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说课课件ppt
展开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学习目标: 1.概括古代中国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 认识实行户籍制度的目的。 2.梳理古代中国历代基层组织形态与社会治理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98---100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一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1、概括中国古代历代户籍制度的演变历程(战国、秦、汉、东汉末年、东晋、隋、唐、宋、元、明、清)2、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原因?
户籍制度:通过各级权力机构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户口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是专制王权对编户齐民进行控制的最重要手段。
户籍管理有利于维护社会治安
结合课本引言部分,分析历代王朝为什么重视户籍的编制和管理?其目的是什么?
秦献公十年(公元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国家开始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除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
(1)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2)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3)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定期进行人口调查。
原因: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
“机巧奸伪,避役惰游者十六七。四方疲人,或诈老诈小,规免租赋”——《隋书·食货志》
隋文帝于开皇三年(583年)下令州县官吏“大索貌阅”,即按户籍上登记的年龄和本人体貌进行核对,检查是否谎报年龄,诈老诈小。通过检查,大量隐漏户口被查出,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和赋税收入。
思考:东晋户籍制度变化的原因是什么?(P99 历史纵横)
农民隐漏户口,诈老诈小现象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和对劳动力的控制。
材料一 每岁一造计账,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材料二 由于唐政权强力推行了籍账制度,从而借此检括出大批隐漏人口,复核出人丁的实际年龄,大大防止了虚报年岁以规避税役的弊端,达到了维护社会秩序、最大限度搜刮租调征发力役的目的。——周秀女《从敦煌户籍残卷看唐代籍账制度》
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
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
宋代“不立田制”,土地兼并严重,按人头纳税易致赋税不均,故纳税根据土地来算,相应的户籍制度与土地融合,适应了土地私有的社会发展要求。
元朝的户口类型复杂,按照职业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1.明朝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为民籍、军籍、匠籍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里甲制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3.黄册和鱼鳞图册互为补充
(1)清朝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3)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
乾隆年间停止户籍编审措施,具有怎样的意义?
意义: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削弱,农民和手工业者从而可以自由出卖劳动力,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诸色户计 户籍世袭
国家开始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3、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作用、原因?
作用:(1)统计人口,征收赋税及征派兵役; (2)限制人口流动;(3)维护社会治安;(4)控制职业,固定身份; (5)维护等级特权。
原因:(1)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内在要求; (2)高度集中中央集权的强力维持;(3) 封建的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等影响
特点:地域性:政府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等级性:有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世袭性: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多重性:与赋役、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相结合。
四、自学指导二阅读第二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3分钟1、中国古代王朝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是怎样的?
2、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作用
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
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乡里制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2、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特点和作用材料 在古代中国,县以下基层社会,由具有强烈自治色彩的家族、宗族、乡族等组织系列在行政司法、经济活动、精神生活等方面,成为国家末端政权的补充。费正清曾说:“政府统治的活动可以区别为两类,一类是往下只到地方县一级的正规官僚机构的活动,另一类是由各地缙绅之家进行领导和施加影响的非正规的网状系统的活动”……“地方长官只有在与当地士绅头面人物的密切合作下,才能做他的工作。”——摘编自张研、牛贯杰《清史十五讲》
特点:①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联保连坐);②地方自治色彩鲜明;③宗法关系扮演了重要角色;④官员治理与士绅管理相结合。
作用:有效治理了基层地方,保证了赋役征发,稳定了基层社会秩序,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基层经济发展。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二、出示目标 明确任务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三、学生自学,独立思考(5分钟)(一读、二画、三找、四梳理、五结论)认真阅读课本P101---102页找出知识点、重难点、困惑疑难点。
四、自学指导一阅读第三目,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5分钟1、中国古代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及作用是什么?2、中国古代实行社会救济、社会优抚政策的概况3、中国古代社会救济、社会优抚政策的特点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社会救济:指国家和社会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公民,给予物质接济和扶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标准的制度。 国家和社会为保证每个公民享有基本生活权利,而对贫困者提供物质帮助。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经典课件(最新)统编版选择性必修国家政治制度与社会治理(优秀课件)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自然灾害频发,人民生活缺少保障
1、中国古代实行社会救济的原因及作用是什么?
为民众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救济概况a储粮赈灾汉朝: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隋朝:隋文帝置仓积谷,预防荒年,还鼓励民间自置义仓。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
尊老养老:秦汉:鸠杖 唐-明清:政府设立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 (唐养病坊,宋福田院,元众济院,明清养济院)
八十岁以上月给米五斗、酒三斗、肉五斤
c宗族救济:北宋范仲淹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宗族通过设立义田、义学、义宅、义冢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
d慈善组织: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特点
:a社会救济的主体是政府,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b救济是全方位的,设立救济机构c政府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障粮食供应,同时还会疏导和安置流民,鼓励民间富户救济灾民社会力量的救济活动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d起源早,拥有立法保障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精品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等级性和不平等性,古代中国的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课内容ppt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萌芽阶段,登记人口,二奠基阶段,魏晋时期,三发展完善阶段,丁税为主,地税为主,户帖黄册,一基层组织,发展演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教案配套课件ppt,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一萌芽阶段,满足战争的需要,制度性,登记人口,二奠基阶段,战国时期,等级性和不平等性,强大的国家组织能力,汉编户齐民,征发赋税徭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