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常见的酸、碱、盐 8.4 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盐的用途 盐的组成 课件+教案
展开8.4 常见的盐
本节介绍氯化钠、碳酸钙、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盐的组成、盐的化学性质、复分解反应等内容。在教学设计中应当:
- 帮助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盐”。
在本节之前,学生对盐的认识仅限于食盐,并不能将其当作一类物质来看待。通过本课题的学习,学生初步学会从组成角度去认识和区分常见的盐,同时认识到盐的组成(即所含的金属离子或酸根离子)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组成相似的盐,其化学性质也相似。
- 帮助学生对无机化合物进行较为系统的分类。
对“盐”的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对无机化合物的分类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至此,在学生头脑中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物质分类系统。此外,学生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的同时也体会到分类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意义,认识到分类是为了人类更便利的研究化学物质,研究角度不同,分类依据也会不同。
- 使学生初步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初步学会根据某些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物质”是课程标准中规定初中生应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之一。本课题前,学生通过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会了对氧气、二氧化碳等某一种物质进行检验。本课题通过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初步掌握了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到可根据物质的特殊组成对一类物质进行检验。此外,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再一次强化了学生头脑中对“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思想的认知。
- 帮助学生对基本反应类型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截至本节,学生完成了对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反应)的学习,认识到可根据变化形式,对化学反应进行最基本的分类,初步形成和建立了化学反应的分类观。意识到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有利于了解和掌握身边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和规律,以便有计划地利用化学反应,使其在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环境、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盐的用途盐的组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初步理解盐的组成特点。弄清盐与食盐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盐的组成特点;掌握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的化学式的书写;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介绍我国制碱专家侯德榜与五颜六色的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绎、归纳盐的分类和命名,具有初步的类比、分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结合我国食盐产地的广泛分布及纯碱的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几种重要盐的主要用途。
【教学难点】
盐的组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一、导入新课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物质,有许多是盐,如我们每天吃的食盐、净化水用的明矾、做豆腐用的石膏等。食盐是一种物质,盐是一类化合物,其含义不同。说起“盐”,你可能马上就会想到食盐,的确,在物质的分类中,食盐属于“盐”类,然而化学上所说的盐具有更广泛的涵义。“盐”是对一大类化合物说的:凡是由金属离子(或铵离子NH4+)和酸根离子构成的化合物都叫盐。猜一猜,下面两则谜语指的是哪两种盐?[谜语一]原从水中来,不敢水中行。人人都要我,无我事不成。[谜语二]虽然叫碱不是碱,侯氏制法来生产,家家厨房时时备,遇酸就把气体产。下面我学习几种常见的盐。
二、推进新课
[板书]8.4常见的盐
一、 几种常见的盐
活动1 了解氯化钠的用途
[投影]展示食盐用途的图片,了解食盐在生产、生活、医疗等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回答食盐的用途。
[交流]学生看图片,说明食盐的用途。
[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妙用:
(1)沐浴时,在水中加入少量食盐,可使皮肤强健。
(2)鲜花插入稀盐水中,可数日不凋谢。
(3)新买的玻璃器皿,用食盐擦一下,不易破裂。
(4)洗有颜色的衣服时,先用5%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然后再洗,则不掉色。
(5)铜器生锈或者出现黑点,用食盐可以擦掉。
(6)误食有毒物,喝一些食盐水可以起解毒作用。
……
[小结]⒈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100g水中含有0.9g医用氯化钠)、用盐水消毒和漱口等。
2.农业上:用10%~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3.食品业:用食盐腌渍蔬菜、鱼、肉、蛋等,使这些食品风味独特,还延长保质期。
4.工业上:重要的化工原料。
5.交通上:将氯化钠撒在雪上,可使路面积雪消融,减少事故的发生。
活动2 了解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没有见到和接触到石灰石?
