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1页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第2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共5页。

    第二课时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一氧化碳
    教学目标
    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重点
    二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入
    1.毒谷之谜:在意大利的那不勒斯附近,有个世界闻名的“杀狗洞”,任何一只健壮的狗走进去,过不了多久,就会倒毙在洞中,而人走进去却安然无恙。这是什么原因?
    2.谜语:它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是“植物的粮食”“灭火的先锋”,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它是一种什么物质?
    学生思考猜想:
    (1)第一个问题是因为二氧化碳不能支持呼吸,而且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2)二氧化碳能参与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所以是“植物的粮食”;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是“灭火的先锋”。
    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探究欲望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实验614:如图装置,向烧杯中倾倒一瓶气体(告知学生是一种常见气体),观察实验现象。
    问题:(1)你观察到什么现象?
    (2)通过实验,你可以得出该气体的哪些性质?
    (3)请你猜一猜,该气体可能是什么气体?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你的猜想。
    实验现象
    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该气体的性质
    ①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②密度比空气大
    你的猜想
    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你的实验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通过分析排除是其他气体的可能性,确定是二氧化碳。
    活动与探究:二氧化碳气体的证明。
    讨论与交流:你还可以用什么事实或设计什么实验,来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总结:通过以上探究我们知道了二氧化碳的哪些性质?
    过渡:二氧化碳除了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外,还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2.CO2与水反应
    [问题与情境] 猜想如果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振荡,你可能会看到什么现象?
    实验615: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从该实验说明中你获取了什么结论?
    联想与应用:请你再列举出一些生活事实,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总结: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填写P117第3个表格
    物质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CO2
    无色
    气态
    无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不支持燃烧
    [问题与情境]
    过渡: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教师演示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提示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
    说出自己的猜想,完成表格内容
    总结,并填写表格
    自学了解干冰的性质、用途
    思考回答:有可能是与水发生反应
    观察实验(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的纸花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增强探究意识,培养探究能力
    培养学生开阔的思维,提高表达能力
    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认识物质的性质,既生动又能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
    (Ⅰ)喷稀醋酸 (Ⅱ)喷水 (Ⅲ)直接放入二氧化碳中
    (Ⅳ)喷水后放入二氧化碳中
    [分析与总结]
    编号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变为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变为红色
    分析
    醋酸显酸性
    水不显酸性
    CO2不显酸性
    显酸性
    实验说明:CO2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即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H2O+CO2H2CO3。
    过渡:[演示实验] 将上述实验的第四步得到的变红的小纸花,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看到红色的纸花又变成了紫色。
    这说明了碳酸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即H2CO3H2O+CO2↑
    交流讨论:在炎热的夏季喝下冰凉的碳酸饮料后,除了凉爽之外,还会怎么样?
    总结:打嗝,原因就是碳酸受热分解造成的。
    3.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知识回顾:如何验证一瓶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
    总结: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如果石灰水变浑浊了,则证明该无色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交流讨论:工人师傅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后,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墙壁会“出汗”,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总结:原因是CO2+Ca(OH)2CaCO3↓+H2O。
    过渡:在加压和降温条件下,CO2可转化为液态,进而凝固为固态——干冰。
    4.CO2的用途
    教师讲解:干冰用于低温保存食品,营造舞台环境,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小结] CO2的用途
    (1)光合作用;
    (2)灭火;
    (3)化工原料;
    (4)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制汽水。
    观察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CO2+H2O
    H2CO3
    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书写化学方程式:
    H2CO3
    CO2↑+H2O
    思考、讨论、回答
    表达交流
    此环节设计意图:
    (1)能让学生对以前知识回顾梳理。
    (2)联系生活实际能力的培养。
    (3)表达能力的培养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并对知识整理归纳
    板书设计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 二氧化碳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固态CO2叫干冰(制冷剂、人工降雨)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CO2能与H2O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CO2+H2OH2CO3
    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受热时分解更快
    H2CO3H2O+CO2↑
    (3)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用于检验CO2
    3.CO2的用途
    (1)温室气体肥料
    (2)灭火
    (3)制汽水
    (4)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5)化工原料
    教学目标
    1.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3.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提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它有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教师: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教材P119图618,以及生活实际谈谈二氧化碳的用途。
    [归纳与小结] 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②化工产品的原料;③干冰作制冷剂;④光合作用;⑤气体肥料;⑥做汽水…
    回答问题,写出化学方程式
    分析讨论
    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归纳总结
    复习旧知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提出问题 进行探究]
    探究点一: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设问:二氧化碳用途如此广泛是不是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它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自学教材P120~121内容。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持呼吸。浓度过高会影响人体健康。
    教师:请观察教材P120图619,图620,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有哪些?
    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强?
    全面评价二氧化碳的功与过。
    过渡:我们知道,碳的氧化物有两种: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它们都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那么它们的性质是否也相同呢?为什么?究竟哪种说法是对的呢,下面通过实验来证明。
    探究点二:一氧化碳
    1.图621 一氧化碳的燃烧
    现象
    蓝色火焰
    结论
    CO能燃烧
    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补充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它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教师:在煤炉的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的结果?你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吗?由此性质可知一氧化碳有可燃性。
    2C+O22CO;
    C+O2CO2;
    C+CO22CO
    2.一氧化碳有剧毒
    CO中毒的原理: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讨论]
    (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
    (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
    (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
    (水不能预防煤气中毒,因为CO难溶于水)
    教材P122讨论: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
    思考
    自学
    完成讨论、认识温室效应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温室效应的措施
    阅读教材
    交流讨论
    观察现象,填写表格
    书写化学方程式:
    2CO+O22CO2
    思考、讨论、回答:CO气体在燃烧
    结合一氧化碳状态、性质设计并改进装置
    学生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得出结论
    书写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思考并回答问题
    说出一氧化碳的用途
    表达交流
    便于煤气泄漏易被察觉;关闭煤气阀门,然后开窗通风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从有利面和有害面认识二氧化碳与生活和环境的关系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方法
    交流:一氧化碳的毒性
    交流讨论
    3.CO的还原性
    问题与情景: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与碳相似除了有可燃性之外还有还原性。
    投影展示: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
    [演示实验]
    在玻璃管中放入氧化铜,通入一氧化碳赶走玻璃管内的空气后,加热。观察现象并与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作对比。
    现象:玻璃管中的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观看投影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理解性质决定用途

    相关教案

    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

    这是一份初三化学教学教案: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一),共2页。

    化学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详解,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材分析,活动用品,教学过程,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