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教师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3586/0-1714983058053/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教师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3586/0-1714983058112/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教师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7/15693586/0-1714983058154/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教师版)
展开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九上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检测试卷(教师版),共10页。
单元检测试卷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一、单选题1.在物理变化中不可能产生的是( )A.溶液变色 B.发光发热 C.有新物质生成 D.物质体积膨胀【答案】C【解析】没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中也可能有颜色的变化:如灯丝在通电时不再是银白色;也可能发光放热,如灯丝在通电时发光放热;物质的体积也可能因温度变化而膨胀或缩小,但只要物质的种类没有改变就是物理变化。选C2.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陶瓷烧制 B.火药使用C.粮食酿酒 D.甲骨刻字【答案】D【解析】A、陶瓷烧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甲骨刻字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3.为了区别酱油和陈醋,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猜想与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解释与结论【答案】B【解析】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得出结论、实验反思与评价,小光提出:“可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酱油和陈醋”,这属于设计实验方案。故选B。4.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了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异常”现象,他采取的做法不可取的是( )A.向老师请教B.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C.反复做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答案】B【解析】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做法可取;B、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做法不可取;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做法可取;D、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做法可取;故选B。5.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Chemistry),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和增加公众对化学的欣赏和了解.下列观点或做法不符合这一宗旨的是( )A.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B.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学科C.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D.鼓励青少年学习化学,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答案】C【解析】A、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符合这一宗旨,故A正确;B、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学科,故B正确;C、绿色食品中一定含有化学物质;故C错误;D、化学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化学在科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鼓励青少年学习化学,有利于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符合这一宗旨,故D正确。故选C。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时,胶头滴管要深入试管口,以免浪费.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取1~2 mL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D.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答案】A【解析】A、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里,不正确,符合题意。B、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液体药品的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应取1~2 mL,正确,不符合题意;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要与桌面成45度角,正确,不符合题意;D、为准确读数,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7.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下表中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 )A.A B.B C.C D.D【答案】A【解析】A、糖水稀释、酒精挥发、量体裁衣三种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B、水果榨汁和木已成舟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钢铁锈蚀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竹篾编框和海水晒盐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火上浇油过程中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玻璃破碎和滴水成冰变化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镁条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表中变化只有选项A都是物理变化,其余选项是两个物理变化,一个化学变化,与其他三组变化不同的一组是A。故选A。8.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读液体体积 B.熄灭酒精灯C.取固体粉末 D.滴加液体【答案】B【解析】A、读液体体积,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正确;B、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故B不正确;C、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再把试管直立起来,故C正确;D、胶头滴管吸入适量液体后,取一只试管,将胶头滴管悬于试管口上方0.5 cm处滴加,故D正确。故选B。9.下列做法中,符合实验室中化学药品取用规则的是( )A.块状固体药品可以用手取用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C.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D.在实验室中用尝味道的方法区别食盐和蔗糖【答案】C【解析】A、由实验室药品的取用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可用镊子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B、熄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熄,故选项说法错误;C、实验室取用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故选项说法正确;D、实验室中取用药品时,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0.科学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酒精灯使用完后,直接用嘴吹灭即可B.实验室中的药品经确认无毒无害的,可以品尝一下以感受其味道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清洗后放回原瓶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答案】D【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直接用嘴吹灭,不符合题意;B、在实验室中,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不符合题意;C、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使用完毕,直接放回原瓶,不能用水冲洗,否则会稀释试剂瓶中的溶液,不符合题意;D、实验完毕后,及时洗涤所用器皿,仪器、药品归类整理,放在规定的位置,操作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11.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 B.用稀有气体作金属焊接保护气C.用铜丝制电线 D.用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答案】C【解析】A、液氧用于火箭发射,是利用液氧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错;C、用铜丝做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用氮气充入灯泡可延长使用寿命,是利用了氮气不活泼的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12.打开“雪碧”饮料的瓶子,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根据这一现象,对产生的气体是什么,小明作出了如下猜想,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A.可能是二氧化碳 B.可能是水蒸气C.可能是对人体无害的气体 D.可能是对人体有害的气体【答案】D【解析】A、雪碧是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会逸出二氧化碳,因此猜想合理;B、雪碧中含有水,因此也可能是水蒸气,故猜想合理;C、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合理;D、雪碧是饮料,不可能有毒,故猜想不合理。故选D。二、填空题13.用下列序号填空:①锥形瓶 ② 药匙 ③胶头滴管 ④试管 ⑤漏斗 ⑥镊子 (1)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_______; (2)少量物质间反应的容器______;(3)吸取或添加少量液体______; (4)取块状固体所用的仪器______。