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6(赤壁赋 *登泰山记)16.2* 登泰山记优质课ppt课件
展开导入 泰山,五岳之首,它那磅礴的气势和无与伦比的日出景观,古往今来吸引了众多登临者,而这些登临者又以他们那绝妙的诗章为这位东岳尊者增添了无限的光彩,使之更加名扬天下。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慨叹,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而在洋洋大观的登览诗文中,清代桐城派代表作家姚鼐的《登泰山记》堪称经典,今天就让我们随着姚鼐的步伐去领略泰山的山水之美,文化之美。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
统编版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目标1.了解姚鼐的生平及创作,了解“记”的文体特征,积累文化常识。2.积累文言实虚词,疏解文意,理清本文思路。3.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读简明生动的语言风格,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4.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壹
作者背景
GUO CHAO
泰山——五岳独尊 泰山是我国的“五岳”之首,古称东岳,别称岱宗、岱岳,与南岳(在湖南) 衡山 、西岳(在陕西) 华山 、北岳(在山西)恒山 、中岳(在河南)嵩山并称五岳。有“中华国山”、“天下第一山”之美誉,位于山东泰安,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主体在泰安市城北,总面积436平方公里,海拔1524米。北距“泉城”济南60公里,南去孔子故乡 曲阜 70公里,交通十分方便。泰山为五岳之首。 泰山自然景观独步天下,旭日东升、晚霞夕照、黄河玉带、云海玉盘被称为泰山四绝。泰山还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泰山也受到历代文人的礼赞,山上留有上千处题咏刻石,使之成为我国文化艺术的宝库。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
桐城派及作者 《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姚鼐(1732—1815),字姬传,清代桐城(今属安徽)人,因书斋名惜抱轩而被人称为“惜抱先生”。清代杰出的散文家,桐城派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曾任刑部郎中、《四库全书》纂修官等。乾隆三十九年(1774)辞官,就在这一年辞别京师南下途中登上泰山,写了《登泰山记》。其后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南京钟山等书院四十年。
姚鼐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作品多为诗序、碑传之类。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是桐城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著有《惜抱轩全集》,他所编的《古文辞类纂》在近代是一部家传户诵的文章总集。 桐城派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对于散文创作有一套完整的理论和鲜明的主张,其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櫆和姚鼐继承并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因这三人都是桐城人,又都以古文辞著名,世称桐城派)。桐城派的文章,内容多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条理清晰,简明达意。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代表作品如方苞的《送左未生南归序》《武季子哀辞》、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文体知识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叙事、写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课内学过的作品有:《核舟记》(明朝魏学洢)、《小石潭记》(唐朝柳宗元)、《岳阳楼记》(宋朝范仲淹)、《醉翁亭记》(宋朝欧阳修)和《登泰山记》(清朝姚鼐)。
读文正音
汶( )水 南麓( ) 砌石( ) 磴( ) 徂徕( ) 晦日( ) 绛皓( ) 若偻( ) 石罅( ) 膝盖( ) 樗蒱( )
wèn
lù
qì
dèng
huì
jiàng
lǚ
xià
xī
chū pú
cú lái
贰
文本研读
GUO CHAO
每段内容
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 峰——日观峰的位置。第二段: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登山的过程第三段:观日出的过程和日出时雄浑壮丽的景象第四段:写泰山的古迹(建筑群和石刻)第五段:总写泰山的景物特征和冬季景色的特点最后 一句“桐城姚鼐记”,交代作者,这是游记常见格式
思路
交待泰山位置
记述登山过程
描绘日出美景
返记人文景观
补写自然景观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理解文意·第一段
泰山之 阳,汶水西流;其 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 其南北 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南面
名作状,向西
北面
名作状,向东
山南面山谷的水
山北面山谷的水
在
分界
判断句
明确: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最高处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代词,指泰山
结构助词,的
代词,代阳谷和阴谷
一、概括介绍地理形势
{{
南北分流
南北分界
最高之处
汶和济
古长城
日观峰
点
线
面
(为下文写观日出埋下伏笔)
