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上语文 12《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课件+教案+导学案)
展开第12课 与朱元思书(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1.根据阅读提示和注释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
2.掌握课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句式。
3.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的审美情趣。
搜集有关富春江的图片和古诗词,课上与同学们分享。
一、自主学习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
吴均(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zhāng)(今浙江安吉)人。他曾任奉朝请(一种安置闲散官员的官职),长于史学,也擅诗文,其小品书札以写景见长,诗亦清新流丽。《梁书》本传说:“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教之,谓为‘吴均体’。”著有《吴朝请集》,另有小说《续齐谐记》。
《与朱元思书》出自作者与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天书《艺又天聚》。这本书在选辑作品时,往往根据不同专题的要求进行摘录。因此,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均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但这段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文字,却成为一篇独立的小品文,传诵至今。
2.知识链接。
骈体文又称骈文,滥觞于东汉班固、蔡邕等人,到魏晋时正式形成,于南北朝达到全盛。中唐以后,由于韩愈、柳宗元提倡“古文”,骈体文在“文”中的主导地位才被古文所代替。
骈体文在语言上有三个特点。第一,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两马并驾叫作骈,两人在一起叫作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也可以说就是对仗。第二,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这与对仗有关,在对仗时,应以平对仄,仄对平。这对后来格律诗有较大影响。第三,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古人文章、言论中的词句、故实;藻饰是指追求华丽的辞藻。
二、合作探究
1.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
(1)听《与朱元思书》范读音频,留意文章的停顿处,可根据范读音频在教材上做标记。
(2)自由朗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
2.疏通文意。
(1)理解《与朱元思书》中的重难点文言词语,掌握本课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
(2)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3.梳理描写内容。
再次朗读课文,梳理本文的结构,找出总领全文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