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09216/0-16921895502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09216/0-169218955026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6/14709216/0-169218955029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检测 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
展开第二章综合素质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2.14个无声世界的孩子在中央电视台的舞台上,用一个“啊”字唱出了整个春天。如图是嘉宾和孩子将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D.声音的音色可以用手感觉
3. 【2022·济南】下图为我国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磬。早在公元前5世纪,《考工记·磬氏》中就有“已上则磨其旁,已下则磨其端”的制磬技术的记述,这里的“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4. 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小明发现,提着水壶向热水瓶中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的声音大并且是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的声音小并且是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 )
A.音色和音调 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
5.在医院、学校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
D.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6.【2023·上海模拟】声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
C.通过声学仪器接收到的次声波等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D.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7.【2022·长春】吉剧是吉林省特有的戏曲剧种。观看演出时,人们能分辨出锣、鼓的声音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表,分析可知( )
字母 | 小明 | 小华 |
a | 109.2 Hz | 261.2 Hz |
o | 115.4 Hz | 279.0 Hz |
e | 120.5 Hz | 282.8 Hz |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
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
9.下列有关声现象中,能改变响度的是( )
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11.【2023·海淀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建筑方面,设计、建造大礼堂时,必须把回声现象作为重要因素加以
考虑
B.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的方式,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小孩的声音,这样能够使声音音调变高
C.超声波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混合在一起,而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能量很小,破坏力不大
D.广播里播放“考生开始答题”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同学们耳朵的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2.【2022·十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一名小男孩用铜管乐器(小号)深情演奏《我和我的祖国》,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________传入现场观众耳朵中;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填声音的特性);开幕式现场附近,禁止车辆鸣笛,是为了从________处控制噪声。
13.如图所示,接通电源,此时能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现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实验推理法,又叫理想实验法。
14.【2022·锦州】2022年元宵晚会上,在空间站中的航天员王亚平用古筝演奏了一曲《茉莉花》。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________ 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5.小明用两把伞做“聚音伞”的实验,如图所示,地面上有两把伞,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到了手表的嘀嗒声,当把左边伞拿走后,他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手表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________,生活中的____________应用与这一原理相同;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________。
16.【2022·苏州】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她被誉为“百戏之祖”。演唱时以三弦、曲笛等为主要伴奏乐器,拨动三弦时,弦________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按住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声音的________;两种乐器相互配合,奏出优美的乐曲,通过________可以辨别它们的声音。
17.为了保证城市正常供水、减少水资源浪费,素有“城市血管医生”的听漏工常常在凌晨一点左右、大街上车辆稀少时,利用听音棒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选择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听音棒可以使听到的声音更________(填“高”或“大”)些。
三、实验与探究题(每题12分,共24分)
18.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已知甲、丙之间的直线距离为s)他们设计的实验步骤如下,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是__________。
A.乙同学听到丙同学喊停立刻停止计时;
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计时;
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
D.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
E.再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
(3)请写出造成本实验误差的原因之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某研究小组利用一些长短、粗细不同的琴弦,进行了探究“音调和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他们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a=c=d<b),并且每根琴弦固定在“音箱”上松紧程度一致。
(1)若他们想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选择琴弦________(填序号)。
(2)若选择琴弦a和b,则是为了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有同学选择c和d进行研究,并推理得出:琴弦长度越长,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的结论。该同学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们还可以选择琴弦________(填序号),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有关系”。
四、综合应用题(20题8分,21、22题各10分,共28分)
20.1827年在日内瓦湖进行的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传播速度的实验是物理学史上著名的实验之一,如图所示,实验时两只船相距14 000 m,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可以发声的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在另一只船上,实验员往水里放一个收音器,该实验员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接收到水下的响声。求当时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光的传播时间忽略不计)
21.如图甲所示,声呐发出的超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根据收到回波的时间,可以确定障碍物的位置,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
(1)根据超声波的vt图象,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多大?
(2)一群鱼从船底下经过时,声呐发射超声波,经过0.2 s后收到鱼群反射的回波,鱼群离船底的距离多大?
