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巩固练习
展开《蜜蜂》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课内阅读。
蜜蜂(节选)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1.法布尔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验证
2.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_____ | 叫女儿在蜂窝旁等 | _____ | _____ | 放蜜蜂 |
3.法布尔放飞蜜蜂后,观察到什么,又是怎么想的。请完成填空。
观察到的情况 | 内心的想法 |
_____ | 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
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 | _____ |
从表格中,我发现法布尔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从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法布尔。
【答案】
1.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捉蜜蜂放进纸袋带 到四公里外 做记号
3.蜜蜂向四面飞散 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用心观察 勤于思考
【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可知,法布尔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想验证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
2.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可知,先捉蜜蜂放进纸袋带,接着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从“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可知,到四公里外做记号。最后放蜜蜂。
3.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从“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可知,蜜蜂向四面飞散,此时,法布尔内心想的是蜜蜂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从“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可知,刮起狂风,蜜蜂飞得很低,法布尔内心想的是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从“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可知,“好像”表明是作者的推测,体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表格中,我发现法布尔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情况和内心的想法都写了出来,从中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法布尔。
(二)
蜜蜂
①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②第二天……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③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4.文中加点的字是多音字,请用它们的另外读音各组一个词,写在下面相应的 ( )内。
闷( ) 几( )
5.“我”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试着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出来。
捉蜜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这样做试验时每一步的目的是什么?想一想,连一连,填一填。
做法 目的
A.捉自家花园的蜜蜂 a.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B.给蜜蜂做上记号 b.便于观察
C.两里外放飞 c.与其他蜜蜂区分
D.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 d.路远更能说明问题
这一系列试验过程,充分体现了法布尔________的品质。
7.“我”从这个试验中得到了什么样的结论?
8.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
(1)蜜蜂有超常的记忆力。( )
(2)我叫小女儿去放蜜蜂,我在窝旁等着。( )
(3)到第二天为止,二十只蜜蜂都飞回来了。( )
(4)“那些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是一个比喻句。( )
(5)起风时蜜蜂飞得很低,是为了减少阻力。( )
【答案】
4.纳闷 几个
5.装纸袋 做记号 放蜜蜂
6.Ac Bb Cd Da 求实
7.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
8.(1)× (2)× (3)× (4)× (5)√
二、类文阅读
(一)课外阅读。
蜻蜓
初秋,村外的池塘里,水清如镜,一大群蜻蜓互相追逐,飞来飞去,时而俯冲下来,尾巴在水面上轻轻一点,又立即飞向空中。池塘里留下了一圈圈的波纹。慢慢地向四周扩散。见到这般景致,我便想起了“蜻蜓点水”这个成语,它是用来形容做事肤浅,不深入的。对于人来说,空只是根据对一种自然现象的观察得出的结论。对于 蜻蜓来说,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是一群雌蜻蜓,它们之所以用尾巴点水,并不是要深入下去,或者测量水的深浅,而是为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蜻蜓卵很小,它们落入水中,随着水的波浪荡荡来荡去。开始了水中的生活。经过孵化,蜻蜓卵变成了幼虫,这幼虫叫做水虿(chài),它身体扁阔,呈长条状,头部比较大,很像小蝎子。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蜕皮,,才能渐渐长大。等到第二年春天,水虿顺着水里的草茎,或从池塘的岸边,爬出水面,不吃也不动,再经过几天,又进行一次蛟皮,水虿就变成了成虫,它长着两只贺圆的大眼睛、两对透明的翅膀和一条长长的尾巴,这就是新一代蜻蜓。
起初,蜻蜓的身体和翅膀都很软,可是很快就变得硬朗起来。它便展翅飞上了天空。这时蜻蜓开始了新的生活,白天捕蚊虫,衣晚落在草茎上休息。经过一个春夏的生长,蜻蜓成熟了、初秋,又有了“蜻蜓点水”的故事。
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个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不小的贡献、我们一定要爱护蜻蜓,不要捕捉它们。
9.蜻蜓生长要经过几个阶段?