[投影]
[交流]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还可以用于补钙剂等。
[板书](2)碳酸钙
1.用途:做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2.性质:
物理性质:白色固体,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1)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CO2↑+H2O
(2)高温分解
活动3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FLASH演示]
1.《苏式三姐妹》内容:三姐妹:
我们住在奇妙的化学王国里,我们是小有名气的“苏氏三姐妹”──苏打、小苏打和大苏打。别看我们的名字这样相似,可脾气(性质)却不一样,对人类的贡献(用途)也各不相同。
妹妹:我是苏打,苏打是Soda的音译,化学式为Na2CO3。我的名字颇多,学名就是碳酸钠,俗名除叫苏打外,又称纯碱或者苏打粉。在三姐妹中,我的用途最广。我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是玻璃、肥皂、纺织、造纸、制革等工业的重要原料。在冶金工业以及净水中也都用到我。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有很多用途,比如可以直接作为洗涤剂使用,在蒸馒头时加入一些我,可以中和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同时让你吃到的馒头柔软疏松。
二姐:我是二姐小苏打,我的化学式是NaHCO3,我的名字也颇多,学名碳酸氢钠,又称重碳酸钠或酸式碳酸钠。俗名除小苏打外,还有发酵苏打和重碱等。我的用途也很多,在灭火器中,我是产生二氧化碳的原料之一;在食品工业中,发酵粉里的一种主要原料就是我;在制造清凉饮料时,我也是常用的一种原料;在医疗上,我更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剂。
大姐:我是大姐大苏打,化学名为硫代硫酸钠,又叫海波(硫代硫酸钠英文名为hyposulphite,英文发音前两个音跟海波的读音很像,所以叫海波),带有五个结晶水(Na2S2O3·5H2O),故也叫做五水硫代硫酸钠,易溶于水,水溶液显弱碱性。我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能跟溴化银形成络合物,根据这一性质,我可以作定影剂;还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将氯气等物质还原,用作绵织物漂白后的脱氯剂,也可除去织物上的碘渍;另外还用于鞣制皮革、电镀以及由矿石中提取银等。
现在你知道了,“三姐妹”的名字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我们的性质和用途却又如此不同,请你在使用时要名实统一,避免张冠李戴。
2.侯德榜:介绍侯德榜先生的事迹(投影)
纯碱工业始创于18世纪,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制碱技术把持在英、法、德、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手中。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先生为了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应爱国实业家范旭东先生之邀毅然回国,潜心研究制碱技术,成功地摸索和改进了西方的制碱方法,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侯德榜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板书](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1.碳酸钠的用途用于生产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生活中可以用来蒸馒头
2.碳酸氢钠的用途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剂,干粉灭火器的主要成分之一。
活动4认识盐的组成特点
[提问]写出你所熟悉的盐的化学式,观察其组成有什么相似之处?它们的溶解性如何?
例如:CuSO4 CaCO3 Na2CO3
[交流]组成:金属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
[提问]请你列举一些你所熟知的盐。
[讲解]
[投影]
[查看]课本P303“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得出: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氯化银、硫酸钡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阅读]P246知识视窗
[介绍]五颜六色的盐,记住几种常见的盐的颜色。
Cu2+(蓝色) Fe2+(浅绿色) Fe3+(黄色)
几种盐的毒性,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会变蓝,可用来检验是否存在水分。
三、典例剖析
例 (江苏苏州中考)下列有关纯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难溶于水
B.纯碱是碱而不是盐
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
D.纯碱中含有少量的小苏打可以用稀盐酸除去
【解析】A.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属于盐,故选项说法错误。C.纯碱既可从内陆盐湖提取,又可用“侯氏联合制碱法”生产,故选项说法正确。D.纯碱、小苏打均能与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说法错误。
【答案】C
四、课堂检测
教师引导学生做《状元导练》P41“当堂训练”中的题目,并有针对性地讲解。
五、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东西?你还有什么问题呢?
[小结]本节弄清盐与食盐的联系与区别,了解盐的组成特点,介绍了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和盐的组成等。我们可以通过列表归纳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主要用途。(见板书设计)
六、布置作业
1.《状元导练》P42“课后作业”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后续内容,试着做《状元导练》P43“课前预习”。
2.课本P247~P248习题第1、6题。
8.4 常见的盐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盐的用途盐的组成
一、几种常见盐的用途
2.侯德榜先生的事迹
二、盐的组成
三、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氯化银、硫酸钡不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本课题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与社会的发展也不可分割。在教学设计中,密切注意联系社会实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强烈的求知欲望中探索新知识,变枯燥为生动,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另一方面,课程设计尽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大量的实物、录像、图片,让学生去感知、体验、对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