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 乙醇和乙酸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可经过一步反应直接氧化为乙酸
B. 可通过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和乙酸
C. 可用NaHCO3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混有乙酸
D. 乙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说明乙醇能电离出H+而表现酸性
2.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醇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①中酸性KMnO4溶液会褪色,乙醇转化为乙醛
B. ②中钠会在乙醇内部上下跳动,上方的火焰为淡蓝色
C. ③中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D. ④中X是饱和NaOH溶液,X液面上有油状液体生成
3. 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纤维素和蛋白质都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且水解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B.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直接氧化为乙酸,也可在铜作催化剂时被O2直接氧化为乙酸
C. 乙酸乙酯和油脂均为酯类物质,互为同系物
D. 乙酸和乙醇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4. 下列关于①乙烷、②乙醇、③乙酸、④葡萄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可以用新制的Cu(OH)2悬浊液鉴别③与④B. 只有③能与金属钠反应
C. 一定条件下,①②③均能发生取代反应D. 一定条件下,④可以转化为②
5.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化石燃料消耗,我国正在积极推广乙醇汽油。乙醇可以由淀粉或者纤维素经水解、发酵制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纤维素水解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 乙醇可由乙烷发生加成反应制取
C. 乙醇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乙酸,说明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 可用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纤维素是否水解完全
6. 下列关于①乙烯、②苯、③乙醇、④乙酸、⑤葡萄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新制Cu(OH)2悬浊液鉴别③④⑤B. 只有①③⑤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 只有②③④能发生取代反应D. 一定条件下,⑤可以转化为③
7. 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其水溶液能导电
无水乙酸又称为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乙酸分子里有四个氢原子,所以它不是一元酸
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乙酸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生成88g乙酸乙酯
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可由乙醇氧化得到
A. B. C. D.
8. 乙醇分子中的各化学键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乙醇分子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B. 在铜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键
C. 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键D. 乙醇是电解质,在水中键①断裂电离出氢离子
9. 如图是一种生活中常见有机物的球棍模型。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分子式为C3H6B. 含有氢氧根离子,水溶液呈碱性
C. 不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D. 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10. 乙醇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有关乙醇的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
A. ①中酸性KMnO4溶液会褪色,乙醇转化为乙醛
B. ②中钠会在乙醇内部上下跳动,上方的火焰为淡蓝色
C. ③中灼热的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由红色变为黑色
D. ④中X是饱和NaOH溶液,X液面上有油状液体生成
11. 下面关于生产、生活中的常见有机物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或名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CH3CH2OH
⑥C6H12O6 ⑦CH3COOH ⑧硬脂酸甘油酯 ⑨蛋白质 ⑩聚乙烯
A. 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①②④⑩
B. 投入钠能产生H2的是⑤⑦⑧
C. 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⑧⑨⑩
D. 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①
12. 如图甲、乙表示的是两种含有C、H、O元素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对图示中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 甲中是否混有乙,可通过加入金属钠观察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
C. 都能发生酯化反应
D. 乙表示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13. 下列有关有机物结构、性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B. 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说明二者均含有碳碳双键
C. 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D. 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醛
14. 下列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乙醇可用于萃取碘水中的碘
②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解于水,可以电离OH−
③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所以乙醇显碱性
④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⑤工业上可用乙烯与水反应来生产乙醇
⑥乙醇可以被氧化为乙酸,二者都发生酯化反应
⑦乙醇易燃烧,污染小,只能在实验室中用作燃料
⑧除去乙醇中少量乙酸:加入足量生石灰,蒸馏
A. ①⑤⑥⑦B. ②④⑥⑧C. ⑤⑥⑧D. ③⑥⑧
15. 下图甲、乙表示的是两种有机化合物,对于图示中表示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与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表示的是同一种物质
B. 甲中是否混有乙,可用加入金属钠是否产生气体进行检验
C. 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D. 乙表示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
二、实验题