10.选择题。
(1)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 )
A.雄蜻蜓 B.雌蜻蜓 C.水虿 D.蜻蜓卵
(2)“蜻蜓点水”对蜻蜓来说是( ),做为成语来形容( )
A.做事肤浅,不深入, B.要深入下去,测量水的深浅。
C.为了繁育后代,把卵产在池塘里。 D.为了显示飞行技术高
11.蜻蜓产卵的时间是( )
A.秋冬 B.春天 C.夏天 D.初秋
12.为什么说蜻蜓是益虫?
13.你还知道哪些益虫呢?试着写出两种.
【答案】
9.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10.B C A
11.D
12.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个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不小的贡献.
13.七星瓢虫,蚯蚓、青蛙等
【分析】
9.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概括。
学生细读文段的第二自然段,可以看出蜻蜓生长需要经历3个阶段。先是蜻蜓卵,然后变成幼虫,最后变成成虫。
10.(1)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通过句子“原来,在池塘水面上点水的是一群雌蜻蜓”可知答案。
(2)第一自然段说了蜻蜓点水的意思是做事肤浅不深入,但是在第二自然段又说对于蜻蜓来说,蜻蜓点水是为了繁殖后代。
11.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
由文中“一个秋冬的时间,水虿在水里经过十几次蜕皮,,才能渐渐长大。”可以看出初秋的时候是产卵的时间。
12.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由文中“蜻蜓是一种益虫,有人做过统计,一只蜻蜓一生中可以吃掉2000多只蚊虫,为人类除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知答案。
13.此题考查学生课外知识的识记能力,益虫是指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有益处的昆虫,比如农业,医学。最常见的益虫有蜜蜂、蜻蜓、七星瓢虫、寄生蜂、食蚜蝇、草蛉、螳螂、蚯蚓等等。
(二)课外阅读。
尾巴
下午放学,韦老师把全班同学留下来讨论谁当选大队长。同学们纷纷议论起来,教室里像炸开了锅似的,有的交头接耳,有的窃窃私语,有的低头深思,结果有一部分同学提出了中队长雷鸣的名字,也有一部分同学不赞成。赞成的意见不必说了,反对的意见,归纳起来有几点: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溜走过……韦老师听了这些言论,没有表态。同学们要韦老师说说自己的意见,韦老师慢条斯理地说: “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从前,有一个叫艾子的人。有一次乘船,船停在江边。半夜里,艾子听到江底一阵哀声,仔细一看,原来是一群水族在哭。艾子问:‘你们为什么哭?’水族们说:‘龙王有令,凡是长尾巴的,一律杀掉。我们都有尾巴,所以在这里哭。’艾子听了深表同情。忽然,江边的一只青蛙也哭了起来,他奇怪地问这只青蛙:‘你没有尾巴为什么哭?’青蛙说:‘我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儿啊!’”
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您的意见我们知道了。”
1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成——( ) 谦虚——( )
15.照样子,写词语。
窃窃私语 纷纷议论 __________、
不慌不忙 自作自受 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未完或语意未尽。
B.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表示重复词语。
17.文章题目“尾巴”具体指 。用“ ”在第1自然段中画出指代“尾巴”的有关句子。
18.“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老师,你的意见我们知道了。’”老师的意见是什么?请用概括的话写下来。
【答案】
14.反对 骄傲
15.津津有味 滔滔不绝 不闻不问 自言自语
16.C
17.以前的坏习惯或缺点 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溜走过
18.不必过分追究别人过去做的错事,应该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解析】
14.此题考查反义词的掌握,反义词就是意思相反的词语,首先要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然后在文中去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即可。赞成:对别人的主张或行为表示同意。谦虚: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
15.本题考查的是按要求填写恰当的词语,要注意审题,看清楚例词的格式,如本题中的例词分别为AABC式词语、ABAC式词语,填写相关词语的时候首先要注意结构符合要求,其次平时多注意积累,增大词汇量,所填词语要符合生活常识和逻辑,主要不要写错别字。
