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人教部编版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二)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展开咸 阳 城 东 楼
课题: 咸阳城东楼
| 课型 | 精讲 |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律诗基本特征,熟悉诗歌的内容。 2、学习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表达的效果。 3、知人论世,体会诗人的忧国情思。 | ||
教学重难点: 4、学习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 |||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导入
二、初读 质疑
三、再读 交流
四、巩固提升 | 从电影《妖猫传》说起引出杨贵妃的悲剧,让学生一起感受唐朝自安史之乱后走上的风雨飘摇的时代特征。
1、作者简介 许浑(?—858)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丹阳人。公元832年进士及第,先后任当涂、太平令,因病免。历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著有《丁卯集》。其诗皆近体,五七律尤多,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即所谓“丁卯体”。诗多写“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讽。 2、写作背景 诗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来,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意蕴别致的七律。
1、熟读诗歌。 2、分析“一上高楼万里愁”的“愁”含义和作用。
3、颔联中写了哪几种自然现象?请分别描述之。 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渐薄远山,夕阳仿佛靠近慈福寺阁而落。就在这夕照图初展丽景之际,蓦然冷风乍起,咸阳西楼顿时沐浴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
4、简要赏析《咸阳城东楼》颈联的表达效果。
愁更愁:历史王朝的更替,世事难料,人生无常。
类似表达: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登金陵凤凰台》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
6、怎样理解这个“流”字? 渭水无语东流,不会为任何事物而改变停留,有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无情之意。这里暗示出大唐风雨飘摇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融铸着诗人相思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
作业布置: 1、发挥想象,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场景描写成200字左右的作文片段。 2、熟背全诗。
|
进入情境
积累
诵读
讨论展示
|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故乡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咸阳城东楼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披文入情,体悟情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