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图文ppt课件
展开潍县自古文风盛, 举人秀才多满城。 一条胡同两状元, 曹鸿勋和王寿彭。
演变趋势: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发展为看才学。②选拔方式由推选发展为公开考试。③逐步制度化,公开、公平、公正、客观。④社会基础日益扩大,官员素质不断提高。
知识梳理: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1)指出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其选拔标准分别是什么?
重难突破一 科举制
选官制:世卿世禄制;察举制选拔标准:血缘;品行。
材料三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2)概括材料三中的主要观点。
九品中正制存在很大弊端,主张废除。
材料四 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
积极: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②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消极:①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②忽视实用学问,不利于实用性人才的培养。
近距离欣赏状元卷,谈谈你的感悟。
演变趋势:①皇权日益强化,相权逐步削弱。②宰相权力不断分化。
(1)据上图,说一说三省各自的职责和政务运行程序(工作流程)。
重难突破二 三省六部制
材料一 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职责: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下 辖六部,负责执行。工作流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循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戴胄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分工明确,相互监督和牵制;君主权力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3)唐代中央政治制度的这些特点对国家政治文明的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权力分割和相互监督牵制,有利于防止权臣专权;有利于政治清明,减少决策失误。
演变趋势: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转变为以资产为主。②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逐渐松弛。
材料一 ……玄宗之末,版籍(户籍)浸坏,多非其实。及至德兵起,所在赋敛,迫趣(cù)取办,无复常准。赋敛之司增数而莫相统摄,各随意增科,自立色目……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役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重难突破三 两税法
(1)据材料一,概括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做法。(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税法的影响。
材料二 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 ——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
(1)背景:①安史之乱后,户籍遭到破坏,在籍户口大量减少。 ②税制混乱,百姓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
做法:①量出制入,中央确定总税额,分派地方。 ②不分主客户,按居住地编入户籍,以资产纳税。 ③流动商人,在所居州县纳税三十分之一。 ④一年分夏秋两次征税。 ⑤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2)影响: 积极:①简化了税收项目,扩大了征税对象,保证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②改变了征税标准,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放松了对百姓的人身控制。 消极:税额过高,苛捐杂税合法化,加重了百姓负担。
①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创造了高度的政治文明,影响深远。
②深为中华文明而自豪。
③应借鉴前人的智慧和经验,古为今用。
④要不断改革创新,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历史的长河浩浩汤汤,多少文明早已淹没在衰草落日中,唯有中华文明虽历经浩劫而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我们的先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缔造了令世界仰望的历史,为人类前行奉献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而今,民族复兴的重担历史地落在了我们的肩头,怎么办?
——鞠躬尽瘁,奉献国家,竭心尽智,舍我其谁!
1.“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 )A.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 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 D.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
2.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郡县制的推行 B.九品中正制的实施C.科举制的设置 D.中央集权的加强
3.王定宝在《唐摭言》中提到:“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绂(显贵的意思)望之继化。孤寒失之,其旗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该材料主要揭示科举制的实行( )A.极大地巩固了唐朝的统治 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 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4.史载“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与此相符的措施是设立( )A.三公九卿 B.中朝 C.尚书台 D.三省六部
5.“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论。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白居易《秦中吟》的这几句诗最能说明( )A.两税法的实行减轻了百姓负担 B.唐朝时期法治严明 C.两税法并未真正使百姓受益 D.两税法未真正实行
6.《旧唐书》卷4记载,唐高宗永徽五年(654),“闰五月,大雨,水涨暴溢,漂溺麟游,县居人及当番卫士,死者三千余人。”按当朝规制,要进行赈灾和水利修缮,应遵循怎样的程序?
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1创立,选官制度,隋唐科举制,1演变,2特点,3影响,知识总结,品德门第,官位世袭,地方推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之群英荟萃,一选官制度,中枢机构之臻于至善,二中枢机构,赋税制度之因时制宜,三赋税制度,鉴往知来之盛世中华,盛世乾坤,鉴往知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