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第3节 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体验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过程和方法。
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水的组成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难点:通过水的组成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三、教学准备
教学PPT。
实验仪器与药品(试管、烧杯、电解水装置、电源、酒精灯、火柴、水、氢氧化钠溶液、小木条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环节一 创设情境
| 【讲述】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物质,人不可一日无水。那关于水的知识,你了解多少呢? 【提问】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哪些性质? 【过渡】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水是由哪种元素组成的呢?关于水组成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科学家们的观点吧。 【展示】展示PPT第4页。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阅读PPT了解三位科学家关于水的组成的探索。 【过渡】看来关于水的组成这个问题,也困扰了科学家很久。那水的组成到底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吧。 | 回答问题: 1.无色、无味的液体。2.有三态变化,在4 ℃ 时密度最大,密度为1 g/L,凝固点为0 ℃,沸点为100 ℃。
阅读PPT。 | 通过提问探测学生的上位知识,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接着又通过科学家探索水组成的故事,引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 |
环节二 新课讲解
| 一、 氢气的性质 【讲述】认识水的组成,是从氢气燃烧的实验开始的,那么氢气具有怎样的性质呢?请你查阅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1.氢气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2.氢气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回答一下氢气的物理性质。 【总结】氢气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追问】根据以上信息,推测可以用什么方法收集氢气? 【总结】利用氢气不溶于水的性质可采用排水法收集;利用氢气密度比空气小的性质,可采用向下排空气法进行收集。 【过渡】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下氢气的化学性质——可燃性。 【展示】展示氢气燃烧的视频。 【组织活动】请同学们观看氢气燃烧的视频,并进行交流,分析并写出氢气燃烧的现象和结论。 【交流讨论】现在老师请一名同学回答问题。 【总结】通过刚才的视频,我们发现氢气燃烧时的现象是: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结论:氢气可燃,燃烧产生水。 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提问】既然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那么如果将水分解,能得到氢气和氧气吗? |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并查阅资料。
给出答案: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观看氢气燃烧的视频,并交流讨论氢气燃烧的产物可能是水等。
回答问题。
倾听,并修正自己的观点。
倾听、思考、观察实验。 |
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
通过追问,培养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
帮助规范学生使用规范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和结论。
通过问题引出水的电解。 |
二、水的电解实验 【讲述】每个桌上都有一套组装好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在电解器玻璃管内加满水,接通直流电源,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一个接电源负极。 【提示】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老师在水里加入了少量的氢氧化钠,也可加入少量的稀硫酸或硫酸钠。 【步骤任务】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下列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展示】展示表格。 【总结】两个电极上均有无色气体产生,正极端的玻璃管产生的气泡少,负极端的玻璃管产生器的气泡多,正极端的玻璃管与负极端的玻璃管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 【提问】请同学们猜想:电解水两极产生的气体分别是什么?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过渡】我们还是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提问】请同学们推测生成气体的可能组成,并思考可采用的验证方法。 【讲述】经同学们讨论,同学们都认为下列两种方案可行: 3.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的尖嘴处,打开活塞,观察现象,并推断气体成分。 4.打开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的活塞,在玻璃管的尖嘴处点燃(或用一支小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后移至酒精灯火焰处),观察实验现象,并推断气体成分。 【布置任务】请同学们按照步骤进行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交流讨论】现在请同学们说一下实验现象和结论。 【总结】正极端产生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端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火焰呈淡蓝色,说明负极端产生的是氢气。 【提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是,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请同学们观看检验氢气纯度的视频。 【展示】播放《【教学视频】检验氢气的纯度》。 【过渡】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水在通电情况下可分解为氢气和氧气。请同学们接着思考下面的问题: 2.分析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说明其中的哪些现象和事实能够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总结】1.水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两种物质。 2.氢气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发生反应生成水;水通电分解,正极端玻璃管产生氧气,负极端玻璃管产生氢气,这都说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过渡】通过物理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有三态变化,例如水在煮沸的过程中会变成水蒸气。而加热到更高温度时,水蒸气会发生水分解反应。 【提问】请同学们思考这两个过程存在着怎样的差距? 【总结】水变成水蒸气只是水的状态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而水蒸气分解过程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过渡】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可供人类使用的能源也在不断的被人类消耗,而有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有人认为水将在解决能源危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总结】水分解会产生氢气,氢气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且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还能循环利用,所以水可以被开发成绿色能源——氢能。 |
带着表格的问题,观察实验,并填写实验表格。
分组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现象和结论。
观看视频。
思考并回答问题。
回答问题。
|
通过电解水实验的探究,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认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初步了解利用分解反应的产物来研究反应物组成的方法。并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合作,勤于思考的精神。能主动和他人进行交流、讨论,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总结能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视频,让学生记忆氢气的检验方法。
通过让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理解水蒸发和水分解的区别。
让学生了解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 | |
环节三 拓展延伸 | 【展示】展示拉瓦锡测定水的组成实验。 | 观看动画。 | 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体会科学家探究的水组成的过程。 |
随堂作业 | PPT展示 | 做题 | 通过习题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
环节四 课堂小结 | 展示PPT21页。 | 倾听并理解。 |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知识,便于学生记忆。 |
五、板书设计
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
第1课时
一、 氢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最小的气体
化学性质:可燃性
验纯方法: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慢慢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声音很小,则说明氢气较纯。
二、水的电解实验
水氢气+氧气
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节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1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节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1课时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3节 物质的组成第1课时教案及反思,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