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背景图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背景图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世卿世禄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选拔标准:家世、道德、才能 家世
其实质是汉代察举制的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积极:这种制度适应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拔人才的需要,既继承了两汉乡里评议人物的传统,又将评议权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为隋唐科举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消极:选官的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为主要看家世,成为世家大族维护统治的工具。从而使得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在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最终走向衰落。
北宋王安石改革科举,废明经,进士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清朝前期承袭明代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制定新学制,废除科举制。
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一史科、三史科、开元礼科、童子科、道举科、制科、武举科等。
帖经、墨义、策问、诗赋、口试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 有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王定宝《唐摭言》
阅读材料,分析科举制的影响?
进步性:①打破了世家大族对选拔人才的垄断,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②科举制的实行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局限性:科举考试的内容大多在儒学经典范围内,忽视实用知识,特别是明清八股取士严重禁锢读书人的思想,使被选拔之人缺乏进取和创新精神。
出身名门望族,父亲在朝中担任大官
儒生,为人正直,是当地有名的孝子
出身寒微,高大俊朗,才学渊博,能言善辩
标准:选官权归属:选择方式:
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标准趋向公开公平
由举荐评定授官到科举考试,趋向严密、科学
主管户籍、土地、赋税等
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①________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审核裁定,送经②________画敕后,再须送由③________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①②③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是( )A. 中书省 皇帝 门下省B. 中书省 门下省 皇帝C.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D. 门下省 皇帝 尚书省
①分割相权,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②三省职权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③三省集思广益,有利于减少皇帝独断造成的决策失误。④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官制史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
以上三图分别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中央官制?反映了什么趋势?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在秦朝三公多由贵族或士族担任,“九卿”中既有负责皇家事务的官员,如:郎中令主管宫廷戍卫和皇帝的侍从警卫。也有负责国家事务的官僚,如:治粟内史主管国家财政。这体现了“家天下”, 家国一体的特点。
唐代,担任宰相的人数增多,同时通过科举制担任高职的寒门子弟渐增,剔除了专门为皇家服务的机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官僚政治的强化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的完善。
周王将土地分封给诸侯,各诸侯必须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财物作为贡赋
“相地而衰征”: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初税亩”:按亩收税
编户齐民是被正式编入政府户籍的平民百姓,主要赋役负担有田租、人口税、更赋、徭役、兵役等
北魏孝文帝时开始实行,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粟)调(布帛),成年男子负有一定的徭役
租:每年向官府缴纳定量的谷物;调:缴纳定量的绢或布;庸: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
唐德宗时期实行,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国家赋税役的主要承担者是谁?
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役的重要承担者。历次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大多以限制大土地所有者,保障自耕农为出发点,来保证政府对农业经济的直接控制。
唐高祖恢复了由国家控制土地使用和土地分配的均田制度,这是在北魏时期建立的一种制度……根据成年男性纳税人的年龄和社会身份保证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土地,并限制个人手中所拥有的徒弟数量和他们自由处理土地财产的权利。与此同时,政府还建立了一种直接税制,即租庸调制,他规定每一个登记在籍的纳税人都得支付一定数量的谷物、布匹,并定期服劳役。——《剑桥中国隋唐史》
作用: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
1.背景:唐中期以后,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遭破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国家财政紧张。2.内容:(1)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钱),按田亩缴纳地税(谷物); (2) 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3)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4) “量出以制入”,不分主户和客户,一律就地落籍纳税。3.特征: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
积极作用:①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缓和社会矛盾。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 体现了社会公平。③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④两税法以货币为主要征税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费《翰苑集》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美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重赋》
780年推行的两税法并没有减轻纳税农民的负担……在两税法实行后其他赋税仍未停止征收。更为严重的是,征收基本税的方法对农民极为不利因为正式赋税是按货币计算的(尽管征收时不一定是货币), 并且计算的标准很高……实际上以实物折付的税额是原来份额的3-4倍。没有免过税,也没有按商品重新调整税额。理由很简单,因为政府需要额外的收入来支持……范围广大而且花费巨大的国内战争。——《剑桥中国隋唐史》
并没有减轻纳税农民的负担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创立,选官制度,隋唐科举制,1演变,2特点,3影响,知识总结,品德门第,官位世袭,地方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之群英荟萃,一选官制度,中枢机构之臻于至善,二中枢机构,赋税制度之因时制宜,三赋税制度,鉴往知来之盛世中华,盛世乾坤,鉴往知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赋税制度,赋税制度两税法,国庆作业,默写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