北面
南面
东
西
东
阳,山南水北谓之阳。阴:山北水南谓之阴。
思考:这是从什么视角去写泰山?“皆”字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明确:俯瞰的视角。特点雄浑,不是云沾雾罩的空灵。“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的两个“皆”字,顿挫有力,把泰山的水景由两条河铺开成面写去,点出了众多支流纵横交叉、终归一河的景色。
理解文意·第二段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在
从
界限
古义:到达;今义:重提另一件事
这
山脚
我
乘,冒着
明确:我在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从京城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长清两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越过长城的界限,到达泰安。这月丁未日,我同知府朱孝纯字子颍的从南面的山脚上山。
经过
理解文意·第二段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沿着,顺着
台阶,石阶
山顶
少于,形作动
山名
再,又
明确:四十五里长的路上,都是石头砌的台阶,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个山谷。(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起初沿着(中谷)进山,路不到一半,越过中岭,又沿着西面的山谷走,就到了山顶。
遂:相当于“而”,表顺承,翻译成“就”
通“又”
所说的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 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 几不可登。及 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称
判断句
石阶
几乎
已经
背,覆盖
像门槛一样
横,挡
名作动,照亮
停留
到达
句末助词,无实义。
等到
表顺承
……的样子
明确:古时登泰山,是沿着东面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现在(我)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人们都叫它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半山腰处停留的云雾就像一条飘带。
所+v:……的地方
夕阳
省略主语“雪”
定语后置句,者是标志
北面
南面
游记路线
自
乘
历
至
由
登
循
越
循
至
第二段:写登泰山的经过,重点写登泰山的艰难,以及登顶后雄浑开阔的景象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此段中的几个动词“乘、历、穿、越、至于”蝉联而下,告诉给我们哪些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 “乘”“历”“穿”“越”“至”五个动词,把作者从京师去泰安的季节、路程和地形交代得清清楚楚。②表现了旅途的艰苦。“乘风雪”的“乘”字,渲染了风狂雪紧的隆冬景象和风雪的巨大威力。③作者的形象特点:风尘仆仆,不辞辛苦,登山的心情迫切。
京师
泰安
南麓
中谷
中岭(天门)
西谷
山巅
乘、历、穿、越
由
循
越
复循
遂至
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
作者为什么写东谷?
交代“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以及东谷这条“余所不至”之路,实则别有深意。三条路,既是姚鼐登山时面临的抉择,也象征着他当下面临的人生抉择。
作者描写山顶上的景色时,描写了哪几幅图景?
作者描写这两幅图景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动静结合、拟人、比喻手法:“负”字以动写静,显出雪的厚度,又以拟人手法,使雪山奕奕传神。“烛”字名词活用为动词,显出雪光的亮度,写出日光和雪光相映的奇景。“居雾”以静写动,写出雾的轻,呈停聚不动的状态。“若带”比喻,写出云雾的具体形状,烘托出泰山的高峻雄伟。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壮观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 )
雄浑
半山居雾若带然
飘逸——高峻
登山经过
{{
先写:
京师
泰安
再写:
山麓
山顶
路程:
四十五里
(远)
石级:
七千有余
(高)
路线:
中谷—西谷—山巅
(险)
最后顶景
{{
苍山负雪~
晚日照城郭~
半山居雾若带
(壮阔)
(雄浑)
(高峻)
理解文意·第三段
戊申晦, 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等待
弥漫
依稀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望:阴历每月十五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五更
省略句,省略主语(余)
从
明确:戊申日月底这一天,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立着的东西,那是山峰
定语后置句、判断句
理解文意·第三段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 之。 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 驳色,而皆若偻。
天边
代词,指泰山
升起
承托
有的人
有的
或红或白
一会儿
同“彩”
回头看
杂
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
明确:天边的云中有一线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起来了,颜色纯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到,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判断句
第三段主要写什么?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泰山日出胜景?
