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通过探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离子的形成。
难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三、教学过程
【引入】回顾旧知:原子的构成
【问题】不同的原子有不同数量的电子,那么这些电子在原子中是怎样运动的呢?会不会发生碰撞?
【过渡】我们在上节课学习原子的发现史时讲到了玻尔原子模型,他的电子壳层模型详细的讲解了核外电子的运动模式,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板书】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学生观察】氢原子和钠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模拟动画,结合教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总结与交流】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离核最近的为第一层,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
2.能量低的电子优先排在离核最近的电子层中,能量高的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3.每个电子层所排布的电子数是不同的,第一层最多为2个,第二层最多为8个,最外层最多为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问题】为了简明、方便的表示出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科学家们引入了原子结构示意图(PPT展示钠原子结构示意图),你能说出各个部分各表示什么含义吗?
【总结与交流】
【讨论】(PPT展示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这是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有什么规律可循吗?
【总结与交流】
1.稀有气体原子的最外电子层排满了8个电子(氦为2个),这种结构叫做相对稳定结构,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是比较稳定的。
2.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这种结构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而使次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3.非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4个,这种结构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而使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
因此说原子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讨论】PPT展示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总结一下它们电子的变化规律和特点。
【总结与交流】
【讨论】(PPT展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通过这张图片,你能解释一些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化学变化过程吗?
【总结与交流】钠原子最外层有一个电子,易失去而带上一个正电荷,成为钠离子(记为Na+),氯原子最外层有七个电子,易得到一个电子而带上负电荷,成为氯离子(记为Cl-),带正负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氯化钠。
规律:在化学变化中,金属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而使次外层变成相对的稳定结构;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而使最外层变成相对稳定结构。
【讲解】
1.通过电子的得失,原子就带上了电荷。这种带电的原子就叫做离子。
2.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3.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问题】能分清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吗?
【讨论与总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1.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
①定义: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②离子的种类:
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课堂练习】略
【板书设计】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课时2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原子结构示意图。
3.离子
①定义: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②离子的种类:阳离子、阴离子
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电性
质子数、电子数关系
得失电子情况
钠原子
中性
质子数=电子数
易失去1个电子
氯原子
中性
质子数=电子数
易得到1个电子
电性
质子数、电子数关系
电子得失情况
离子性质
钠原子
带一个正电荷
质子数〉电子数
失一个电子
阳离子
氯原子
带一个负电荷
质子数〈电子数
得一个电子
阴离子
不同点
原子
离子
阳离子
阴离子
结构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电性
不带电
带正电
带负电
联系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1 空气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