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巩固练习
展开第三章 第二节
【A基础培优练】
时间:40分钟 总分:65分
(知识点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知识点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知识点1、2](2022年湖南邵阳月考)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
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天空呈蓝色而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 )
A.折射和反射 B.散射和反射
C.折射和散射 D.反射和散射
2.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 )
A.辐射A增强 B.辐射C减弱
C.辐射D增强 D.辐射B增强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天空呈蓝色的原因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更容易被大气散射;云层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各波段的可见光都可被反射,所以云层呈现白色。第2题,冬季农民人为制造烟幕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A为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
[知识点1]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反射作用主要发生在(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大气对可见光吸收较少
D.大气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部分
【答案】3.A 4.D
【解析】第3题,对太阳辐射起反射作用的主要是大气中的水汽和颗粒较大的尘埃,而水汽和尘埃主要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也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大气中,对应图中①层。第4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辐射,二氧化碳、水汽等吸收红外辐射,除一部分的可见光被阻挡、反射、吸收外,绝大部分的可见光能够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面。
[知识点1](2022年浙江宁波期末联考)在夏季,对新疆某绿洲以及周边的沙漠地区的地温进行测量,会发现沙漠整日温度高于绿洲的现象。下图为某日绿洲与沙漠的温度变化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在图示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正午沙漠的大气逆辐射最强 ②日落绿洲的大气逆辐射最强 ③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 ④6时左右绿洲地面辐射最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的主要原因是( )
①白天温度高,积累热量多 ②夜间蒸发(腾)少,带走热量少 ③夜间空气湿度小,吸收地面辐射少 ④夜间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答案】5.D 6.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沙漠温度最高时是17时左右,温度越高,物体辐射能力越强,因此沙漠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是17时左右,①错误;绿洲温度最高时是13时左右,因此绿洲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是13时左右,②错误;物体温度越低,辐射能力越弱,读图可知,上午绿洲温度低于沙漠,因此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③正确;6时左右绿洲温度最低,因此6时左右绿洲地面辐射最弱,④正确。第6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沙漠温度高,积累热量多,且沙漠中植物少,夜间蒸发(腾)少,带走热量少,使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①②正确。夜间沙漠中空气湿度小,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最后可能会导致沙漠地表温度低于绿洲温度,与题意不符,③④错误。
[知识点2]《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煴(注: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7~8题。
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④→③
8.“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主要原因是( )
A.多雨的夜晚,云层反射地面辐射,气温降幅大
B.晴朗的夜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
C.北方的冷空气加速地面蒸发,增强地面辐射
D.雨后的夜晚,空气湿度大,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答案】7.B 8.B
【解析】第7题,根据示意图判断①为进入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形象地概括为“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据此可判断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①→②→④。第8题,“天雨新晴”表示天气转晴,大气中云量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逆辐射较弱,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的能量多,降温快,加上“北风寒彻”,即受冷气流的影响,地表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地面凝结成霜,导致“是夜必霜”。
[知识点1、2](2022年江苏扬州期末)近年来,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是主要原因之一。图甲为二氧化碳增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根据该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读图,完成第9~10题。
甲 乙
9.二氧化碳在增强温室效应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
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
C.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
D.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10.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 )
A.将实验玻璃瓶悬空放置 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
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 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
【答案】9.A 10.B