“白若摴蒱”
“正赤如丹”
比喻、拟人手法
主要写山顶观日出
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了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图画
比喻、拟人手法:“白若摴蒱”“正赤如丹”用比喻写色彩;“绛皓驳色”写色彩,抓住了时令特点(山上都是积雪,故而被日光照着的地方是红色,未被照着的地方是白色);“而皆若偻”以拟人手法烘托出日观峰凌驾于群峰之上的雄伟气势。
日出的景象瞬时变幻,难以描摹。但姚鼐把日出的场面描写得十分壮观,达到了应有的艺术高度。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日出前
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五鼓,坐日观亭,待日出。
参天的山小若樗蒱写出日观峰之高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日出时
作者敏锐觉察色彩瞬息万变给人震撼之感
日出时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
把东海作为日出的背景,让日出更加雄浑壮观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日出后
红白相间,明暗交错,空间广阔而立体
五鼓
大风扬积雪击面
足下皆云漫
稍
山:白若樗蒲
云:一线异彩
须臾
五彩
日上
日:正赤如丹
海:红光动摇承之
回视
色:绛皓驳色
山:而皆若偻
日出前
日出时
日出后
色彩点染 — 绚丽壮美
动静结合 — 拟人比喻
泰山日出图
理解文意·第四段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这
模糊或缺失
偏僻
在
赶不上
明确: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庙。皇帝的行宫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天看见途中路两旁刻写的石碑。是从唐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至于偏僻不在路边的石碑,都没来得及去看。
第四段写了哪些人文景观?有什么作用?
表现泰山的古老风貌和悠久的历史,突出其作为文化宝库的作用。
岱祠
理解文意·第五六段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交代游人,游记常见格式
明确: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整的、方正的,很少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到处是冰雪,没有瀑布溪水,也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到日观峰几里以内没有什么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缝隙
青黑色
声音和踪迹
到
古义:平形的、方形的今义:面积的单位
圆形的
瀑布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研读课文
1.从第五段中找出泰山“三多三少三无”的自然景观。
“三多”:
“三少”:
多(石)、石多(平方)、多(松);
“三无”:
少(土)、〈石〉(少圜)、少(杂树);
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
紧扣时令特点,写出了泰山有别于其他山脉的特征,突出了泰山峻峭苍劲特点和泰山之冬的精美。
写作特点
1、抓住特征巧妙烘托 本文对景物很少直接描写,而是抓住景物特征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例如:写泰山高峻,主要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和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作者在严寒中登山,全文无一“寒”字,但“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都足以使人想出寒冷的程度。
2、动静结合,善用修辞 泰山冬季本是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照蓝天的一片静景,但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变静为动,一洗寒冬游山的孤寂之感:“苍山负雪,明烛南天。” 泰山高耸入云,山间云雾时聚时散,飘浮不定,实为动景,而作者将其描绘成一幅静态山水画,使人感受到一种特有的宁静气息:“半山居雾若带然。”
3、叙事简练,语言形象 全文仅六百多字,却充分表现了雪后泰山的特殊情趣,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例如: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用“山多石,少土……雪与人膝齐”寥寥数语便将泰山多石多松,冰雪覆盖的景色描绘出来了。写登山 情景,用“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不仅简洁,而且生动形象。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叙述作者与朋友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生动的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主旨
深研悟“雪”,理解哲理
经历风雪,不断攀登,以历绝美!
