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综合训练题
展开海洋—大气之间进行着广泛的水热交换,深刻影响着全球环境及其变化。结合下图,据此完成1~3题。
某海域全年日均向大气输送的热量等值线图
(单位:×0.484w/m2)
1.海—气相互作用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主要是通过( )
①海面长波辐射 ②大洋环流
③大气环流 ④蒸发潜热输送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2.造成图中50°N附近海域东西侧数值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
①西侧寒流 ②西侧盛行西风
③东侧暖流 ④东侧晴天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3.图中全年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 )
A.雨雾天气多B.盛行西南风
C.盐度较周围海域高D.渔业资源较丰富
下图为“30°N亚洲大陆和非洲大陆和太平洋上空500hPa等压面上的气温年内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海洋对大气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是大气夏季降温的主要原因
B.7月,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
C.冬季海洋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
D.海洋通过水汽蒸发调节大气温度
5.据图推断,东亚季风的转变月在(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受太平洋水温异常影响,不同程度的极端天气现象频发。下图示意2021年8月太平洋赤道地区不同深度(一般200米以下称为深层海水)的水温距平情况(与多年平均值之差,单位:℃)。据此完成6~7题。
6.图中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的温度变化情况是( )
A.表层海水西部比东部变化小
B.深层海水西部比东部变化大
C.西部海区表层比深层变化小
D.东部海区深层比表层变化大
7.随着此次太平洋水温异常进一步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
A.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雨增多
B.秘鲁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C.澳大利亚东部山火风险增加
D.西太平洋夏季台风增多
印度洋偶极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其与厄尔尼诺都是海洋和大气耦合作用的结果。当印度洋西部的温度高于东部时,形成正偶极;当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时,形成负偶极。下图示意印度洋海域赤道上空的热力环流。据此完成8~9题。
8.形成印度洋偶极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大气环流 ②洋流
③纬度差异 ④海陆轮廓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9.印度洋负偶极时( )
A.甲乙之间热力环流呈顺时针
B.澳大利亚西北部森林火险等级升高
C.非洲东部降水增多
D.索马里东部海域渔业资源增产
下图为某科学考察队的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若船只出发时,A处是夏季(1月),经过6个月后到达C处,此时C处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
A.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
B.大气向海洋补充热量
C.大气和海洋未发生任何联系
D.此时C处为春季,海洋无法向大气补充热量
11.图中①和②处相比,海—气相互作用更活跃的是( )
A.①处B.②处
C.①②处相等D.无法判断
读下面厄尔尼诺成因示意图,图中①表示东南信风减弱,②表示气温比正常值高或低,③表示温暖的海水向东移动,④表示气温比正常值高或低。读图,完成12~13题。
12.从目前大多数科学家的观点看,图中数码属于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①B.②
C.③D.④
13.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图中③将会( )
A.增强B.减弱
C.不变D.都有可能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当日青岛市附近海面烟雾袅袅,出现了罕见的“海浩”奇观(如图1)。“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图2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
(1)试从天气系统和“海—气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青岛“海浩”现象的成因。
(2)读图2,说出我国近海年蒸发量2000mm以上高值区的分布特点,并推测成因。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茎柔鱼广泛分布于东太平洋37°N~47°S带海域,其中秘鲁沿海(6°S~20°S)资源最丰富,是茎柔鱼重要的生存区域之一。图1为某年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统计图,图2为秘鲁沿海海域海洋表层月平均水温变化统计图。
(1)简述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的年内变化,说明其与海水表层温度之间的关系。
(2)分析秘鲁沿海地区适合茎柔鱼生长繁殖的自然原因。
(3)研究表明,茎柔鱼的渔获量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显著,推测厄尔尼诺年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可能出现的变化。
课时作业16 海—气相互作用
1~3.解析:第1题,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②③正确;海面长波辐射、蒸发潜热输送都只是实现了水分和热量在海—气之间的传输,没有在不同的地区之间传输,①④错误。所以选C。第2题,图中50°N大洋东岸数值大于250,表明大洋东岸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较多,根据洋流分布可判断有暖流流经,水温高,蒸发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多,③正确;而大洋西岸则小于150,有寒流流经,水温低,蒸发弱,因此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少,①正确;东侧盛行西风,西侧受季风影响,②错误;东侧受暖流影响,位于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④错误。所以选B。第3题,图中向大气输送热量最少的海区位于20°N附近的美国西部,该海域受东北信风(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泛,将深层盐分带至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渔业资源较丰富,D正确,B错误;该海域寒流流经,水汽易凝结成雾,但受副高影响,降水较少,A错误;受寒流影响,盐度比周围海域低,C错误。所以选D。
答案:1.C 2.B 3.D
4~5.解析:第4题,本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读图可知,海洋与陆地均是夏季气温高、冬季气温低,大气在夏季升温、冬季降温,A错误;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海洋气温低于陆地,但对于南半球来说,7月海洋气温高于陆地,B错误;海洋比热容比陆地大,冬季热量散失慢,是对流层大气的“热源”,C正确;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水汽到高空凝结释放热量,调节全球的大气温度,海洋不只是通过水汽蒸发调节大气温度,D错误。故选C。第5题,本题考查季风的有关知识,季风风向的转变是海陆高低压中心的变化导致的,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差异的高低气压中心变化与气温差异有关,4月和9月为亚欧大陆和太平洋气温差异的转变月。故选B。
