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单元专题卷(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01 燃烧和灭火(含实验)
展开这是一份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01 燃烧和灭火(含实验),共11页。
化学人教版9年级
化学人教版9年级上册第7单元专题卷
专题01 燃烧和灭火(含实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Ⅰ卷 选择题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组混合气体中,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CH4和O2 B.H2和CO C.CO2和CH4 D.CO2和O2
2.下列场所通常需要备有防爆器材和设立安全措施的是( )
①化工厂;②煤矿矿井;③汽油加油站;④面粉加工厂.
A.仅①②③ B.仅①②④ C.仅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满CO2的集气瓶中,镁条可以继续燃烧,反应结束后,瓶内壁附着黑色颗粒,瓶底出现白色物质.对此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不适用于金属镁着火
B.黑色颗粒可能是碳
C.白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镁
D.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
4.下列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动植物的呼吸 B.食物的腐烂
C.醋的酿造 D.酒精的燃烧
5.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的是( )
A.易燃易爆药品直接放在火源旁边
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加热时试管口朝向自己
D.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抹布扑灭
6.通常情况下,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如图所示的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燃烧与温度有关的是( )
A.②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7.生活中有人通过宽放飞机孔明灯(如图)祈福.孔明灯燃烧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介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不会被点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孔明灯升空是因为产生的气体温度,密度变小,小于空气密度
B.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灯罩不是可燃物
C.灯罩没有燃烧是因为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放飞机孔明灯应避开加油站、机场、森林等易爆场地
8.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 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9.野炊时,小阳发现火焰很小,他将木柴架空一些后,火焰变大,架空的目的是( )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便于更直观的观察火焰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爆炸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面粉厂要禁止烟火,以防发生爆炸事故
B.空气使蜡烛剧烈燃烧导致爆炸
C.发生爆炸后容器内温度升高、氧气不充分蜡烛熄灭
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1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携带的物品是( )
A.纸巾 B.鞭炮 C.汽油 D.酒精
12.高铁车厢内禁止吸烟须张贴的标志是( )
A. B. C. D.
13.浓氨水用途广泛,具有腐蚀性。浓氨水试剂瓶上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14.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C.图书资料灭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书写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物中只要有气体生成就必须注明“↑”符号
15.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实验如图所示。对该实验结论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D.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16.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
A.锅内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高压水枪喷水灭火
C.煤气灶起火,关闭阀门 D.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17.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如图甲,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B.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
C.由图乙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
D.发现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开关,再关闭阀门
18.在2019年国际超级计算大会(ISC)公布的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中,我国的神威太湖之光以12.5亿亿次每秒的浮点运算速度位列全球第三。假如你是神威太湖之光超算中心工作人员,遇到操作室内突然发生火情,最好选择以下哪种方式灭火( )
A.直接用水泼 B.干粉灭火器
C.水基型灭火器 D.二氧化碳灭火器
19.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20.消防安全,人人有责。下列有关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提灭火器时,手靠近瓶口,容易提起
B.拔保险销时,放开手柄,有利于拔出
C.用力压手柄时,手靠近瓶口,容易压下
D.对准火源根部扫射,灭火物质覆盖可燃物,快速灭火
第Ⅱ卷 非选择题
21.燃料不充分燃烧有很多危害,要想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考虑 。(写2点)
22.干粉灭火器中干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NaHCO3),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燃烧木材,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更旺,原因是 ;若家中煤气泄漏,应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
23.2022年9月16日下午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荷花园电信大楼外墙起火,大火从5楼西外墙烧起,火借风势,保温板迅速燃烧起来,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保温板为火灾的发生提供了 。据报道消防安全系统方面,机房区域采用管网气体灭火为主,手提灭火器(二氧化碳为主)为辅,下午16:30左右明火已被扑灭,二氧化碳能灭火是因为它具有 的化学性质。
24.学好化学,科学防疫,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到校后消毒,过氧乙酸是一种有效的新型冠状病毒消毒试剂,教室里喷洒后,同学们能够闻到特殊气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2)用于手部消毒的医用酒精是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
①酒精C2H5OH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用酒精消毒时,要注意安全,远离火源,酒精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
②储存酒精的仓库,要张贴的安全标志是 (填字母序号)。
25.“燃烧和灭火”与人类生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
(1)图1中,消防员用高压水枪灭火的原理是 。
(2)图2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的原因 。
(3)图3是研究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通过打气筒得到的压缩空气将小罐中的适量面粉吹满整个容器,面粉在容器内迅速燃烧,发生了爆炸。这一现象表明了燃烧的剧烈程度与 有关。
(4)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的 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5)粗盐中含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如图4某同学自制的简易净水器中放置物质的顺序错误,使净水效果不理想,请按由上到下的顺序重新排列 (填字母),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6.火的使用极大地推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火的肆虐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很大的危害。
(1)五十多万年前的北京猿人使用自然火时,需要不断地向火焰中添加木柴和兽骨,从燃烧的条件分析,“木柴和兽骨”是 。
(2)用如图装置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当电炉升温到260℃的过程中,观察到①③燃烧,②④不燃烧。通过对比②和③,可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无烟煤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
(3)现代人已经能利用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对食物进行加工。炒菜时若不小心把油锅弄着了火,可以迅速盖上锅盖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
27.燃烧是人类利用最早的化学反应之一,但燃烧控制不当会引起火灾。
(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 和 。
(2)灭火器常用于处理小规模火灾。常见的灭火器包括泡沫灭火器、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泡沫,覆盖在可燃物表面,使火焰熄灭。其灭火的原理: 。
②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中存储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时喷出。该种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等的初起火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时会吸收大量的热,使用时要防止冻伤手
B.二氧化碳常温下为气体,不会弄湿或损坏图书、设备等
C.液体二氧化碳灭火器的灭火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28.用如图装置(夹持仪器略去)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
【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P2O5能与H2O反应。
实验过程:
①通入N2,将W管右侧部分放入热水中,a、b处白磷均不燃烧;
②通入空气,a处白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
(1)对比实验①,②中b处白磷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对比实验②中a,b处白磷的现象,说明燃烧的条件是 。
(2)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湿棉花可以吸收白烟
B.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
C.实验中的白磷可以换成红磷
参考答案
1.A
2.D
3.C
4.D
5.D
6.A
7.B
8.C
9.D
10.B
11.A
12.B
13.C
14.D
15.A
16.C
17.C
18.D
19.B
20.C
21.一是燃烧时要有足够多的氧气,二是燃料要与空气(氧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2.2NaHCO3△¯Na2CO3+CO2↑+H2O;增大木材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23.可燃物;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4.(1)分子在不断运动
(2)①.C2H5OH+O2→点燃CO2+H2O; ②.D。
25.(1)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打开门窗后增加了空气的流通,提高了室内的氧气浓度;
(3)可燃物的浓度是否达到爆炸极限;
(4)肥皂水;煮沸;
(5)CDAB;混合物。
26.(1)可燃物;
(2)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无烟煤的着火点;
(3)隔绝氧气。
27.(1)①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提供热量;隔绝氧气;
(2)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AB。
28.(1)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A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