苍山负雪之美,雄浑壮丽之美,气象万千之美,这是眼中“自然之风雪”,自然之美。
乘雪赴山之美,兴奋无畏之美,豪迈洒脱之美,这是心中“人生之风雪”,人生之美。
“哲理之风雪”
登山临雪苍山因负雪而奇绝,人生因乘雪而精彩。心灵远游暂将心灵寄山雪,神与物契我自安。
泰山新生的红日是作者辞官之后开启新生命的信念、信心、决心和希望
苏轼:在矛盾中走向理性 旷达姚鼐:在激荡中走向淡定 自足
在山水中寄托了苏轼和姚鼐经历人生大转折时,复杂而深邃的思考和感悟。
寄山水以求突围
资料:(1)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6.23章(2)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王维《终南别业》(3)“士”作为国家根本利益的维护者、精神家园的守护者要完成其历史任务,就只能倾尽全力于理想人格的建构,把心灵的和谐、社会的和谐、宇宙的和谐融汇起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潘知常《中国美学精神》
为什么中国古代文人都不约而同地在山水中寻求生命困境的突围?
学习本文后,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提示:可从人生感悟角度来思考)一、志当存高远,敢于迎难而上。二、在知识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现的景色就越壮阔。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有志者、非有力者、非有情者而不能至,不能悟也。 四、不经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要想得到美的感受,非付出艰辛的代价不可。 五、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才能驱散心灵的阴霾。
一、通假字
1.须臾成五采 受,同“彩”2.多平方,少圜 圜,同“圆”
二、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古义:到达;今义:介词,表示另提一事2.石苍黑色,多平方古义:方方正正的今义:面积的单位
三、一词多义
1.及(1)及既上(2)皆不及往(3)今所经中岭及山巅(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2.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2)余始循以入(3)自唐显庆以来
(介词,等到)
(赶得上,来得及)
(连词,和)
(介词,相当于“于”,在)
(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比不上)
(助词,与“来”连用,表示时间)
三、一词多义
3.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2)其远古刻尽漫失4.当(1)当其南北分者(2)崖限当道者5.或(1)或曰,此东海也(2)或得日或否(3)云霞明灭或可睹
(动词,弥漫)
(形容词,模糊)
(介词,在)
(动词,挡着)
(有的人)
(有的)
(有时)
四、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2.济水东流3.崖限当道者4.明烛天南1.当其南分者,古长城也2.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3.崖限当道者4.余始循以入5.生石罅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名词作动词,照亮)
五、特殊句式
(判断句,“……也”表判断)
( “……也”表判断)
( 定语后置句)
(省略句,省略宾语“中谷”)
(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判断句,“……也”表判断)
与子颍坐日观亭
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
(省略句,省略主语(余))
(定语后置句、判断句)
或曰,此东海也
(判断句)
叁
拓展延伸
GUO CHAO
阅读下面的文字,比较与本文描写日出的异同。 秋未冬初,星皎云净,夜色空濛如縠,村鸡鸣,曙光生。登日观,注目久待,苦日不至。 才一转瞬,忽露半体若月弦,其色殷红,光乃不曜,终为一轮而上腾,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 上黄白,下赤紫,作薄蚀状。又次如葫芦、罍瓶之倒置,最后如炬之烬。盖其初为海气所蒙,蝉蜕即尽,然后全体昭融,光芒四射。云跃前却,若危船颠浪,心为震荡。其下积雾,色正黑。俄而重雾之下,忽出白练,长可竞天,殆海水也。
相同点:二者皆按时间顺序写了日出的动态过程,都注重景物色彩的瞬息变幻,动静结合,都采用了烘托的艺术手法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不同点:课文善于用侧面烘托手法,孔文侧重从正面直接描摹。课文侧重日出前后的色彩变化,孔文侧重于日出时的形态变化。孔文对景观成因作了解释,课文没有这一层。孔文采用了博喻绘形绘色,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课文中的比喻没有孔文丰富。……
感谢您的观赏
GUO CHAO SHANG YE JI HUA SHU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课文ppt课件,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山南水北,名作状向西,判断句,通“又”,所说的,形作名雪光,脊背弯曲的样子,文言知识,二通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集体备课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桐城派,交待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第1段,总结第1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16.2* 登泰山记完美版ppt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情境任务,首先选定时间,其三设计路线,其五介绍景观,一泰山夕照图,参考示例,苍山负雪,日照城郭,日出前,日出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