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21课《创造宣言》(课件) 课件 5 次下载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课件) 课件 4 次下载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课件) 课件 8 次下载
- 《行香子》(树绕村庄)(课件) 课件 7 次下载
- 第23课《范进中举》(课件) 课件 3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获奖ppt课件
展开咸阳,今属陕西。咸阳旧城在西安市西北,汉时称长安,秦汉两朝在此建都。隋朝时向东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师长安。唐代咸阳城隔渭水与新都长安相望。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晚年归润州丁卯桥村舍闲居,自编诗集《丁卯集》,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创作以登临怀古见长。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称。
此诗大约是许浑于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所写。此时大唐王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政治非常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一般以古代历史事件或古代人物为题材,或借古讽今,或寄寓个人怀才不遇的感伤,或表达昔盛今衰的兴替之感。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由于多写古人往事,且多用典故,手法委婉。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咸阳城东楼 许浑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登上百尺高楼,引起我万里乡愁,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故乡水中的小洲。
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到慈福寺的后面,山雨即将来临,狂风吹满咸阳楼。
秦汉宫苑,一片荒凉,鸟儿落入乱草之中,秋蝉在枯黄的树叶间鸣叫。
我们这些过客还是不要追问秦汉灭亡之事,故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去。
这里指咸阳城南的慈福寺
1.首联讲了什么内容?“一上”“万里”“愁”三个词有何作用?
诗人一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极目远眺,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故乡长江中的小洲。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一上”表明触发诗人情感时间之短。“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广大,“一上”对应“万里”,有力地表现出愁绪的突兀而浓厚。“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以“愁”开篇,其后交代愁的缘由。
2、“山雨欲来风满楼”可谓“绝妙好词”, 试从内容角度赏析。
“山雨欲来风满楼”,既描写了山雨将至、风声满楼的自然景象,又暗喻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一语双关,寓意深远。它淋漓尽致而又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此句常用来比喻重大事件发生前的紧张气氛,是千古传咏的名句。
3、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通过视觉和听觉强调过去的秦汉宫苑,现今只是绿芜遍地,黄叶满林,唯有鸟蝉不识兴亡,依然如故,渲染出一个萧条凄凉的氛围,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今昔对比,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4.试赏析尾联中的“莫问”“流”。
“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实乃令人思索之语,它让读者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反思历史的教训。 “流”字,则暗示了对晚唐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入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怀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5、根据《咸阳城东楼》内容,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①官宦在外,思念家乡; ② 国势动荡,危机四伏; ③ 江山依旧,世事沧桑。
首联:首句扣题,抒情写景。 颔联:晚眺远景,寓意深远。 颈联:晚眺近景,虚实结合。 尾联:尾联作结,融情于景。
思乡之情以及对家国衰败、历史沧桑的无限感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说课课件ppt,共1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当堂检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示范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示范课ppt课件,文件包含九上咸阳城东楼同步课件ppt、咸阳城东楼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曲第65首咸阳城东楼课时教学课件: 这是一份中考语文复习古诗词曲第65首咸阳城东楼课时教学课件,共1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文学常识,写作背景,重点注释,作品主旨,理解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