答案:4.C 5.B
6~7.解析:第6题,读图分析,西部表层海水等值线数值(绝对值)比东部大,说明西部表层海水温度比东部变化大,A错误;深层海水西部比东部等值线数值(绝对值)大,说明深层海水西部比东部变化大,B正确;西部海区表层比深层变化大,C错误;东部海区表层比深层变化大,D错误。故选B。第7题,读图分析,此次太平洋水温异常表现为东部海区水温比正常年份偏低,即出现了拉尼娜现象,如果该现象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东太平洋沿岸地区降水减少,A错误;秘鲁沿岸上升流增强,渔业资源增加,B错误;澳大利亚东部降水增加,山火风险降低,C错误;西太平洋夏季台风增多,D正确。故选D。
答案:6.B 7.D
8~9.解析:第8题,由材料“印度洋偶极是指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度差,其与厄尔尼诺都是海洋和大气耦合作用的结果”可知,印度洋西部和东部海洋表面温差是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索马里海岸受离岸风影响下形成离岸流,底部冷海水上泛,形成索马里寒流时,北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印度洋西部为寒流,水温低,东部为暖流影响,水温高,形成负偶极。当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时,印度洋西部受暖流影响,海洋表面水温高,而印度洋东部大陆受偏北风影响,印度洋东部形成涌升流时,洋面水温低,形成正偶极,可见形成印度洋偶极的主要因素是大气环流和洋流因素,①②正确;印度洋东西部纬度差别不大,不是纬度差异,③错误;海陆轮廓对东、西部海洋表面的水温影响不大,不是主要因素,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第9题,出现负偶极,即印度洋东部水温异常偏高,东部地区气流乙为上升气流,西部地区水温低,甲处为下沉气流,甲乙之间热力环流为逆时针,A错误;澳大利亚西北部水温偏高,上升气流增强,西北风势力变强,从海洋带来较多水汽,降水增加,森林火险等级降低,B错误;非洲东部受下沉气流影响,加上沿岸受索马里寒流影响,降水减少,C错误;索马里东部海域为上升流(索马里寒流)影响,渔业资源增产,D正确。故选D。
答案:8.A 9.D
10~11.解析:第10题,6个月后为7月,是北半球的夏季,海洋温度高,海洋向大气补充热量。第11题,②处为赤道海域,海水获得的热量较多,海水温度更高;①处为南半球副热带海区,再加上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较②处低,海—气相互作用②处更活跃。
答案:10.A 11.B
12~13.解析:第12题,目前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东南信风减弱。第13题,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逆流减弱。
答案:12.A 13.B
14.解析:第(1)题,由材料“2021年1月7日,山东省青岛市大风降温,最低气温达-15.9 ℃,打破了1961年以来该市最低气温极值”可知,冷锋过境,形成寒潮天气。由材料“‘海浩’,指由于海洋表面和低层大气温差显著增加,水汽迅速凝结成大量小水滴或冰晶,在海面呈现‘水雾’或‘冰水混合雾’,甚至‘冰雾’的特殊现象”可知,寒潮使大气强烈降温,气温显著低于表层海水温度,海水蒸发加剧,遇冷空气迅速凝结。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近海年蒸发量2 000 mm以上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从菲律宾北部(台湾岛南部)到日本南部海域,呈西南—东北向狭长分布。形成原因是该地位于中低纬度北半球太平洋西部,有日本暖流流经,暖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比所流经海区水温高,因此暖流流经海区,水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答案:(1)冷锋过境,形成寒潮天气。气温显著低于表层海水温度,海水蒸发加剧,遇冷空气迅速凝结。
(2)分布:从菲律宾北部(台湾岛南部)到日本南部海域,呈西南-东北向狭长分布。
原因:(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量较大。
15.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秘鲁沿海茎柔鱼渔获量年内变化较大,4月份最少,之后开始上升,8~10月份上升到最高,11月份开始下降;因此年内变化规律是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读图2海水表层水温的变化是3月份最高,之后开始下降,8月份水温达到最低值,之后开始上升,因此可得出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第(2)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茎柔鱼,又称美洲大鱿鱼,生命周期较短,当海洋表层水温在20 ℃左右时,其生长和繁殖迅速”。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但受秘鲁寒流降温的影响,水温不过高,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秘鲁沿海由于东南信风离岸风的影响,使表层水远离海岸,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秘鲁寒流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时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所以秘鲁沿海形成了水温适宜、食物丰富的海区,适合鱼类的生长繁殖。第(3)题,厄尔尼诺年,发生时,赤道东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赤道逆流增强,向东运行;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底层上泛海水量减少,带到表层的营养盐类减少,表层浮游生物生长量少,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由于水温异常升高,导致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过高,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并且鱼类向较高纬度的地区的水域转移,使渔场分布重心南移。秘鲁沿海地区茎柔鱼渔场渔获量减少。
答案:(1)4~8月渔获量呈上升趋势,10~次年4月渔获量呈下降趋势;8~10月渔获量较大,4月渔获量最小;海洋表层水温与渔获量大致呈负相关;海洋表层水温较低时渔获量较高,海洋表层水温较高时渔获量较低。
(2)秘鲁沿海地区纬度较低,且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适宜,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盛行上升流,底层海水上泛,把底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有利于茎柔鱼生长和繁殖。
(3)厄尔尼诺年,东南信风减弱,秘鲁沿海地区上升流减弱,海水表层饵料减少,渔场渔获量减少;茎柔鱼渔场海水温度升高,导致茎柔鱼分布范围缩减;渔场分布重心南移。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后测评,共6页。
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单元 水体运动的影响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影响复习练习题,共6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同步练习题,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