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1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2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3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4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5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6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7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08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示范课ppt课件,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的四次制度革新,1形成过程,三省六部制,2内容,三省六部制示意图,3特点,4影响,不变的初衷,按户征收,以均田制为基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制度更新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格局
    一、选官制度的变与不变
    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里,孝为礼之始,廉为官之本,把孝廉作为察举的主要科目是理所当然的事。孝、廉,本为两科,各自为目,分别取士,但也有既以孝举又以廉举者,后来演变成孝、廉并举。——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设问: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教材,概括察举制的选拔标准。
    孝:善事父母;廉:做官清廉。
    (2)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选官标准最初是家世和才能并重。后来就只注重家世门第。
    材料三 今之中正,不精才实,务依党利;不均称尺,务随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赵淡元:《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
    材料二 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文白对照二十五史精华》
    设问:阅读材料二和三并结合教材,评价九品中正制。
    初期大体能够贯彻“唯才是举”的方针,选拔了不少人才,削弱了朋党势力的发展,并强化了中央权威。后期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科举制的发展过程。
    设问:阅读两表,分析科举制的作用。
    设问:选官制度的演变体现了什么发展趋势?
    合作探究:选官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哪些方面未曾改变?
    材料五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制就已经露出雏形,中央辅政机构先后有尚书、中书和门下,职权分配是中书取旨,门下审议,然后由尚书执行。这种职权分割能够起到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作用,避免权臣将各种权力集于一身。同时这种集体负责又能发挥众多官员的共同智慧,减少决策失误,保证政令畅通。但是,在这一时期,三大机构职能发挥并未有机结合,也未形成制度。由于皇权的任意倾斜,权力重心往往随人而转,随事而异,职权结构不稳定,有时尚书省权倾一时,有时门下省把持朝政,有时中书省总领机要。到隋唐时期,三省制基本稳定下来,并进一步规范化、体制化,从而在中国官制史上创造了一个崭新的中央政权辅政机构。——谢俊美、田玉洪:《中国古代官制》
    设问:阅读材料五并结合教材,归纳三省六部制的形成过程和内容,分析三省六部制的进步之处。
    二、中枢政务机构的变与不变
    1.变的趋势:行政体系更加完备——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
    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三省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尚书省掌行政、中书省掌决策、门下省掌审议
    相权三分,职权分明,互相牵制:三省的长官同为宰相,三省分权,既相互制约,又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节制君权:皇帝所颁布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
    中枢决策机构的变化趋势: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更加完备。
    材料六 但是,在君主专制集权制度下,一切设官任职以及对此的调整,无不先从君主的统治利益出发,故意采取职官系统的多轨多元化,故意造成它们之间的相互牵制和监督,一再以内侍官代替外朝职官,虚职实官,虚官实职,职、权脱节等等,其主要根源都来自专制君主的控制。离开君主专制这一特点,就无法理解中国古代的职官制度及其演变。——郑海峰:《中国古代官制研究》
    设问:阅读材料六,分析以中枢决策机构为代表的古代官制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特点:官制复杂,虚职实官,虚官实职、多轨多元、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原因:君主专制的需要。
    三、赋税制度的变与不变
    (1)魏晋时期的赋税:租调制
    材料七 均田制与新税制颁布后,授受土地、征收赋税均以“男夫”和“妇人”或“一夫一妇”为基本标准,可有效地防止过去以户为单位计征的种种弊端,同时把受田的奴婢、耕牛等也纳入计税范围内,还把麻田、桑田的征调分为绢、布两种形式,从而使新租调制完全建立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在中国历史上,均田制第一次将土地分配与赋税征课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反映出封建社会土地与赋税思想日趋成熟,封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能力的提高。——孙翊刚主编:《中国赋税史》
    设问:阅读材料七,分析租调制的影响。
    以均田制接受的土地为征收标准,防止了过去以户为单位征税的弊端;使田制和税制结合得更加紧密。
    (2)唐代的赋税:由租庸调至两税法
    材料八 凡赋役之制有四:一曰租,二曰调,三曰役,四曰杂徭。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相土所产绫、绢、絁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絁者绵三两,输布者麻三斤,皆书印焉。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调,三旬则租、调俱免。——(唐)李林甫:《唐六典》
    设问:阅读材料八,概括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
    材料九 由于安史乱后出现的民户大迁徙和土地所有权的大规模转移,唐初实行的户籍制度和均田制度已经不能维持。天宝十三载编民900万户,其中缴纳赋税的课户为530万户。而前列表中乾元三年只有193万户编民,其中课户只有78万。在这种情况下,朝廷的财政出现严重危机。如何将各地大量存在的浮寄客户纳入赋税轨道,成了当务之急。 ——翁俊雄:《唐后期民户大迁徙与两税法》
    设问:阅读材料九,概括两税法出现的原因。
    安史之乱后民户大迁徙、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使得土地所有权大转移导致财政危机。
    780年,唐德宗采用宰相杨炎建议,颁行“两税法”。
    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 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
    材料十一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租庸调制),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唐)陆贽著,刘泽民校点:《陆宣公集》
    设问:阅读材料十、十一,分析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的区别。
    租庸调制以丁身作为征收赋税的标准,两税法以资产即土地的多少作为征收的根本。
    设问: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轻。
    ——抑制兼并,维护统治
    材料十二 这一转变(租庸调转向两税法)的直接后果便是废弃了户籍制度的土地分配功能,户籍制度开始与土地制度分离,同时户籍制度的赋税徭役的征发功能也有所减弱,户籍制度开始与徭役制度分离。再加上隋唐以后,世家大族因为战争和科举制等原因,基本上都被打掉了,土地兼并也不会发展到东汉后期那种威胁中央政府的地步。……经过这样的变化之后,我们看到,土地兼并已不再对国家财政构成直接威胁了,因为赋役的标准已经转移到以资产为主的原则了。——刘建军:《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设问:阅读材料十二,分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目的。
    秦汉时期的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框架。汉末之后的魏晋南北朝虽然政局动荡,但政治体制受到的冲击较少,且孕育了新的制度萌芽,最终在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时期出现了各项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租庸调制、两税法等不仅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也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相关课件

    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演示课件ppt,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课内容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选官制度之群英荟萃,一选官制度,中枢机构之臻于至善,二中枢机构,赋税制度之因时制宜,三赋税制度,鉴往知来之盛世中华,盛世乾坤,鉴往知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集体备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集体备课ppt课件,共1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选官制度,预习落实,三省六部制,政事堂,赋税制度演变趋势,隋唐制度,选官制度公平开放,中枢机构完善成熟,税收制度固定自由,继承创新发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