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学习和观测,认识到不同区域之间热量的差异原因、不同区域之间风的形成以及风力大小的变化原因,从而更好的对区域进行认知。
人地协调观:了解各种大气的相关现象的原理及与人类的关系,如如何利用海陆风进行发电、如何利用山谷风原理解释盆地山谷多夜雨等。让学生通过学习,更加了解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从而加深对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
综合思维:本节课需要利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让学生对学科的学习有一个综合性的串联和思考,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地理实践力:运用实验、观察等,学习大气的相关知识。比如热力环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做实验,探讨该原理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
难点:能够结合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相关现象;结合等压线图判定风向。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探究:读某地沥青路面、草地和近地面空气的温度对比图,并试着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1.在同一天内,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2.在同一天内,草地温度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3.沥青路面对城镇大气温度的影响有哪些?
【承转】我们同学们的回答是否正确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气的受热过程这一节,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就能找到正确的答案。
【提问】首先老师想请问同学们,我们知道,气温指的是大气的温度,大气需要吸收一定的热量才会具有一定的温度,能为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呢?
【承转】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应为近地面,那么太阳辐射在地球上的接收与转化需要经过几个环节呢?
【小结】太阳辐射能在地球上的接收与转化可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
(2)太阳辐射到达地表
(3)地面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再把热量传给大气
【合作探究1】太阳辐射到地球的总能量(100%)只有47%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表,那么减少了53%的太阳辐射能量哪去了?学生阅读教材P73-76,思考哪些作用会削弱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有明显的削弱作用,其中一种为吸收作用,大气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能吸收红外线。
【提问】吸收作用有什么特点?
【小结】吸收作用的特点:
具有选择性:平流层中臭氧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是吸收太阳辐射中波长较长的红外线。
到达地面的主要是可见光。
(3)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
【承转】既然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那还有一部分太阳辐射又是如何被损耗掉了呢?
【小结】除了吸收作用以外,反射和散射也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提问】能够反射太阳辐射的主要是哪些物质,反射作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小结】能反射太阳辐射的主要是云层和较大尘埃,反射特点:无选择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反射越强;大气中的杂质颗粒越大,反射能力越强。
【提问】能够散射太阳辐射的主要是哪些物质,散射作用又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小结】能散射太阳辐射的主要是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等,质点越小,散射选择性越强,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如天空呈蔚蓝色就是由于蓝紫光波长最短,最容易被散射。质点较大(较大尘埃、雾粒、小水滴)时,散射选择性不强,各种波长均被散射,如阴天天空呈灰白色。
【总结归纳】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已经知道了为什么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会被削弱,请同学们掌握反射、吸收和散射的特点。
【合作探究2】学生讨论、回答: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能不能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为什么太阳高度角大地表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多,而太阳高度角小地表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少呢?
【小结】太阳辐射能与纬度分布:纬度低—太阳辐射经过的大气路程短—大气对太阳毒蛇削弱少—地面得到能量多。
【学以致用】结合所学内容,试着回答教材P75活动题第1题关于晨昏蒙影的形成原因。
【小结】这种现象是由于大气散射引起的,日出前和日出后,太阳光虽然不能直接照射到地面,但可以射到地球的大气层,高层大气能够对太阳起散射作用,从而引起晨昏蒙影,在高纬度地区,每年有一段时间,当天的晨蒙影与前一天的昏蒙影相接出现白夜现象,纬度越高,白昼持续的时间越长。
【举一反三】结合所学内容,讨论完成教材P73探究题1、2 题。
霞是日出日落前后天空或云层上出现的彩光,由接近地平线的太阳光线经大气中尘埃水汽和空气分子散射后的剩余色光形成,可见光中,波长较长的红色光和橙色光不容易被大气散射,而波长较短的蓝色光和紫色光容易被大气散射,太阳越接近地平线水汽和尘埃等越多,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越明显,散射掉的蓝色光和紫色光越多,保留下来的红色光和橙色光越多,因此霞的色彩就越红。
大气中所含的水汽越多,朝霞晚霞的颜色就越红,朝霞说明,早晨天空有云彩存在,有较多的水汽,大气状态不十分稳定,随着太阳升高,热力作用增强,对流进一步发展,云也会进一步发展变化,容易造成阴雨天气而不便出行,相反,晚上由于太阳下山,大气状况逐渐趋于稳定,对流减弱,云也易于消散,天气一般,晴好有利于出行。
【承转】通过之前一系列的探讨,我们已经非常准确地掌握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那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否来解决在刚刚上课的时候我们所提出的问题了呢?如果还不能,请同学们看到教材P75-76活动题的第2题,并试着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
【小结】
1、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非常高,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比较高,海洋、深色土和耕地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较低。
2、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决于地面的性质和状态,一般来说,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浅色土壤小,潮湿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陆地表面的反射率为10%-50%,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95%,水面反射率随太阳高度角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
3、利用遥感传感器接收森林或草原的某一红外线波段数据,确定该时段森林或草原的面积范围,监测不同时间段该区域的红外线波段数据,即可判断森林或草原面积的动态变化情况。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三个问题:
1.在同一天内,沥青路面、草地的温度为什么不同?
2.在同一天内,草地温度与近地面空气温度的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
3.沥青路面对城镇大气温度的影响有哪些?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第2课时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第2课时教案设计</a>,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学生活动,自主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a href="/dl/tb_c40043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设计</a>,共4页。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a href="/dl/tb_c4004393_t8/?tag_id=27" target="_blank">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a>,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