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一等奖作业ppt课件
展开5.2.3 社会行为 课型: 新授课
教 材 分 析 | 《社会行为》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动物的社会行为。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本节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社会行为的特征,二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让学生先观察教材的图片再讨论总结,易于学生接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教学手段,认真组织教学。 | |
教 学 目 标 | 1.知识与能力: (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 (2)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3)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观察和群体组织特点的总结,分工合作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逐步培养分析处理资料和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动物社会行为的了解,使学生能够以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命世界,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增强集体意识。 | |
重 难 点 |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重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重点) 3.“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难点) | |
教学过程 | (一)自主学习检测,激趣导入,激发热情
| 蜜蜂跳舞同巢工蜂通知蜜源存在的报信的一种形式。体表上剩下的花香,传递了蜜源植物的香味;蜜源距巢的距离超过100米时,就对重力方向保持一定的角度,先划直线,然后向右或左旋转,再恢复原来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直线与重力方向所成的角度,是从蜂巢来看太阳方向与食物方向所成的角度一致的。此外,跳舞的快慢及当时发出的断断续续的翅振动频率和距离成反比,藉此也传达了蜜源的距离。跳舞的延续时间越长,则表示蜜源越丰富,需要出动较多的工蜂。 |
(二)社会行为的特征——明确教学目标
| 1.以白蚁为例来掌握社会行为的特征(PPT展示) 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蚁后、蚁王、工蚁和兵蚁。,同学们对蚂蚁类群比较熟悉,有浓厚的兴趣。
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狒狒之间会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分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作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 从社会行为的组织和分工,又加上某些群体中等级,学生总结社会行为所具有的特征,提高学生分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 |
社会行为的特征: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 ||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 1.同样是肉食动物,虎是单独生活的,狼却往往集结成群捕食猎物,这两种动物的捕食方式各有什么优势和不足? 答:虎是强壮的捕食者,它有能力孤军奋战获得食物。它的感官敏锐、行动敏捷,有足够的耐心和爆发力,取食时用的是伏击战术。虽然单独作战胜算的可能性小一些,可一旦胜利就能独自享用食物。狼的耐力好,但单独获取食物的能力低于虎。因此集群捕食是狼的优势,因为这要比孤军奋战取胜的概率大得多,但得到的食物需要大家分享。 2.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首领”往往是年长者吗?为什么? 答:不是。在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 | |
(三)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明确教学目标
| 通过各种实例和学生一同分享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一种叫声,其他猴会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而它发现豹时会发出另外一种叫声,其他猴会立即爬上附近纤细的树枝;当它发现鹰在天空盘旋时,又会发出第三种声音,猴群就会聚集到树干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茂密的灌木丛。
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①找到食物时,小的就直接搬回去,大块食物搬不走,蚂蚁会在食物上留下标识食物的信息素,然后返回洞穴寻求帮助,但它会在途中留下信息素以便找到食物,如果你用手指或樟脑球等有其他气味的东西在它走过的路线抹一下,它会很难再找到原来的路线。 ②遇到同伴,蚂蚁会用触角触碰对方,提取气味,辨别敌友及传导信息。 ③遇到危险,有的蚂蚁会从尾部释放蚁酸,这是一种刺激性化学成分。一来可以刺激敌人的视觉和嗅觉,二来招呼同伴一起御敌。 以学生学习的信息交流的方式为背景,与学生一同来进行蚂蚁信息交流的方式的探究。 | |
探究:蚂蚁的通讯 ①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触角?还是两者都有呢? 答:蚂蚁的通讯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的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 ②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 答: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讯,蚂蚁的个体之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 ③在容器内放入少量清水的目的是什么? 答:让蚂蚁只能借助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从而把气味留在木条上。 | ||
(四)达标测评,总结延伸 | 1.下列动物群体中不具有社会行为的是(B) A.草原上生活的狮群 B.一群苍蝇 C.一个蚁穴的蚂蚁 D.同一蜂箱中的蜜蜂 2. 下列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的是(A) A.搬运食物的蚂蚁群 B.爆发蝗灾时的蝗虫群 C.麦地里啄食的麻雀群 D.叮在腐肉上的苍蝇群 3.2021年,一群亚洲象在云南迁徙,其中的一头小公象离群后变得特别有攻击性,这是由于离开了首领的约束。首领对小象的约束行为属于(C) A.繁殖行为 B.迁徙行为 C.社会行为 D.领域行为 4.人类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动物之间也有着独特的"语言"交流,下列行为中没有动物“语言”交流的是(D) A.蜜蜂跳舞 B.蚂蚁搬家 C.孔雀开屏 D.飞蛾扑火 5.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A.该行为有利于种族的生存和繁衍 B.群体内的成员间有明确分工 C.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D.群体内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6.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C) A.蜜蜂发现蜜源后跳圆形舞 B.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吸引异性 C.小动物听到老虎的叫声纷纷逃跑 D.母鸡发现老鹰“咯咯”叫,召唤小鸡 | |
(五)课下总结与拓展训练 | 反思学习,目标达成 | |
课后作业 |
板书设计
5.2.3 社会行为
一、社会行为的特征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二、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方式
- 动作
- 声音
- 气味
初中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学ppt课件,共1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黑猩猩,第三节社会行为,请思考,与后蚁交配,保护蚁穴,喂养其它蚁,有明确的分工,大象的交流,声音气味等,生物防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第三节 社会行为教案配套ppt课件,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营群体生活,成员间分工合作,社会行为概念,社会行为的特征,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蜜蜂群体,群体内有等级,狒狒的群体生活,“首领”享有的特权,“首领”应尽的义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生物人教版 (新课标)八年级上册第三节 社会行为优秀课件ppt,文件包含523社会行为第2课时教学课件pptx、523社会行为第2课时分层作业docx、523社会行为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523社会行为第2课时知识导学docx等4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