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第4节 速度的测量导学案及答案
展开新旧衔接
1.高速公路可以提高交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我们的出行提供了安全便捷的方式。在高速公路上经常可以看到“区间测速”路段的标志(如图)。认真观察图片,思考可以获取哪些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区间测速”的基本原理为 。
(第1题)
2.你一定听说过也许还见到过“倒车雷达”,它测距的工作原理是 。
(第2题)
预学新知
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原理: 。
2.测量的物理量是 和 。
3.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 、 和金属片(挡板)。
4.实验中小车做 直线运动。
素养目标
1.(重点)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能用秒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根据公式v=s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难点)初步了解物理实验的过程——明确目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课堂任务1 设计实验
1.测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依据公式 ,测量出物体运动的 和通过这段路程的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器材:长木板、木块、小车、刻度尺、秒表和金属片(挡板),装置如图。
(1)木块的作用是与长木板组成斜面,使小车能够沿斜面 。
(2)金属片的作用:使小车停止运动,方便测量 。
3.需要测量出:①全程的平均速度;②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注意事项:①应注意使斜面的坡度 ,便于测量时间。斜面的坡度不能太小,否则小车可能运动不到斜面底端;斜面的坡度也不能太大,否则小车可能会快速运动到斜面底端,所用时间太短,不易测量,容易产生较大误差。
②小车应从斜面顶端由 (填“运动”或“静止”)释放。
③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坡度 (填“保持不变”或“多次改变”)。
④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若起点从车头测量,则终点应测量到 。
课堂任务2 进行实验
1.测量全程的平均速度
(1)如图甲,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请在图中用“↔”标明小车由斜面顶端到底端要通过的路程 s1,用刻度尺测量出 s1。
(2)用秒表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利用v1= s1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2.测量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1)如图乙,将金属片放至 s1的中点。在图中用“↔”标明并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这段路程 s2。
(2)测出小车通过上半程s2所用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v2。
3.计算出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提出问题:怎样得到小车在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交流讨论。
方案1 将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通过下半程s3所用时间t3,算出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
方案2 由前面两次实验可以计算出:下半程的路程s3=s1-s2;通过下半程所用的时间t3=t1-t2。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v3=s3t3。
请分析上述两个方案中错误的是 ,错误原因是 。
注意事项
1.在进行实验前,先练习使用秒表,熟悉秒表的启动、停止和回零。
2.小组协调练习:释放小车的同学与操作秒表的同学采用倒计时开始的方式,力求释放小车的同时开始计时。另外,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同时停止计时。
课堂任务3 收集数据(将实验中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课堂任务4 分析数据
由数据可知,下半程平均速度v3>全程平均速度 v1>上半程平均速度 v2。
结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做的是 (填“加速”“减速”或“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求出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是 。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些,便于测量时间,应 (填“增大”或“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3)小车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tAB= s;
从A点运动到C点通过的路程 sAC= 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m/s。
补充设问
(4)若小车经过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若小车滑至C点撞击到挡板后没有及时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6)若小车从A点不是由静止释放,则测得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7)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至斜面底端的过程中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AB段的平均速度vAB。
课堂任务5 超声波测距
阅读教材P29“科学世界”栏目中的“超声波测距”短文,回答下面的问题。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m/s。超声波具有指向性好、反射能力强、能量集中等特点,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超声波测距原理如图所示,发射器向被测物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传播过程中遇到被测物会被 ,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仪器就能自动计算出发射器与被测物之间的距离为s= 。
参考答案
【新旧衔接】
1. v=st 2.超声波测距
【预学新知】
1. v=st
2.路程s;时间t
3.刻度尺;秒表
4.变速(或加速)
课堂任务1
1. v=st;路程s;时间t
2.(1)自由下滑 (2)时间
3.注意事项: ①较小 ②静止 ③保持不变 ④车头
课堂任务2
1.如图所示:
2.如图所示:
3.方案1;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经过中点时速度不为0,而使小车从中点静止释放则速度为0(或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课堂任务4 加速
例 (1)v=st (2)减小
(3)3;80.0;0.16 (4)偏大 (5)偏小
(6)偏大 (7)变速;大于
课堂任务5 340;反射;vt2路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1)
全程s1=
t1=
v1=
上半程s2=
t2=
v2=
下半程s3=
t3=
v3=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a href="/wl/tb_c76863_t4/?tag_id=42" target="_blank">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导学案</a>,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分析,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学案设计,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