【答案】① ④ ③ ⑥ 【解析】(1)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是锥形瓶; (2)少量物质间反应的容器是试管;(3)吸取或添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4)取块状固体所用的仪器是镊子。14.按要求填空在(1)在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①倾倒细口瓶里的液体试剂时,标签没向着手心_____。②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_____。(2)简要说明下列情况的处理办法或原因①如果不慎把酒精灯碰翻,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_____。②用试管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原因是_____。【答案】残留液腐蚀标签 污染药品 用湿抹布扑灭 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解析】(1)①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对准手心:为防止流下的药液腐蚀标签,导致看不清标签上的药品的名称;故答案为:残留液腐蚀标签;②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如果取出的药品在外面受到污染,放回原瓶时就会污染整瓶药品;故答案为:污染药品;(2)①如果不慎把酒精灯碰翻,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故答案为:用湿抹布盖灭;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故答案为: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15.选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一填写在下列空格中:(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是______。(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______。(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是______。(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是______。【答案】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解析】(1)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 (2)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是化学变化; (3)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水在0℃时结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物理变化; (4)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为100℃,4℃时密度最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16.注意节约药品。应该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取_____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_____。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保持水平。【答案】1~2 凹液面最低处 【解析】取用药品时,液体取1~2mL,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在量取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填:1~2;1~2;凹液面最低处。17.汽车、高铁、飞机等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汽油是汽车常用的一种燃料。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该过程属于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答案】物理【解析】将石油加热,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得到汽油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18.实验室中要熟悉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室规则才能正确、快速、安全地进行实验。Ⅰ.下列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基本操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①所示,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_____,瓶塞_____放在桌面上。(2)如图②所示,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对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填序号)。A.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 B.挥发水分,利于点燃酒精灯 C.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3)如图③所示,如果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_____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Ⅱ.(4)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可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一闻气味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可拿回家继续做实验D.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尽可能多的添加药品以便观察E.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Ⅲ.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空格:(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_____,某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_____(填序号)。A.等于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答案】向着手心 倒 C 试管刷 ACD 外焰 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C 【解析】(1)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细口瓶标签的一面要向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腐蚀标签,以及污染瓶塞;(2)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盖灭后轻提一下灯帽,再重新盖好,是为了平衡气压,方便取下灯帽;减少挥发,利于节约酒精,所以不正确的是C;(3)清洗试管时,试管内壁附有不易洗掉的物质时,清洗试管一般先用试管刷蘸去污粉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再用自来水冲洗和蒸馏水润洗,然后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4)A.对某些药品,为了更明确性质,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闻气味,故错误;B.打碎的玻璃仪器,要用一只专门的废物箱盛装,集满一箱后,送到废品收购站,故正确;C.实验室剩余的药品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故错误;D.做实验时,为了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应取适量的药品以便观察,故错误;E.做完实验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水龙头和电,将实验台物品整理干净,故正确;故选ACD;(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6)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必须平放,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某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实际体积小于68mL,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实际体积大于60mL,所以该生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小于8mL,故选C。三、实验题19.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他的实验目的是_____;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他此时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_____。(2)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填序号)。①烧杯 ②量筒 ③燃烧匙 ④坩埚 ⑤水槽 ⑥锥形瓶 ⑦漏斗 ⑧集气瓶(3)纸张用燃着的小木条就可以点燃,而镁条则需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片刻才能燃烧起来,这是因为_____。【答案】探究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 利用湿抹布盖灭 ②⑤⑦⑧ 纸张的着火点比镁低 【解析】(1)他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通过各部分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断酒精灯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例如碳化程度越高,温度越高。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他此时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利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2)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可以间接加热;②量筒不能加热;③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④坩埚可以直接加热;⑤水槽不能加热;⑥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可以间接加热;⑦漏斗不能加热;⑧集气瓶不能加热。(3)纸张用燃着的小木条就可以点燃,而镁条则需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片刻才能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纸张的着火点比镁低。组别变化内容A糖水稀释 酒精挥发 量体裁衣B水果榨汁 钢铁锈蚀 木已成舟C竹篾编框 海水晒盐 火上浇油D玻璃破碎 镁条燃烧 滴水成冰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7f0ad84943772f8cdf3a353ba2877c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