【解析】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所以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A项正确;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烃,不是二氧化碳。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瓶子悬空放置,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减弱了实验效果,A项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可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强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项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项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发生变化,D项错误。
[知识点2](2022年陕西宝鸡期末)通常,水汽受蒸发作用由地表升至空中,当两个下垫面湿度不同,又有水平气流通过时,出现湿度大的气流流动到湿度小的地方的情况,导致湿度小的地方下面湿度高,上面湿度低,水汽凝结向地表或土壤输送,此现象被称为逆湿现象。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地区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下列选项中,易发生逆湿现象的是( )
A.荒漠中心 B.绿洲中心
C.湖区绿洲边缘的荒漠 D.腾格里沙漠边缘绿洲
12.下列选项中,易形成逆湿现象的时段是( )
A.晴朗无风的白天 B.晴朗无风的夜晚
C.多云大风的白天 D.多云大风的夜晚
13.干旱、半干旱地区出现逆湿现象,可以( )
A.增加降水 B.改善土壤墒情
C.加剧干旱 D.增加大气湿度
【答案】11.C 12.B 13.B
【解析】第11题,从材料可知,逆湿现象是指两个下垫面湿度不同,又有水平气流通过时,出现湿度大的气流流动到湿度小的地方的情况。绿洲湿度较大,荒漠湿度较小,绿洲边缘的荒漠容易受到绿洲的湿空气影响,形成逆湿现象,C项正确。第12题,从夏季逆湿出现概率图可知,夜间逆湿出现概率大,A、C项错误;晴朗的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夜间降温幅度大,水汽容易凝结,B项正确,D项错误。第13题,由材料可知,逆湿现象发生时水汽凝结向地表或土壤输送,可改善土壤墒情,B项正确;逆湿现象不能增加降水,A项错误;逆湿现象发生时水汽凝结向地表或土壤输送,使土壤湿润,减轻干旱,C项错误;会加大土壤湿度,D项错误。
[知识点1、2]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完成第14~15题。
14.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15.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作用差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答案】14.C 15.D
【解析】第14题,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较多,越往上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因此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故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第15题,b处地势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①错误;b处因为吸收的太阳辐射多,故地面辐射强,②错误;b处大气稀薄,因而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散失到宇宙空间中的地面辐射多,③正确;b处大气稀薄,因此大气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弱,④正确。
二、非选择题(20分)
16.[知识点1、2]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图中字母A表示______,B表示______,C表示______,D表示______。(填数字)(4分)
①大气和地面的反射 ②地面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③大气辐射射向宇宙空间 ④太阳辐射
(2)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
(3)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
(4)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4分)
(5)秋冬季节,农民往往通过在田边燃烧大量的湿草来防御寒潮,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4分)
【答案】(1)① ④ ② ③
(2)晴朗的夜间少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下降快 丙
(3)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 甲
(4)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面 乙
(5)燃烧湿草可以产生大量的浓烟,浓烟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然后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从而使地面辐射热量损失减少,降温减慢,减少寒潮造成的损失。
【B素养提升练】
(2021年广东深圳期中)诗句“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是古人对霜降时节景观的描述。据此完成第1~2题。
1.诗中描述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 )
A.多云的黄昏 B.多云的夜晚
C.晴朗的凌晨 D.晴朗的午后
2.诗中景观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弱 B.地面辐射弱
C.地面反射弱 D.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诗中描写的是霜降时节景观,夜晚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易形成霜,日出前气温降至最低,此时霜最明显。晴天大气逆辐射较弱,夜晚降温幅度较大,有利于霜的形成,故诗中的景观最有可能出现在晴朗的凌晨,C项正确。第2题,由上题可知,霜的形成与夜晚气温下降有关,大气逆辐射弱时,保温作用较差,降温幅度大,有利于霜的形成,D项正确。
青藏高原上的人习惯穿露一只胳膊的不对称大袍,服饰的特点是腰部宽松、两只长袖可触及地面,如图甲。图乙为大气主要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3~4题。
甲 乙
3.不对称是图甲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 )
A.山峰多冰川 B.昼夜温差大
C.草原面积广 D.高原光照强
4.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 )
A.②强、④弱 B.①弱、③强
C.①强、②弱 D.③弱、④强
【答案】3.B 4.A
【解析】第3题,不对称是图甲中民族服饰的重要特点,这主要是受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影响而形成的,形成这一特点的地理原因是昼夜温差大。中午天热,脱一只袖子;晚上天冷,再穿上。第4题,图乙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与四川盆地相比,青藏高原空气稀薄,受热状况的突出特征是②强、④弱、③强,①没有差异。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课后作业题,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该学生拍摄的“最美天空”出现在,诗句描写的景色大约出现在,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课后作业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课后作业题,共9页。
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热力环流随堂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甲图中①②③④四处气温最高的是,据图文材料可知,此时,下列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