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展开备课组名称
地理
周次
8
发言时间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
本周
教学内容
2.2大气受热过程
本周教学
内容分析
大气受热状态、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本周
教学目标
1.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加强区域认知能力
2.理解三个过程,两个作用
本周
教学重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本周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本周内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预设(一课时)
一、大气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
【教师】:上一章《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节,我们已经学习了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太阳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向地球输送能量的?
【学生】:电磁波。
【教师】:没错!其实,任何物体,只要温度高于绝对0度,都会向外放射电磁波。只是说,波长不一样。其中,最常见的电磁波就是“可见光”,可见光为什么分了7个色,就是由于波长不一样。同学们知道,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最短的是?
【学生】:波长最长的可见光是红光,最短的是紫光。
【教师】:(板书)比红光波长再长的就是“红外线”,比紫光波长再短的就是“紫外线”。辐射的波长与温度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辐射的能量越强; 物体的温度越低,辐射的波长越长,辐射的能量越弱!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师】:你们看这张波长示意图:波长比较长的,从可见光中的红光向外,红外线,微波(微波炉),无线电波(通信)等等;波长比较短的,能量强的。像紫外线(上节课提过,会导致皮肤癌、白内障等等疾病,对人体危害大),医院拍片用的x射线(只有骨骼),伽马射线(原子核,波长更短,能量更大)。
【教师】:太阳表面温度有6000多k,温度很高吧,能量巨大,所以,太阳辐射就属于短波辐射。
【教师】:那太阳短波辐射的能量集中在?(辐射能力最强的波长集中在哪个波段?)
【学生】:(思考)
【教师】:可见光。发光发亮,我们能看见。如果用数据来看,大家注意看“太阳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这幅图。图上0.4-0.8之间的属于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区,所以,可以看出太阳辐射能力最强的,辐射能力最高的是哪个区域?
【学生】:可见光区域。
【教师】:占了太阳总辐射能力的50%
【教师】:老师现在体温30多度,放的就不是可见光,要不然老师现在就是个明晃晃的大灯泡。但是,我现在也向外辐射电磁波,我这温度不高,就属于长波辐射,而且是红外线。注意观察生活:防疫的测温门,还有感应水龙头(接收到的是长波:红外线)。那么对应的,像地面20-30多度,向外辐射能量,属于长波辐射?还是短波辐射?
【学生】:长波辐射。
二、大气受热过程--大气的削弱作用
【教师】:继续。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太阳辐射从太阳表面发出来之后,从四面八方走了。太阳辐射要达到地球,要经过1.5亿千米(日地距离),但是很快,因为是太阳光,光速,那同学们知道太阳光到地球需要多长时间吗?
【学生】:(思考)
【教师】:8分多钟。太阳光(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这个过程,是直接就到达地面吗?
【学生】:不是。
【教师】:首先要经过大气吧。那太阳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的时候,大气这个时候对太阳辐射就有什么作用?
【学生】:削弱作用。
【教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吸收、反射和散射。大家把《学案》翻到32页。
【学生】:(翻书,认真笔记)
【教师】:其中,吸收有选择性的,主要是大气中(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但是它有没有吸收可见光(太阳辐射最主要的能量区)
【学生】:没有。
【教师】:所以,吸收具有选择性。依据大气中的成分(上节课学过的内容)。接着就是,反射,反射就没有选择性,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固体杂质)把太阳光反射出去,就包括可见光。所以,为什么阴天会感觉天更暗一点,就是大气反射了太阳光。还有一种形式,是散射。物理中我们说“光沿直线传播”,前提条件是:真空,或者均匀介质中。那大气是均匀介质吗?
【学生】:不是。
【教师】:当大气中有微小尘埃,水滴,冰晶。太阳光中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直接穿过大气,射向地面。而波长较短的紫光和蓝光很容易被悬浮在空中的微粒阻挡,光线在天空中散射到四面八方,所以,这就是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原因。但是如果大气中尘埃颗粒较大,这个时候就五选择性地散射各种波长。所以,阴天的天空是灰白色的。
【教师】:所以,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中,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就被大气层进行了削弱。也幸亏这削弱,地球生物避免太阳的直射,才得以生存。
【教师】:那我们接着这个削弱继续说。大气圈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强,到达地面的热量(或者说辐射)就越...?
【学生】:越少。
【教师】:请同学们继续看到《学案》32页,所以从时间变化来看,为什么一年之中夏天最热?一天之中正午最热?从全球纬度变化来看,为什么纬度越低,辐射越强?(一年之中,夏季;一天之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说明直射的路径越短,同样的能量,路径短的,是不是削弱的就相对少?):对应的部分请同学们课后再继续学习这部分。
三、大气受热过程--太阳暖大地
【教师】: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小部分(可见光区)能量被大气吸收(选择性),大部分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这个过程,我们就叫“太阳暖大地”。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四、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
【教师】:大部分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后,“暖大地”,大地怎么了?
