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苏科版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学案及答案
展开2.5水循环
【知识梳理】
一、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示意图
二、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水循环的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规律总结】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典例分析】
1.(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2.(2021·四川省成都·八年级期末)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eB.adfC.beD.ae
3.(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中)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中错误的是( )
A.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B.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思路小结】
水循环就是水受温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在地球上发生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熟练掌握六种物态变化是理解水循环的关键。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2.(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3.(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中)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吸收热量,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4.(2021·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B.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5.(2021·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资源,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将不需要水
B.天空中的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6.(2022·宁夏固原·中考一模)雾、露、冰、雪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下列关于雾、露、冰、雪的物态变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雪——升华——放热B.冰——凝固——吸热
C.露——液化——放热D.雾——汽化——吸热
7.(2021·云南红河州·八年级期末)水是生命之源,如图是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8.(2021·河南省郑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9.(2021·江苏常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①变成小水滴或②变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上面①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2)与上面②过程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
A.冰雪消融B.湖面结冰C.眼镜起雾D.窗户结霜
(3)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某某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某某地区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暖湿气流携带较多水分,为什么却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请说明原因:______。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
2.5水循环
【知识梳理】
一、物质三态变化的关系
物态变化示意图
二、水循环
1.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在太阳能和地球表面热能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不断被蒸发成为水蒸气,进入大气。水蒸气遇冷又凝聚成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个周而复始的过程,称为水循环。
2.水循环的分类
(1)分类一:大循环和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水的大循环。仅在局部地区(陆地或海洋)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水的小循环。环境中水的循环是大、小循环交织在一起的,并在全球范围内和在地球上各个地区内不停地进行着。
(2)分类二: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3.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1)自然因素主要有气象条件(大气环流、风向、风速、温度、湿度等)和地理条件(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2)人为因素对水循环也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类活动不断改变着自然环境,越来越强烈地影响
水循环的过程:人类构筑水库,开凿运河、渠道、河网,以及大量开发利用地下水等,改变了水的原来径流路线,引起水的分布和水的运动状况的变化(目前人类主要通过对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环节施加影响,以改变水的空间分布);农业的发展,森林的破坏,引起蒸发、径流、下渗等过程的变化;城市和工矿区的大气污染和热岛效应也可改变本地区的水循环状况。
【规律总结】
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露;附在尘埃上形成雾;
(2)温度低于0℃时,水蒸气凝华成霜;
(3)水蒸气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熔化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
(4)“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典例分析】
1.(2022·湖南衡阳·八年级期末)水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地循环,关于水的三态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阳光晒暖了海洋,海水吸热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高空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水滴,相互聚集结成大水滴下降成为雨
C.冬天,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聚集变成雪花飘满大地
D.雪花熔化成水,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
【答案】AD
【解析】
A.海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正确;
B.水蒸气遇冷变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冬天,水蒸气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错误;
D.雪花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和其他降水一样,汇入江河,又注入大海,故D正确。
故选AD。
2.(2021·四川省成都·八年级期末)用飞机向高空云层(气温低于0℃)喷洒干冰(固态的CO2)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以下列出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a.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b.干冰吸热熔化;
c.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雨滴;
d.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
e.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f.小冰晶下落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在这种人工降雨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过程为( )
A.aeB.adfC.beD.ae
【答案】B
【解析】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在空中会迅速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固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升华,升华是吸热的过程;云层中水蒸气遇冷变成小冰晶,由气态变为固态称为凝华;冰晶变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称为熔化。人工降雨的原理是:干冰被投射入高空中,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迅速降低,高空中的水蒸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降过程中遇到暖空气熔化为小水珠,最后小水珠聚集变大落到地面上形成雨,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2021·福建福州·九年级期中)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有关部门呼吁市民节约用水。下列节水措施中错误的是( )
A.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B.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D.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答案】A
【解析】
A.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会污染土壤、毁坏农作物,故A错误,符合题意;
B.洗过菜的水用来浇花可以节约用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节约用水,保护环境,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推广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思路小结】