16. A、B、C、D、E均为有机物,其中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有关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①所示:
(1)写出B的结构简式______,A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
(2)反应②和④的反应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反应④______。
(4)实验室利用反应③制取C,常用上图②装置:
①a试管中的主要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
③试管b中液体作用是______。
17. “酒是陈的香”,就是因为酒在储存过程中生成了有香味的乙酸乙酯,在实验室我们也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试管Ⅰ中加入乙醇、乙酸、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连接好装置后,加入反应物之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浓硫酸的主要作用是吸水剂和_______________;
(3)此装置中干燥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其中作用之一是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另外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要把试管Ⅱ中的乙酸乙酯分离出来,应采用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填编号);
A.分液 B.蒸馏 C.过滤
(6)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反应类型为________反应。
18.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探究乙醇的化学性质。
(1)乙醇的官能团是______。(写名称)
(2)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向实验Ⅱ的A试管内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是______,加热后A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该反应的类型是______。
(4)实验Ⅱ的B试管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_。
三、简答题
19. 我国传统酿醋工艺主要包括以下过程:①“蒸”——将大米、高粱、小米等原料蒸熟后放至冷却;②“酵”——拌曲入坛发酵,使淀粉经糖化发酵生成乙醇,然后在醋酸菌的作用下生成乙酸;③“沥”——除去醋坛底层的糟,此时可以闻到酒和醋混合在一起的香味;④“陈”——将醋陈放1~3年,以增强其风味,在此过程中乙酸与乙醇缓慢地发生反应生成一种具有果香味的有机化合物。
(1)请写出上述过程中涉及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目前在市场上,除了酿造食醋外,还有使用食用乙酸等混合配制而成的酸性调味液(曾被称为配制食醋)。请对市场上出售的相关产品进行调查,并查阅资料,了解二者在生产工艺和成分上有何异同,分析它们在风味上有所区别的原因。
20. Ⅰ.下列物质中,属于同一物质的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
A.正丁烷与2−甲基丁烷
B.金刚石和石墨
C.CH2=CH—CH3和
D.苯与溴苯
E.和
Ⅱ.A~E可表示常见有机物,请从A~E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具有催熟果实作用,其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写结构简式)。
(3)与金属钠反应最剧烈的是________(写结构简式),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
(4)等质量的A、B、C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________(填字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与应用,注意把握乙醇的结构和性质是解答关键,D为解答易错点,难度不大。
【解答】
A.乙醇能被酸性重铬酸钾氧化生成乙酸,所以乙醇能经过一步反应直接氧化为乙酸,故A正确;
B.互溶的液体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乙醇和乙酸互溶并且沸点相差较大,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B正确;
C.乙醇和碳酸氢钠不反应,乙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可以用碳酸氢钠溶液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酸,故C正确;
D.乙醇含有羟基,可与钠发生反应生成氢气,但乙醇为非电解质,不能电离产生氢离子,故D错误;
故选:D。
2.【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乙醇性质实验、物质制备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A.由于酸性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乙醇最终被氧化为乙酸,故A错误;
B.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加入后先下沉,反应过程中钠表面产生的氢气泡会使其浮力增大而上浮,上浮到一定位置气泡破裂后钠又会下沉,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B正确;
C.灼热的铜丝表面是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丝后重新变为红色,故C错误;
D.X应该是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3.【答案】D
【解析】蛋白质水解产物为氨基酸,A错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时被O2氧化为乙醛,B错误;乙酸乙酯和油脂均属于酯类,但是两者官能团的个数、种类有区别,不互为同系物,C错误;乙酸和乙醇均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D正确。
4.【答案】B
【解析】【解答】
A.乙酸与新制的Cu(OH)2发生中和反应,蓝色沉淀溶解,葡萄糖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二者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乙醇与乙酸均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羟基,也能与金属钠反应,故B错误;
C.乙烷与氯气可以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乙醇与乙酸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故C正确;
D.葡萄糖经过发酵就可以酿酒,生成乙醇,故D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新制Cu(OH)2悬浊液与乙醇、乙酸、葡萄糖(加热)混合后的现象分别为无现象、沉淀溶解、生成砖红色沉淀,A项正确;葡萄糖能发生取代反应,C项错误;淀粉酿酒的过程为淀粉→葡萄糖→酒精,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对乙酸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了解,熟悉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①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在水中能电离,所以水溶液能导电,正确;
②纯乙酸俗称冰醋酸,为纯净物,正确;
③乙酸溶于水,只有一个氢能电离,是一元酸,错误;
④乙酸常温下呈液态,有刺激性气味,属于有机物,正确;
⑤1ml乙酸与足量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可发生反应,但是反应不会彻底进行,生成的乙酸乙酯少于88g,错误;
⑥食醋通常是含有乙酸(质量分数2%∼5%)的水溶液,除乙酸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乙醇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可生成乙酸,正确.