【学生】:温度升高。
【教师】:所以,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就开始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也称为“地面辐射”。而且,地面向外辐射的这些能量,主要会被谁吸收?
【学生】:近地面大气。
【教师】:近地面大气(对流层)中含有大量的水汽和二氧化碳,水汽和二氧化碳对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对红外线长波辐射吸收性强,对短波辐射吸收弱。所以,大气增温的主要原因是地面对它的长波辐射,吸收了地面的热量。这个过程就称为“大地暖大气”。除了我们刚开始讲的“地球最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第二条结论“地面长波辐射是大气的最直接的能力来源”。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师】:刚刚提到,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短波辐射,所以,地面才能升温,进而主要向近地面大气辐射能量。那,当夜间没有太阳辐射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冷呢?
【学生】:(思考)
五、大气受热过程--大气暖大地
【教师】:前面讲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还有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教师】:“太阳暖大地”使得大地升温,大地升温的同时,“大地暖大气”,使得大气升温。大气升温,大气又会把热量传给地面,“返哺之恩”,一定程度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对地面就起到了保温作用。那么,大气升温后将热量传给地面的过程就叫做“大气逆辐射”,也是大气对大地实施的保温作用的过程。
【教师】:称为“大气还大地”。大气升温向外辐射,属于什么辐射?
【学生】:长波辐射。
【教师】:天气预报所播报的每天的空气温度,就是近地面大气的温度,适宜的温度,属于长波辐射。
六、大气受热过程--与人类活动
【教师】:大气受热过程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前面讲到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是蔚蓝色的?是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削弱作用中的一种形式),空中的尘埃比较小的时候。散射就具有选择性,会把波长较短的蓝紫光进行阻挡,散射的光导致天空呈现蔚蓝色。灰白色的天空,是空中尘埃颗粒比较大的时候,散射就没有选择性,任何波长都会进行散射,进而看见灰白色天空。——大气的削弱作用
【教师】:日出前后,傍晚时分为什么看见天空是红橙色的?黄昏时的太阳光斜着穿过大气层,光线在空气中走过的距离比白天远得多,容易分散的蓝光在离我们很远的途中就都散射掉了,几乎没有蓝光能进到我们的眼睛里。而红色的光却能跑得很远,经过大气层一直进到我们眼睛里,这样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红色的。也许你平时注意到,早晚太阳是红色的,当空气中灰尘特别多透过雾气看太阳和灯光时,也都是红色,这是因为蓝色在经过尘埃和水滴时散失,只有红光反射到我们眼睛里——太阳的削弱作用。
【教师】:晚秋和寒冬,像我国的中高纬地区,会出现霜冻现象。而且霜冻现象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首先晴朗说明云层不厚,晚秋和寒冬白天的太阳辐射本来就不强,加上夜晚云层不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又不强,地面热量散失,就容易出现霜冻现象。
【教师】:所以,劳动人民是聪明的。就通过焚烧秸秆,秸秆燃烧产物是草木灰(现在不允许,人为增加大气颗粒物,以对地面进行保温,或者建造大棚,都是预防霜冻。增强的是哪一环节?
【学生】:大气暖大地,大气逆辐射。
本周教学
内容“一科一辅”习题处理
【教师】:最后,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同学们注意听老师讲解大气受热过程的顺序,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学生】:(认真听讲)
【教师】:具有很高温度和能量的太阳,以短波辐射的形式向地球辐射能量,太阳辐射是地面最主要最根本的能量来源。到达地球表面的过程中,首先需要经过厚厚的大气层,大气通过吸收、反射和散射的形式,对太阳辐射进行了削弱。最终,太阳辐射的能量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被地面吸收,使得地面温度升高的过程,称为“太阳暖大地”。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又将其中的大部分能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传给近地面大气,使得近地面大气升温,这个过程称为“大地暖大气”。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直接的热源(能量来源)。大气受热后,又会把大部分能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地面,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进行了保温作用,这个过程称为“大气还大地”。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教师】:这就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全部,三个重要的阶段: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太阳暖大地的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了削弱作用。大气还大地的过程,就是大气对大地的保温作用。
本周教学内容中需集中讨论的疑难问题
大气受热过程;近地面大气直接、根本热源;大气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教学设计,共4页。
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湘教版 (2019)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内容,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质第1课时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质第1课时表格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