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4.1《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ppt课件
展开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2.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3.体会孔子学、诗、君子、仁等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孔子一生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
(1)30岁前,位卑而能“鄙事”,有志于学。(2)30—50岁,欲仕不能。(3)50—55岁,在鲁从政。(4)55—68岁,周游列国,历尽艰辛。(5)65—73岁,安居鲁国,办教育,理六经。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言简意丰,含蓄凝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是儒家思想重要典籍。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全称为“四书”。
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庸俗的)事”。 15岁立志于学。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19岁娶亲。 他虚心好学,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仁”。
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整理出《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终。
第一课时 好学的内涵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1.理解《论语》中关于“学”的论述,2.探究《论语》中有关“好学”的章句,理解好学的内涵。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
此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 -------朱熹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觉悟也。 ------《说文解字》习,数飞也。 ------《说文解字》朋,比也;朋,类也。 -------《广雅》君,尊也。 -------《说文解字》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4.学习是为自己成德。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研读文本 思考: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是什么?
词语:①食:动词,吃饭 ②敏:勤勉 ③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翻译: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内容概括: 从“好学”的标准出发,讲的是君子日常行为的准则。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过分的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沉溺于物质的欲望,反而可以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通过不断地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
词语:①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②闻道:知道、懂得真理翻译: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内容概括: 从对待“道”的态度出发,讲明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而这里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而是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
成语“朝闻夕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迫切的追求。(凸显了作为志士仁人对于生命意义的定位)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词语:①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者,有贤德、有才华的人。②齐:与看齐。③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翻译: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内容概括: 从学习的方法和心态的角度,点明人要虚心学习,以人为鉴,自我反省,取长补短。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词语:①譬:比喻,比方 ②篑:盛土的筐子。 ③止:停下来 ④平地:填平洼地 ⑤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翻译: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又好比平整土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继续,还是要自己去干的。”内容概括:从人的主观性的角度出发,强调不论做事还是为人,贵在持之以恒,功亏一篑也好,持之以恒也罢,关键都在于自己。
①譬:比喻,比方 ②为:堆积。③未成一篑(kui):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篑,盛土的竹筐。 ④止,吾止也: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⑤平:形作动,填平。平地:填平洼地。⑥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⑦覆:倾倒。
⑸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阳货》)
1.“好学”应有勤勉的学习态度。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
2.“好学”应贵 有恒 的学习精神。
3.“好学”应有学习的优秀榜样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就有道而正焉 (《学而》)
4.“好学”应源自人的内在力量
5.“好学”应以“进德”为目的
“就有道”“内自省”“进,吾往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述而》)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雍也》)
5.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
1.理解《论语》中关于“诗”的章句,进而理解儒家的“诗教”传统。
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译:孔子以四项内容来教导学生:先代典籍、道德行事、 忠诚、守信。
译: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以后, 乐才得以整理,雅乐和颂乐各自安排到了合适的位置。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译:孔子说:“鼓舞善心,激发道德意识在于学《诗》;端正行为,使人卓然自立就要学礼;陶冶人的性情,养成完美人格在于学乐。”
【学习任务二】:诗的功效
词语: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②夫:那 ③兴:激发人的感情。④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⑤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⑥怨:讽刺时政 ⑦迩:近翻译: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阳货》)
兴,孔安国注为“引譬连类”,朱熹注为“感发志意”。
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论语》之例☆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八佾》)
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论语》之例☆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子路》)
怨,指讽刺时政。《诗经》之例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学诗以致用。 学诗以达仁。 志之所至,诗亦至焉。诗之所至,礼亦至焉。礼之所至,乐亦至焉。乐之所至,哀亦至焉。哀乐相生。……(《礼记·孔子闲居》)
词语:①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②夫:那 ③兴:激发人的感情。④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⑤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⑥怨:讽刺时政 ⑦迩:近翻译: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内容概括:从学习的内容的角度,点出《诗经》的重要价值。《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孔子很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这段文字全面而精确地概括了《诗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认识价值。
1.学《诗》以言谈交际。2.学《诗》以扩充识见。3.学《诗》以识人论世。4.学《诗》以修身达仁。5.学《诗》以从政治民。6.学《诗》以别成会悟。7.学《诗》以兴观群怨。
1.理解《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进而理解儒家中“君子人格”的内涵。2.对比《论语》中有关“君子”与“小人”的章句,探究成为君子的途径,以砥砺自我人格。3.完成微写作《君子赞》,以此思考君子文化之于中国历史及现实的意义。
萧公权先生指出:“(君子)旧义倾向于就位以修德,孔子则侧重修德以取位。”
士----君子----仁人----圣人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于言,而后从之。(《为政》)
1.理解《论语》中关于“仁”的章句,进而理解孔子所谈“仁”的深刻内涵。2.探究如何“依于仁”,从而理解“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深意,以砥砺自我人格。3.思考“仁者安仁,知者利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雍也》)“爱人。”(《颜渊》)“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废也。”(《子路》)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颜色
子曰: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知之至也。(1973年甘肃省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汉简《论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孝先于学 以孝为政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立德做人:孔子指出了一个人人格成长的正确过程,“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七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七事具备,方以为人。
忠:尽己心以待人;恕:推己心以及人。(钱穆)
周公:由巫到礼 孔子:释礼归仁
依仁成礼 以礼成仁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以个人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确实需要论语的智慧。《论语》中很多精辟的论断对现代价值观的培育有借鉴意义。但是论语的理论体系必须加入科学、民主、法律、公平等等现代文明元素并深入到它的理论内核之中去,才能与健全的商品时代的主流文化相和谐,也才能真正建立一个和谐社会。一言以蔽之,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统编版上册《论语十二章》上课课件
一、不求安饱,就有道而正:好学二、礼乐应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仁道四、义利观: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意志坚强八、为山平地,持之以恒九、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诗》的社会功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君子,走进论语,君子是怎样炼成的,君子为“学”,为何要学“诗”,课堂小结,君子应“仁”,总结感悟“君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图文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孔子简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