故选C。
8.【答案】D
【解析】略
9.【答案】D
【解析】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H6O,A错误;
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有机物是乙醇,乙醇是非电解质,含有羟基,水溶液呈中性,B错误;
乙醇在加热、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乙醛和水,C错误;
乙醇能与金属钠反应生成乙醇钠和氢气,D正确。
10.【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乙醇性质实验、物质制备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难度不大。
【解答】
A.由于酸性KMnO4溶液有强氧化性,乙醇最终被氧化为乙酸,故A错误;
B.钠的密度大于乙醇,加入后先下沉,反应过程中钠表面产生的氢气泡会使其浮力增大而上浮,上浮到一定位置气泡破裂后钠又会下沉,氢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故B正确;
C.灼热的铜丝表面是黑色的氧化铜,氧化铜被乙醇还原为铜丝后重新变为红色,故C错误;
D.X应该是饱和碳酸钠溶液,且X种的导管不应该插入到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故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解析】能跟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并使之褪色的有②④,苯和聚乙烯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与溴不能发生加成反应,A错误;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有机物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⑧硬脂酸甘油酯的官能团为酯基,不能与钠反应,B错误;属于高分子材料的是⑨⑩,硬脂酸甘油酯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错误;含碳量最高、有毒、常温下为液体且点燃时有浓烟的是苯,D正确。
12.【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醇、羧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 甲表示乙醇,乙表示乙酸,故A错误;
B. 乙醇和乙酸都可与钠反应放出气体,故B错误;
C. 乙醇中含有羟基,乙酸中含有羧基,故二者都能发生酯化反应,故C正确;
D. 乙酸中含有碳氧双键,不是碳碳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分子中官能团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明确常见有机物官能团与性质为解答关键,试题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能力。
【解答】
A.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乙醇中含有官能团为羟基,乙酸中含有官能团为羧基,故A错误;
B.乙烯和苯都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但苯中不含有碳碳双键,故B错误;
C.苯可以在空气中燃烧,但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故C正确;
D.乙醇在铜催化作用下,能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故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乙醇的性质与用途,为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特点以及官能团的性质,难度不大。
【解答】
①乙醇与水互溶,不能作为从碘水中萃取碘的萃取剂,故①错误;
②乙醇结构中有−OH,但不能电离出OH−,故②错误;
③乙醇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为酯化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③错误;
④乙醇为非电解质,不显酸性,故④错误;
⑤工业上可由乙烯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反应的方程式为CH2=CH2+H2O→一定条件下CH3CH2OH,故⑤正确;
⑥乙醇含有羟基,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为乙酸,乙酸含有羧基,羟基和羧基可发生酯化反应,故⑥正确;
⑦乙醇易燃烧,污染小,乙醇除在实验室作燃料外,还可用于生产乙醇汽油,故⑦错误;
⑧乙酸与CaO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醋酸钙,蒸馏时乙醇以蒸气形式逸出,得到纯净乙醇,故⑧正确;
故选C。
15.【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高频考点,把握官能团与性质、有机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醇、羧酸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甲为CH3CH2OH,乙为CH3COOH,二者不是同种物质,故A错误;
B.乙酸和乙醇均能与钠反应生成氢气,故B错误;
C.乙酸和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正确;
D.乙为乙酸,不含有碳碳双键,含有碳氧双键,故D错误。
故选C。
16.【答案】(1)CH2=CH2;羟基;
(2)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4)①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②防止倒吸;
③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推断、乙酸乙酯的制备,涉及烯、醇、羧酸的性质与转化等知识,是对常见有机物知识的简单运用,注意乙酸乙酯制备中长导管、饱和碳酸钠溶液以及浓硫酸的作用。
【解答】
B的产量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的水平,则B为CH2=CH2,A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有机物,它易溶于水并有特殊香味,B转化得到A,A可以与Na、乙酸反应,在红热铜丝条件下也反应,可知②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A为CH3CH2OH,④是乙醇发生催化氧化生成D为CH3CHO,③是乙醇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C为CH3COOCH2CH3,①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E为CH3CH2ONa。
(1)由上述分析可知,B的结构简式为CH2=CH2;A为CH3CH2OH,含有官能团为:羟基;
故答案为:CH2=CH2;羟基;
(2)反应②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④是乙醇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乙醛;
故答案为:加成反应;氧化反应;
(3)反应①是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与氢气,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反应④是乙醇在铜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催化氧化生成乙醛,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故答案为:2CH3CH2OH+2Na→2CH3CH2ONa+H2↑;2CH3CH2OH+O2→△Cu2CH3CHO+2H2O;
