得到一官半职。韩愈想起这几年在求官途中的失意之事,不觉忧叹。妻子卢氏安慰道:“人求言实,火求心虚,欲成大器,必先退之!”
    2.背景知识
    自魏晋以来,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此风愈演愈烈,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相当于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3.文体知识——说
    “说”是古代用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属议论文,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马说》等就属这一文体。“说”与“论”无大异,所以后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论说文。
    4.知识链接——古文运动
    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是针对六朝以来泛滥的浮靡文风而发起的。韩愈和柳宗元是这场运动的主将。他们主张文章要像先秦两汉散文那样“言之有物”,要阐发孔孟之道;反对六朝以来单纯追求形式美,内容贫乏的骈俪文章;主张语言要新颖。对那些“言之有物”的古文也要“师其意而不师其词”“言贵创新、词必己出”。经过这次古文运动,终于把文体从六朝以来的浮艳的骈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实用散文的基础。
    5.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
    ①句读( ) ②或不焉( )
    ③经传( ) ④近谀( )
    ⑤老聃( ) ⑥传道( )
    ⑦李蟠( ) ⑧苌弘( )
    ⑨无少( ) ⑩择师而教之( )
    ⑪不耻相师( )
    (2)通假字
    (3)古今异义词
    (4)多义实词
    (5)词类活用
    (6)重点虚词
    (7)特殊句式
    (8)文化常识
    一课时 尊师重教,学习之道
    学习目标 体会作者在文中阐明的观点,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在古代,教师往往受到人们的尊重。秦始皇出巡,看到荆条,起身就拜,并深情地说:“朕见荆条,如见恩师。”岳飞为离世的老师披麻戴孝,以父礼安葬;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但是,在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教师地位不高,从师风尚不浓。“好为人师”的韩愈冒着被人讥笑的风险,收召后学,作《师说》“抗颜而为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韩愈的这篇战斗檄文——《师说》。
    活动一 条分缕析话“师道”
    1.请在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上,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2.“士大夫之族”讥笑从师学习之人的原因是他们认为老师与学生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上下级的社会关系,他们也不懂得“从师求学”的重要性。面对社会关系中的“师道”问题,韩愈写了“从师之道”的时评——《师说》。他在文章第1段中是怎样逐步推出论点的?第2、3段是从什么角度论述的?第4段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力透纸背证“师道”
    3.英国作家狄更斯曾言:“大地上有黑暗的阴影,可是对比起来,光明更为强烈。”对比论证是一种很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通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韩愈在本文中也运用了这种方法,结合第2段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根据提示,填写下表。
    (2)这种“耻学于师”的风气,似乎涉及的面很广,有“今之众人”,有“爱其子”的父亲,还有“士大夫之族”。韩愈在文中主要批判的对象是谁?从何看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篇铿锵有力的议论文通常会灵活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韩愈的《师说》中除了对比论证,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请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 先贤遗韵叹“师道”
    5.《师说》论述了许多有关从师的见解,其中哪些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学习是永恒的话题,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索学习之道。《劝学》和《师说》这两篇文章在谈论学习方面有哪些相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为劝学,荀子劝学,鼓励人们成为“君子”;韩愈劝学,鼓励人们成为“圣人”。“君子”与“圣人”分别具有怎样的善学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和《师说》都围绕“学习”表达看法,请对比阅读后分析两篇文章的论证特点。填写下表。
    答案精析
    课前知识铺垫
    5.(1)①dòu ②fǒu ③zhuàn ④yú ⑤dān ⑥chuán ⑦pán ⑧chánɡ ⑨shà ⑩jiā ⑪xiānɡ
    (2)①同“授”,传授 ②同“否”,这里指不从师学习
    (3)①求学的人 ②两个词,跟随并且 ③一般人 ④小的方面学习 ⑤不一定 ⑥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与骈文相对
    (4)①名词,老师/动词,从师,尊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动词,学习/名词,军队 ②动词,传授/动词,流传/名词,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③名词,道理/名词,风尚/动词,说/名词,道德学问/名词,方法 ④名词,疑惑/形容词,糊涂/动词,遇到疑难问题
    (5)①低于 ②圣人/愚人 ③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④以……为师 ⑤以……为耻
    (6)①人称代词,他/代词,相当于“之”,指童子/人称代词,他们/人称代词,他(他们)的/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 ②助词,相当于“的”/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7)“……也”表判断 正常语序为“不知句读,不解惑”
    正常语序为“于弟子贤”
    (8)①句 读 ②《诗》《书》《礼》《乐》《易》《春秋》 礼、乐、射、御、书、数 ③解释经书 ④祝祷 占卜
    一课时 尊师重教,学习之道
    1.①立:圣人无常师 ②今之众人 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1)首先提出“古之学者……解惑也”的论点。开门见山,正面概述了教师的职能——“传道”“授业”“解惑”;然后转而论述从师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终不解矣”,承接上文的“解惑”,论述了无师不能解惑的道理;最后正面论述择师的态度和标准——“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2)第2段评述当时不从师的不良风气,从反面论证从师的必要性。第3段举历史事例,从正面论述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
    (3)第4段表明写作目的,称赞李蟠是对士大夫们不“从师”的有力批判,也是对当时求学之人的一种号召,从正面强调了要“从师”的论点。
    3.(1)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②“从师而问” ③“耻学于师” ④圣益圣,愚益愚,其皆出于此乎?(反诘) ⑤“择师而教之” ⑥“耻学于师” ⑦“不耻相师” ⑧“群聚而笑之” ⑨师道之不复,可知矣。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讽刺)
    (2)①主要批判的对象:士大夫之族。
    ②理由:a.从行文的语气来看,韩愈在批判“今之众人”时,用的是疑问语气;批判做父亲的人时,用的是否定语气;批判“士大夫之族”时,用的则是讽刺语气。韩愈对士大夫们不仅不满,而且表现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韩愈认为士大夫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聪明,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不懂得从师的道理。b.从内容来看,“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士大夫们的特殊心态,也是门第观念很深的反映,而这跟以“道”为师的韩愈的主张恰恰是格格不入的。
    4.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除了第2段中所列举的一些概括性事例外,作者在第3段又以孔子为例,说明了从师的必要性。孔子被尊为“圣人”,有着很高的学问和修养,这样的“圣人”尚且要向别人请教,一般人就更不用说了。文章还引用孔子的名言“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论证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这样,通过举典型的事例和引用孔子的名言,进一步证明了从师的必要性。
