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 三角形的证明1 等腰三角形教案
展开1.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能够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2.等腰三角形性质的应用.
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的理解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教具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生:硬纸、剪刀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
前面的学习中,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探究了轴对称的性质.这节课从轴对称的角度来认识一些我们熟悉的几何图形.来研究:①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②什么样的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
Ⅱ.自主探究(分组活动)
活动A: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折痕处剪去一个直角,再把它展开,得到一个三角形,此三角形有何特点?
活动B: 画一画,量一量
(1)作一条直线L,在L上取点A,在L外取点B,作出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C,连结AB、BC、CA,则可得到一个△ABC.
(2)用刻度尺量一量三角形的两边AB、AC,看它们的长度有何关系?
Ⅲ。互动探究
探究1:实践观察,认识等腰三角形(结合课件)
以上活动所得三角形的两边相等吗?
此三角形称为 。
小结:填出等腰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探究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问题1.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找出它的对称轴.
问题2.折叠或量,看看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有什么关系?
问题3.顶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
问题4.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是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吗?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呢?
1、学生通过刚才自主探究,大胆猜想以上问题的结果。
2、教师用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并引导学生观察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对称性,等边对等角,“三线合一”)
小结: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 ,简写成“ ”;
(2)等腰三角形的 , 、 互相重合(通常称作“三线合一”)。
3、你能证明以上性质吗?
问题(1)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什么?
(2)怎样用数学符号表达条件和结论?
已知:如图 已知△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中线.
求证: (1)∠B=∠C; (2)AD平分∠A,AD⊥BC.
(3)如何证明?
(4)受上述启发,能证明性质2吗?
(阅读课本P50页例1以前的内容)
请以“作顶角的角平分线”为辅助线,证明以上性质。(A 组同学完成以下填空,B组独立证明)教师巡视辅导点评。
证明:作∠BAC的平分线AD
∴∠ =∠
在△ABD与△ACD中
= (已知)
∠ =∠
AD = AD (公共边)
∴△ABD≌△ACD ( )
∴∠B = ∠ , BD = , ∠ADB = ∠
∵∠ADB+∠ADC = °
∴∠ADB=∠AD C= °,即AD是高
5、提问:作底边上的高,又如何证明?(一同学讲证明思路)
Ⅳ 巩固练习
1、等腰三角形一腰为3cm,底为4cm,则它的周长是 ;
2、等腰三角形底角为7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顶角为6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4、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7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5、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110°,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6、如图
①∵AB=BC
∴ = (等边对等角)
②∵AB=BC,AD是角平分线
∴ ⊥ , = (三线合一)
③∵AB=BC ,AD是中线
∴ ⊥ , ∠ =∠ (三线合一)
④∵AB=BC ,AD是高
∴ = , ∠ =∠ (三线合一)
7、已知:如图, ∠A= 36°, AD=BD=BC。求∠1、∠2,∠C.
(两名学生板演,教师点评)
8、如右图,△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BAC=90°),AD是底边BC上的高,标出∠B、∠C、∠BAD、∠DAC的度数,图中有哪些相等线段?
Ⅴ、小结:本课你知道了等腰三角形哪些性质?
Ⅵ、课外作业:
课后小测
1、等腰三角形周长为20 cm,一腰为8cm, 它的底是
2、等腰三角形底角为35°,它的另外两个角为 ;
3、等腰三角形一个角为50°,它的底角为 ;
4、如图1,△ABC中,AB=AC,AD⊥BC,BD=5,则CD=
5、如图2,在△ABC中,AB=AD=DC,∠BAD=26°,
求∠B和∠C的度数。
板书设计
等腰三角形性质
一、认识等腰三角形
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三、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证明
四、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
课题: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 ||
三维 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使学生熟练地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等腰三角形内角的角度 | |
过程与方法 | 熟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总结代数法求几何角度,线段长度的方法 | ||
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 |||
教学难点:简洁的逻辑推理 |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叙述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它是怎么得到的?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也可以简称“等边对等角”。把等腰三角形对折,折叠两部分是互相重合的,即AB与AC重合,点B与点 C重合,线段BD与CD也重合,所以∠B=∠C。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由于AD为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所以BD= CD,AD为底边上的中线;∠BAD=∠CAD,AD为顶角平分线,∠ADB=∠ADC=90°,AD又为底边上的高,因此“三线合一”。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4,则其周长为多少? 二、新课 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底边与腰相等,这时,三角形三边都相等。我们把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呢? 1.请同学们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用量角器量出各个内角的度数,并提出猜想。 2.你能否用已知的知识,通过推理得到你的猜想是正确的? 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得到∠A=∠B=C,又由∠A+∠B+∠C=180°,从而推出∠A=∠B=∠C=60°。 3.上面的条件和结论如何叙述?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叫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也称为正三角形。 例1.在△ABC中,AB=AC,D是BC边上的中点,∠B=30°,求∠1和∠ADC的度数。 分析:由AB=AC,D为BC的中点,可知AB为 BC底边上的中线,由“三线合一”可知AD是△ABC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从而∠ADC=90°,∠l=∠BAC,由于∠C=∠B=30°,∠BAC可求,所以∠1可求。 问题1:本题若将D是BC边上的中点这一条件改为AD为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或底边BC上的高线,其它条件不变,计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问题2:求∠1是否还有其它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判断下列命题,对的打“√”,错的打“×”。 a.等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 b.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其它两个内角也为60°( ) 2.如图(2),在△ABC中,已知AB=AC,AD为∠BAC的平分线,且∠2=25°,求∠ADB和∠B的度数。