22.交通运输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 m/s,且保持不变,则该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
一、1.B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不能产生声音。
2.A 点拨:嘉宾和孩子将手指放在对方的喉结附近相互感知发出“啊”的情景,用这种方式让听不到声音的孩子感知到发出“啊”,这是利用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C、D错误。
3.B 点拨: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特色,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速度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表示运动的快慢;由题意可知,“上”“下”指的是声音的高低,所以利用这种技术改变的是磬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4.D 点拨: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振动幅度大,响度大,发声大;瓶内的空气柱质量大,体积大,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听到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水的落差小,撞击力小,瓶里空气振动幅度小,响度小,发声小;瓶内的空气柱质量小,体积小,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听到尖细的“吱、吱”声。故D符合题意。
5.D 点拨:禁鸣喇叭、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6.D 点拨: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能够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这是利用声能够传递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接收地震产生的次声波,从而确定其发生的方位和强度,是因为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超声波携带的能量击碎结石,故D符合题意。
7.C 点拨:锣和鼓,即使它们发声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它们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根据音色的不同就能分辨出来。
8.A 点拨:由表中数据可知,小明和小华读出a、o、e三个拼音字母时,小华发出声音的频率比小明的高,所以小华声音的音调高,小明声音的音调低,故A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响度大小与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从表中得不到影响响度的信息,即无法比较响度大小,故B、D不符合题意。
9.A 点拨: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改变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A符合题意;敲击不同水量的瓶子,改变管中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物体振动频率改变,音调改变,故B、C、D不符合题意。
10.A 点拨:A中实验探究的是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B中实验探究的是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C中实验探究的是声音能够传递能量;D中实验探究的是响度的影响因素。
11.C 点拨:声波具有能量,超声波频率高,对物体有很强的“破碎”能力,它能将一般情况下不能混合的液体(如油和水)混合在一起;次声波也是声波,同样具有能量,有很大的破坏力,如地震时的次声波,故C错误。
二、12.空气;音调;声源
点拨: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而声源和人耳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小号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入观众耳朵。小男孩吹奏时用手按下不同的按键,空气柱长短不同,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禁止车辆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13.变小;介质
点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设备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振动;响度
点拨: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琴弦振动产生的;改变拨弦的力度,可以改变琴弦的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声音的响度。
15.响度;喇叭;空气
点拨:声音在反射时也能会聚,使其能量集中,在能量集中处听到声音的响度大,所以“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响度。
16.振动;音调;音色
点拨:拨动三弦时,弦的振动产生声音;吹奏曲笛时,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按住不同的孔,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因此通过音色可以辨别出三弦、曲笛的声音。
17.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大
点拨:由于地下水管漏水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较小,在凌晨且车辆稀少时段检查,可以避免其他声音的干扰;听音棒是固体,传声效果好,能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声音听起来更大。
三、18.(1)停表;卷尺
(2)BCADE
(3)测量路程的误差(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拨:(1)因为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由速度公式v=可知,实验时需要测量时间和路程,测量时间用停表,测量路程用卷尺。(3)由于误差是客观存在的,造成测量误差的原因一般包括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不同,在测量时即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眼睛也不可能估读得非常准确;测量仪器不可能造得十分精确,环境的温度、湿度对测量仪器也都有影响,这些都是造成误差的原因。
19.(1)a、d
(2)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粗细的关系
(3)没有控制材料相同
(4)a、c
点拨:(1)要探究音调的高低与琴弦长度的关系,应使琴弦的材料和粗细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d。(2)a和b相比,其长度和材料相同,粗细不同,所以选择a和b,可以探究音调高低跟琴弦粗细的关系。(3)选择c和d,不能探究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因为琴弦的材料、长度都不相同,无法进行控制变量。(4)探究音调高低与琴弦材料的关系,应使琴弦的长度和粗细相同,所以应选择琴弦a、c。
四、20.解: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v===1 400 m/s。
21.解:(1)由图乙可知,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不变,为1 500 m/s。
(2)超声波从船底到鱼群用的时间t=×0.2 s=0.1 s,
鱼群离船底的距离
s=vt=1 500 m/s×0.1 s=150 m。
22.解:由题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t1=0.16 s,
这段距离为
s1=v声·t1=340 m/s×0.16 s=54.4 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速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经过的时间为
t2=1.12 s-1 s=0.12 s,
这段距离为
s2=v声·t2=340 m/s×0.12 s=40.8 m,
汽车行驶的距离为
s=s1-s2=54.4 m-40.8 m=13.6 m;
由题图知,汽车从超声波第一次接触汽车到超声波第二次接触汽车行驶的时间是t=1.12 s-0.16 s=0.96 s,
则汽车行驶的速度为v==≈14.17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