(4)①a试管中为乙醇与乙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故答案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②在实验中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同时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③蒸馏出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乙醇,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故答案为:除去挥发出来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溶解度,有利于分层;
17.【答案】(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催化剂;
(3)防止倒吸;
(4)吸收乙酸、溶解乙醇 (答案合理即可给分);
(5)A;
(6)CH3COOH+CH3CH2OHCH3COOC2H5 +H2O; 酯化(或取代)。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选试剂的作用,难度不大。
【解答】
(1)装置连接好之后,在加入物质之前,我们应该检查装置气密性;
故答案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需浓硫酸作吸水剂和催化剂,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浓硫酸吸水利于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方向移动,浓硫酸的作用为催化剂、吸水剂;
故答案为:催化剂;
(3)导管能插入溶液中,伸入液面下可能发生倒吸,故干燥管的作用为防止倒吸;
故答案为:防止倒吸;
(4)制备乙酸乙酯时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目的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便于闻乙酸乙酯的香味;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吸收乙酸、溶解乙醇;
(5)分离乙酸乙酯时先将盛有混合物的试管充分振荡,让饱和碳酸钠溶液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静置分层后取上层得乙酸乙酯,应采用的实验操作为分液;
故选:A;
(6)酯化反应的本质为酸脱羟基,醇脱氢,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的实质为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酯化(取代)。
18.【答案】(1)羟基
(2)钠沉在乙醇底部,产生少量气泡 ;2Na+2C2H5OH→2C2H5ONa+H2↑
(3)乙醇、浓硫酸、乙酸;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饱和碳酸钠溶液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乙醇的结构、性质及乙酸乙酯的制备,题目难度不大,注意加入药品的先后顺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试题培养了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解答】
(1)乙醇的官能团是羟基,
故答案为:羟基;
(2)钠的密度大于乙醇,钠可以和乙醇反应生成氢气,故实验Ⅰ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钠沉在乙醇底部,产生少量气泡,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C2H5OH→2C2H5ONa+H2↑,
故答案为:钠沉在乙醇底部,产生少量气泡,2Na+2C2H5OH→2C2H5ONa+H2↑;
(3)浓硫酸的稀释是将浓硫酸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迁移到此处,即先在大试管中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向其中注入硫酸,并不断搅拌,最后向装有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的大试管中加入乙酸;乙酸与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该反应方程式为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该反应的类型是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故答案为:乙醇、浓硫酸、乙酸;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4)乙醇与乙酸都易挥发,制备的乙酸乙酯含有乙醇与乙酸,通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使之转化为乙酸钠溶于水中,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酯,
故答案为:饱和碳酸钠溶液。
19.【答案】(1)(C6H10O5)n+nH2O酶→nC6H12O6
淀粉 葡萄糖
C6H12O6酶→2C2H5OH+2CO2↑
葡萄糖
(2)提示:酿造食醋是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或其他糖类物质的原料和食用酒精,经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酸性液体调味品。酸性调味液是以食用乙酸、水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品。
【解析】略
20.【答案】Ⅰ.E;A;B
Ⅱ.(1)CH2=CH2
(2)CH2=CH2;CH3CH2OH
(3)CH3COOH;羟基
(4)A
【解析】
Ⅰ.【分析】
本题考查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概念的判断,难度不大,理解概念是解题关键。
【解答】
A.正丁烷与2−甲基丁烷均为烷烃,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2,互为同系物;
B.金刚石和石墨为碳元素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C.CH2=CH—CH3和的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
D.苯与溴苯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也不是同系物;
E.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1种,和为同一物质。
Ⅱ.【分析】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难度不大,准确确定有机物结构是解题关键。
【解答】
A为甲烷,B为乙烯,C为正丁烷,D为乙酸,E为乙醇。
(1)具有催熟果实作用,其产量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是乙烯,结构简式为CH2=CH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CH2=CH2、CH3CH2OH。
(3)乙醇和乙酸能与金属钠反应,反应最剧烈的是乙酸,,E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羟基。
(4)等质量的烃,含氢量越高,完全燃烧时耗氧量越大,则A、B、C完全燃烧,耗氧量最多的是A(甲烷)。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综合训练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课时训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乙醇与乙酸课时训练,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结构与性质,原理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