水循环就是水受温度和空气流动的影响,在地球上发生六种物态变化的过程,熟练掌握六种物态变化是理解水循环的关键。
【精典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江苏连云港·八年级期末)“水是前世的云,云是来生的水”,歌词描绘了大自然水的美丽轮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光照射使海水温度升高,海水液化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
B.云中的小水滴是水蒸气上升到高空遇冷汽化形成的
C.小水滴如果在高空遇到更加寒冷的气流,会凝固成小冰珠,可能形成冰雹
D.水蒸气在寒冷的高空急剧降温,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答案】C
【解析】
A.海水吸热汽化(蒸发)成为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故A错误;
B.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变成小冰珠是凝固现象,小冰珠在降落到地面前,如果没有来得及熔化就有可能形成冰雹落到地上,故C正确;
D.水蒸气变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小冰晶形成雪花飘落大地,故D错误。
故选C。
2.(2022·吉林长春·八年级期末)关于水循环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霜前冷雪后寒”说明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吸热过程
B.自然界的水循环过程中,只有热量的吸收没有热量的放出
C.自然界的水在循环过程中总量基本不变,因此不需要节约用水
D.自然界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答案】D
【解析】
A.霜和雪都是水蒸气凝华形成,只有温度足够低时水蒸气才能凝华,所以霜前冷;下雪后,雪发生熔化需要吸热,所以雪后寒。但二者的凝华过程都是放热的,故A错误;
B.水循环过程中,发生了多种物态变化,有热量的吸收或放出,凝固过程、液化过程、凝华过程都要放出热量。故B错误;
C.自然界的水在不停地循环,总量也基本不变,但是淡水资源缺乏,因此我们应该节约用水,故C错误;
D.雾和云都是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成为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在地面附近称为雾,在高空处则称为云,因此雾和云都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雪和霜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因此雪和霜都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雨是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冰晶熔化成的小水滴落到地面成为雨。所以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雾、霜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3.(2021·贵州毕节·八年级期中)习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彰显出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江河、湖、海、湿地、森林和草原等在调节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关于降雨和地球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表水和海水放出热量后,汽化成水蒸气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会液化成小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时吸收热量,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放出热量,熔化成雨水
【答案】B
【解析】
A.地表水和海水吸热后才能汽化为水蒸气,故A错误;
B.部分上升的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故B正确;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滴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会吸收热量,由固态熔化成雨水,故D错误。
故选B。
4.(2021·四川广元·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雨在下落过程中有熔化现象发生,放出热量
B.树木蒸腾作用属于汽化现象,放出热量
C.云的形成有液化现象,放出热量
D.由图可知,自然界中水总量不变,不必节约
【答案】C
【解析】
A.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属于熔化现象,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故A错误;
B.树木蒸腾作用是树内水分汽化为水蒸气,这一过程需要吸热,故B错误;
C.云的形成既有液化现象,也有凝华现象,都需要放出热量,故C正确;
D.自然界中水的总量虽然不变,但真正能为人类所利用的淡水却不多,因此我们必须要节约水资源,故D错误。
故选C。
5.(2021·陕西西安·八年级期末)目前,世界上有20多亿人口面临缺乏淡水资源,我们必须节约用水。下列有关水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类的生活将不需要水
B.天空中的云是由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A
【解析】
A.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水资源将更加匮乏,人类的生活将更加依赖水,因此一定要节约用水,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天空中的云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组成,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推广使用节水龙头可以节约用水,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可以保护环境,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2·宁夏固原·中考一模)雾、露、冰、雪是自然界描绘的一幅幅壮丽景象,下列关于雾、露、冰、雪的物态变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雪——升华——放热B.冰——凝固——吸热
C.露——液化——放热D.雾——汽化——吸热
【答案】C
【解析】
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此过程中放热;故A错误;
B.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凝固放热,故B错误;
C.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C正确;
D.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7.(2021·云南红河州·八年级期末)水是生命之源,如图是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冰直接变为水蒸气是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水蒸气变为水是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现象;水变为冰是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
故选D。
二、填空题
8.(2021·河南省郑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是水循环的示意图,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___________;过程②中水蒸气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冰晶,有的 ___________形成小水滴,形成千姿百态的云。(均填物态变化)
【答案】 汽化 凝华 液化
【解析】
[1]水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蒸气上升到空中,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
[2][3]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会凝华成小冰晶或液化变为小水滴,物质在凝华、液化过程中都要放热。
9.(2021·江苏常州·八年级期中)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蒸发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①变成小水滴或②变成小冰晶,这就是云在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
(1)上面①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吸收/放出)热量。
(2)与上面②过程物态变化相同的是______。
A.冰雪消融B.湖面结冰C.眼镜起雾D.窗户结霜
(3)你也许注意过,天气预报常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某某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某某地区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暖湿气流携带较多水分,为什么却不一定带来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请说明原因:______。
【答案】 液化 放出 D 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解析】
(1)[1][2]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液滴,液化放热。
(2)[3]水蒸气凝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A.冰雪消融,属于熔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B.湖面结冰,属于凝固现象,不符合题意;
C.眼镜起雾,属于液化现象,不符合题意;
D.窗户结霜,属于凝华现象,符合题意。
(3)[4]这是因为水的状态转化是需要一定条件,水蒸气只有在遇到冷空气时,才能被液化成小水滴,从而形成降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的折射 透镜4.2 透镜学案,共21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5 光的反射导学案: 这是一份苏科版八年级上册3.5 光的反射导学案,共30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实验分析,实验结论,注意事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八年级上册二 乐音导学案: 这是一份八年级上册二 乐音导学案,共19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梳理,规律总结,典例分析,思路小结,精典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