教师小结: 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以推出等边三角形的各角相等,且都为60°。“三线合一”性质在实际应用中,只要推出其中一个结论成立,其他两个结论一样成立,所以关键是寻找其中一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作业: 课本P82第7题。 板书设计: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慨念 | 修订、增减 | ||
| |||
教学反思:
| |||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证明和计算。
2、通过推理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让学生从思考中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O处遇险船只的报警,当时测得∠A=∠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二、探究新知
1、思考: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么关系?你能证明吗?
已知:如图,在△ABC中,∠B=∠C
求证:AB=AC
引导学生作辅助线:作BC边上的高AD或作∠BAC的平分线AD,然后证明△ABD≌△ACD
2、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三、巩固新知
例1、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已知:如图,∠CAE是△ABC的外角,∠1=∠2,AD∥BC
求证:AB=AC
练习:
1、如图,∠A=36°,∠DBC=36°,∠C=72°,分别计算∠1,∠2的度数,并说明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2、如图,AC和BD相交于点O,且AB∥DC,OA=OB,求证:OC=OD
四、应用新知
1、用尺规画一个底为,底边上的高为的等腰三角形(要求:写出已知和求作,保留作图痕迹)
已知:
求作:
2、如图,AF是△ABC的角平分线,BD⊥AF交AF的延长线于点D,DE∥AC交AB于点E,求证:AE=BE
五、课堂小结
1、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几种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你能总结一下吗?
六、作业
教材习题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课 题 | 等边三角形 | 课时 | 2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 ||||
过程与方法 | 在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中,体会知识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 |||||
情感价值观 | 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
教学重点 | 理解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用等边三角形的知识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 | |||||
教学难点 | 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的应用. | |||||
教学方法 | 创设情境-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 | |||||
媒体资源 | 多媒体投影 | |||||
教 学 过 程 | ||||||
教学流程 | 教 学 活 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境引出内容 | 1、在等腰三角形中,有一类特殊的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我们把这样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你能探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吗? | 独立思考交流完成 |
引出课题 | |||
等边三角形性质和判定 |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内角都是6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
归纳证明 |
明确知识 | |||
分析应用 | 如图,兴趣小组在一次测量活动中测得∠APB=60°,AP=BP=200 m,他们便得出了结论:池塘最长处不小于200 m.他们的结论对吗? |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讨论 | 巩固性质 | |||
例题分析 | 1、如图,在等边△ABC的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那么△A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2、(变式练习)如图,在等边△ABC的边AB、AC上分别截取AD=AE,那么△A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 分组讨论 | 大胆猜测结论然后进行证明 | |||
含有30角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 1、如图,将两个含有30°角的三角板摆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你能借助这个图形,找到Rt△ABC的直角边BC与斜边AB之间的数量关系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吗? 2、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 观察图形,分析数量关系 | 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 | |||
应用提高拓展创新 | 如图是屋架设计图的一部分,点D是斜梁AB的中点,立柱BC、DE垂直于横梁AC,AB=7.4 m,∠A=30°,立柱BC、DE需要多长? |
观察分 析 | 探索解决问题的关键 | |||
巩固提高 | 1、P80页:练习:1、2 2、P81页:练习 |
|
| |||
课堂小结 |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应用. | |||||
作业布置 |
| |||||
教学反思 |
| |||||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初中数学20.2 函数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20.2 函数教案,共1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引入,讲授新知,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式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1 认识分式教案设计,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说明,归纳结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公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公式法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