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第3单元第2节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导学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第3单元第2节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导学案设计,共4页。
导学案设计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上课伊始,先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引入课题,让学生猜一猜乘法是否也具备这样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在运用和巩固已学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设疑引入。(4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2.设疑引入: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1.回忆加法的运算定律。2.大胆猜测。1.口算。12×5= 35×2=4×15= 5×16=8×25= 24×5=25×4= 125×8=二、探究体验,总结定律。(20分钟)1.课件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2.课件出示教材24页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组织学生列式解答,巡视,指名板演。(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组织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乘法交换律。3.课件出示教材25页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巡视,指名板演。(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①根据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②根据算式总结运算定律及用字母如何表示。1.观察情境图,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2.读题,思考如何解答。(1)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板演。4×25=100(人)25×4=100(人)(2)先观察两个算式,得出:4×25=25×4,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总结、汇报乘法交换律及字母表示方式: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4)回忆并回答: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3.读题,思考如何解答。(1)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板演。 (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2)小组合作学习。①根据这两个算式,发现:(25×5)×2=25×(5×2)。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②总结、汇报乘法结合律及字母表示方式: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2.填空,并说出所运用的运算定律。15×16=16×□25×7×4=□×□×7(60×25)×□=60×(□×8)125×(8×□)=(125×□)×143×8×4×5=(3×4)×(□×□)3.计算并验算。65×17= 32×26=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5×15×450×69×28×16×125×525×6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1.完成教材25页“做一做”第二排的两道题。2.完成教材27页2、3题。1.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后集体订正。2.先独立解答,然后说出计算方法,最后集体订正。5.学校新建4层教学楼,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配25套课桌椅。一共要配多少套课桌椅?四、课堂总结。(4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
导学案设计课题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经历探究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上课伊始,先通过复习加法运算定律引入课题,让学生猜一猜乘法是否也具备这样的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体会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并引导学生将发现的规律加以整理、归纳,实现知识的迁移。最后在运用和巩固已学的乘法运算定律的基础上,深化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效果检测一、复习旧知,设疑引入。(4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2.设疑引入: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在乘法运算中是否也存在这样的规律呢?1.回忆加法的运算定律。2.大胆猜测。1.口算。12×5= 35×2=4×15= 5×16=8×25= 24×5=25×4= 125×8=二、探究体验,总结定律。(20分钟)1.课件出示情境图,组织学生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2.课件出示教材24页例5: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1)组织学生列式解答,巡视,指名板演。(2)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特点,并要求学生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组织学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字母表示出来吗?(4)引导学生回忆以前的学习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乘法交换律。3.课件出示教材25页例6:一共要浇多少桶水?(1)组织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巡视,指名板演。(2)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①根据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②根据算式总结运算定律及用字母如何表示。1.观察情境图,获取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4人负责挖坑、种树,2人负责抬水、浇树。每组要种5棵树,每棵树要浇2桶水。2.读题,思考如何解答。(1)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板演。4×25=100(人)25×4=100(人)(2)先观察两个算式,得出:4×25=25×4,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3)总结、汇报乘法交换律及字母表示方式: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4)回忆并回答: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3.读题,思考如何解答。(1)先独立列式解答,然后板演。 (25×5)×2 25×(5×2)=125×2 =25×10=250(桶) =250(桶)(2)小组合作学习。①根据这两个算式,发现:(25×5)×2=25×(5×2)。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②总结、汇报乘法结合律及字母表示方式: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2.填空,并说出所运用的运算定律。15×16=16×□25×7×4=□×□×7(60×25)×□=60×(□×8)125×(8×□)=(125×□)×143×8×4×5=(3×4)×(□×□)3.计算并验算。65×17= 32×26=4.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5×15×450×69×28×16×125×525×6三、巩固练习,应用反馈。(12分钟)1.完成教材25页“做一做”第二排的两道题。2.完成教材27页2、3题。1.独立完成,同桌互相检查后集体订正。2.先独立解答,然后说出计算方法,最后集体订正。5.学校新建4层教学楼,每层有7间教室,每间教室配25套课桌椅。一共要配多少套课桌椅?四、课堂总结。(4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批注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