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1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2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3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4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5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6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7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5.1《论语》十二章 课件08
    还剩3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示范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示范课ppt课件,共47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文导入,学习目标,作者介绍,作品介绍,写作背景,理解题目,文意疏通,饱饱足,安安逸舒适,敏勤劳敏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据《鹤林玉露卷七》记载,宋初宰相赵普,所言所读仅论语而已,太宗赵光义因此问他,答曰:“臣平身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部辅太祖,今欲以其半部辅陛下致太平。”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一直流传至今.
    1.了解孔子及其《论语》思想2.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3.体会孔子学说的基本内涵,并思考其现代意义。
    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的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先“正己”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
    (3)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这是教学方法,他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体式上: (1)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2)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3)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内容上: 以教育为主,也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论语》二十篇: 《学而》《为政》 《八佾》 《里仁》《公冶长》 《雍也》 《述而》《泰伯》 《子罕》 《乡党》《先进》 《颜渊》 《子路》《宪问》 《卫灵公》 《季氏》《阳货》 《微子》 《子张》《尧曰》
    《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也是战乱纷争的年代。春秋末,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
    “章”指诗文、歌曲的段落。《〈论语〉十二章》,即从《论语》中选出来的十二段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思的文字。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第一是在物质条件上不追求安逸和享受,即“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第二是在言行上做事勤勉、说话谨慎;第三是不断向有道德的榜样人物学习,及时匡正自身的行为。第一条重在生活起居的自足, 第二条重在言行举止的要求,第三条重在虚心请教的习惯。对“君子”来讲,这都是为学必须的功课。
    从《学而》这段话,理解孔子是怎样阐述“好学”的?
    孔子认为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克制物质享受的欲望,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勉,就是在求学上强调道德实践重于知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表假设,如果。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因此,必须有仁的根本,才能够叫行礼乐。
    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
    ①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②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就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于“真理”具有怎样的态度?
    “道”在此处特指儒家的“仁义之道”。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孔子的道德价值观,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所包含的深刻内涵。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在“义利观”上应该有什么不同?
    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在道义和利益的取舍上,君子更重视道义,而小人更注重利益,对义和利不同的认识是君子和小人的区别。
    君子 a.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如《诗经·小雅·大东》:“君子所履,小人所视。”b. 有道德的人。如《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c. 妻称夫或青年女子称恋人。如《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小人 a.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如《孟子·滕文公上》:“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b.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如《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c.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如《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小人实不才。”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 齐:形作动,看齐内:名作状,在心里
    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已,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学习,努力向他靠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已哪些地方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已。
    这句话反映出孔子的什么思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质朴、朴实。 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 史:虚饰、浮夸。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显得浮夸和虚伪,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就是典型的“文胜质则史”。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 以为:把…作为。已:停止
    曾子怎么看待“仁”?
    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为:堆积 篑:盛土的筐子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往:坚持
    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做事不可半途而废,要持之以恒,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孔子以堆土成山和平整地面的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坚持不懈。。
    这句话蕴含了哪些做事和学习的道理?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主张?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克:约束 复:归复一日:一旦 归:称赞,赞许由:依靠 目:细则。事:实践
    “仁”从某个基本面上讲,是礼的内在化和自觉;礼显然不是人的本性所固有的,但是礼是社会人生所必须的;拥有仁德,关键在自己,自己不追求,自己不努力,再好的目标也等于零。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仁”的这一回答?
    一言:一个字。行:实践,奉行。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施:施加。其:大概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孔子看来,“恕”这个字是可以终身奉行的,而“恕”就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它在根本上与“仁”是相同的,所以常把它看成是“仁”的实践原则。孔子认为推已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
    “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何关系,这段话与孔子的“仁”又有何关系?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何莫:为什么不夫:那 兴:指激发人的感情观: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群:指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怨:指讽刺时政迩:近 事:通“侍”,侍奉。
    这句话可译为“从近处来说可以侍奉父母,从长远来说可以辅佐君王”。强调了“诗”的教化作用和文化地位。充分说明孔子对“诗”的重视。
    如何理解“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一句?
    孔子“仁”的学说中蕴含着哪些值得现代人弘扬的思想精华?(至少写出两点)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对方对我们友好的情况下才对对方友好;我们对对方好,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以自己的心来体贴对方的心。这凸显了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②“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对现代人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人是社会性动物,为人处事必须考虑他人的存在、社群的秩序,也必须对自我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加以规范。孔子宣扬的“礼”中蕴含的严于律已的基本精神在今天仍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一、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二、礼、乐以仁为基础三、执着追求“道” (真理)四、君子重义轻利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 六、文、质兼备,方为君子七、“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八、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 九、智、仁、勇的完美人格十、克己复礼为仁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十二、《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
    《论语》主要是记言,语言凝练,思想内容极其深刻。所记述的言论,直起直落,仅提出观点或提出结论,并没有论据或论证,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
    ①可谓好学也已 ②知者不惑
    “已”同“矣”,语气助词
    ① 小子何莫学夫《诗》古义: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男孩子;人②《诗》可以兴古义: 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表示许可。
    ①朝闻道,夕死可矣②请事斯语矣③迩之事父,远之事君④见贤思齐焉⑤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⑥譬如平地
    名词用作动词,实践,从事
    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形容词用作动词 平整,填平
    ① 敏于事而慎于言    ②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③ 君子喻于义       ④ 勿施于人   ⑤《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形容词,质朴、朴实/粗野、鄙俗/虚饰、浮夸
    指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
    相关课件

    高中4.1《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4.1《论语》十二章课堂教学ppt课件,共60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ppt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何为君子,走进论语,君子是怎样炼成的,君子为“学”,为何要学“诗”,课堂小结,君子应“仁”,总结感悟“君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上册4.1《论语》十二章课文课件ppt,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孔子通晓六艺,《论语》,《论语》写作背景,食动词吃饭,求追求,居居住,安安逸,敏勤勉,而表并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