    5. 《师说》中所体现的进步思想至少有三点:
    ①老师的职能:“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把教师的职责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扩大到“传道受业解惑”这个全新的概念。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意味着不仅“童子”要从师学习,所有有志于学问的人都要从师学习。
    ②从师学习的必要性:“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此句否定了“生而知之”,明确了“学而后知”,批驳了“士大夫之族”所宣扬的血统论和先验论,具有积极意义。
    ③择师原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种思想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光辉。
    《师说》中提出的这些思想把老师和弟子的关系合理化、平等化,打破了师法或家法的保守壁垒。这些思想开放进步,具有深刻的影响。
    群文任务
    1.①《劝学》和《师说》两篇文章都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劝学》中说学习能弥补自身不足、提高个人的品德修养;《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同样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②两篇文章都认为学习要“善假于物”。《劝学》中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认为人弥补自身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善假于物”;韩愈则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善假于物”。
    ③《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观点也是一致的。
    2.(1)“君子”的善学特征:①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不可以已”“善假于物也”);②智慧明达,行为无过(“知明而行无过”);③善于反思(“日参省乎己”);④具备圣心(“圣心备焉”)。
    (2)“圣人”的善学特征:①善于向老师、众人学习,不耻学于师;②善于学道。
    3.①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②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③整句与散句结合,又兼用多种不同句式,使得语言错落有致,错综变化,富有气势。例句
    指出通假本字及意义
    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或师焉,或不焉
    词语
    例句
    解析(古今义)
    ①学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②从而
    吾从而师之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因此就
    ③众人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大家,许多人
    ④小学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对儿童、少年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给儿童、少年以全面的基础教育
    ⑤不必
    师不必贤于弟子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事理上或情理上不需要
    ⑥古文
    年十七,好古文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五四以前的文言文的统称(一般不包括“骈文”)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①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十年春,齐师伐我
    ②传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③道
    吾师道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不足为外人道也
    道相似也
    策之不以其道
    ④惑
    惑之不解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惑而不从师
    活用类型
    例句例字
    意思解释
    名词活用
    活用为动词
    ①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形容词活用
    活用为名词
    ②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③小学而大遗
    意动用法
    ④吾从而师之/孔子师郯子
    ⑤而耻学于师
    词语
    例句
    释义项(或用法)
    ①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②之
    古之学者必有师
    择师而教之
    郯子之徒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句式
    例句
    调为正常语序或指出标志词语
    判断句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宾语前置句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状语后置句
    师不必贤于弟子
    词语
    解释
    ①句读
    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________,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________。
    ②六艺
    a.《师说》中的“六艺”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b.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学问和技能。
    ③经传
    经,古代经典或某些专门性的著作。传,古代____________的著作。
    ④巫医
    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________、________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必备知识——对比论证
    对比论证是一种常用的、有说服力的论证方法。把两种事物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衬而出的论证方法,也称比较法。事物的特征和本质在对比中最容易显露出来,特别是正反相互对立的事物的比较,具有极大的鲜明性,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对比,正确的论点更加稳固。
    本段论点

    论据(三组对比)
    比较方式
    正确态度
    错误态度
    作者的议论和抒情
    “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
    纵比
    古之圣人
    今之众人



    “于其子”与“于其身”
    自比
    于其子
    于其身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否定)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横比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士大夫之族



    分论点与中心论点关系
    从批判反面现象中进一步阐明中心论点
    篇名
    观点
    主要论证方法
    论证结构
    论证语言
    《劝学》
    学不可以已

    并列结构,逐项阐述自己的观点。
    善于运用大量短句、排比和对举的句式,呈现出错综与齐整之美,增强了全文的气势和雄辩的色彩,感染力极强。
    《师说》
    要重视师道

    递进结构,逐层深入论证自己的观点。

    相关学案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2* 师说学案及答案</a>,共3页。

    高中人教统编版10.1 劝学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统编版<a href="/yw/tb_c4001771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1 劝学导学案</a>,共9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a href="/yw/tb_c4001772_t4/?tag_id=42" target="_blank">10.2* 师说导学案</a>,共17页。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学案: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 第10课 (2)师说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