16.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掌握。省略号的作用:(1)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2)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3)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1995年《标点符号用法》);(4)表示静默或思考。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17.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第一自然段可知,大家抓住雷鸣以前的缺点不放。第二自然段老师讲的故事中,小青蛙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由此可知,这里的“尾巴”借指以前的错事。而雷鸣以前的错事是:有的同学说他以前过分骄傲,自私;有的同学说他以前不团结同学,不肯帮助同学;有的同学说他以前在大扫除时曾经溜走……
18.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结合老师讲的故事理解。在这个故事中,小青蛙怕龙王追究我在蝌蚪时候的事,而此时青蛙已没有尾巴了,如果追究就没有意义了。所以老师的意见是:不必过分追究别人过去做的错事,应该给予他改过自新的机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说鼠
①鼠,俗名耗子,家族庞大,种类繁多。如家鼠、田鼠、香鼠、石鼠、梧鼠、东北山鼠等等,不胜枚举。
②鼠的数量之多,令人咋舌。据专家统计,中国现今约有老鼠30亿只,占世界总数的30%。
③老鼠为害之烈,世人皆知。它偷吃粮食。在我国,老鼠每年吃掉的粮食相当于一年粮食总产量的10%左右,同我国每年进口的粮食总额几乎相等。它还危害农田和水利设施,破坏草场,咬坏衣物,传播疾病……怪不得人们要群起而攻之了。
④诚然鼠有百害,但有时亦可化害为利。
⑤有的国家利用老鼠的灵敏嗅觉,经过一番专门驯养,将它们“派”到邮电部门、海关、仓库侦察爆炸物,战绩十分显赫。
⑥我国北部黑河地区,有一种麝鼠,毛皮呈深棕色,防寒能力很强,比狐皮、貂皮还要珍贵;雄鼠脐下有一白核,其味芬芳,比麝香犹有过之而无不及,麝鼠因此而得名。
⑦另外,那短短3寸鼠须制成的毛笔,写字劲挺有力,十分难得,远比黄鼠狼毛制成的狼毫来得珍贵。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笔经》中说:“世传张芝、钟繇用鼠须笔,笔锋强劲有锋芒。”据载,苏东坡对鼠须笔有特殊嗜好。倘若果真如此,那老鼠也是能引以为“毫”了。
19.请你写出3个带“鼠”字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老鼠的“多”,主要体现在___多和___多。
21.老鼠的危害有哪些?
22.下列有关老鼠的歇后语中与“群起而攻之”意思相近的是( )
A.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B.出洞的老鼠——东张西望
C.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23.下列关于短文内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鼠的须可以用来制作毛笔。
B.老鼠灵敏的嗅觉可以用于海关、仓库等侦察爆炸物。
C.老鼠百害而无一利,应该把它们都消灭掉。
【答案】
19.鼠目寸光 胆小如鼠 抱头鼠窜
20.种类 数量
21.①偷吃粮食。②它还危害农田和水利设施,破坏草场,咬坏衣物,传播疾病……
22.A
23.C
【解析】
19.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平时注意多积累有关动物的成语。带“鼠”的成语还有:投鼠忌器、首鼠两端。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从文章的第1段和第2段的第1句话可以找到答案。
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题干内容可以定位到文章的第3段,在第3段中找出相关语句即可。
22.本题考查对短语的理解。
群起而攻之:指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
2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判断。从第4段“诚然鼠有百害,但有时亦可化害为利。”这一句可以看出C项说法错误。
(四)阅读
红蚂蚁(节选)
在一片废墟上,有一处地方是红蚂蚁的山寨。红蚂蚁是一种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的蚂蚁。它们为了生存,只好用不道德的办法——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就永远沦为了奴隶。
夏天的下午,我时常看见红蚂蚁出征的队伍,这队伍大约有五六码长。当它们看见有黑蚂蚁的巢穴时,前面的队伍出现一阵忙乱。几只间谍似的蚂蚁先离开了队伍往前走,其他蚂蚁仍旧排好队伍不停地蜿蜒前进,有时候有条不紊地穿过 小径,有时候在荒草和枯叶中若隐若现。
它们终于找到了黑蚂蚁的巢穴,就长驱直入地到小蚂蚁的卧室里,把它们抱出了巢。在巢内,红蚂蚁和黑蚂蚁进行了一番激烈的厮杀,最终黑蚂蚁败下阵来,无可奈何地让强盗们把自己的孩子抢走。
蚂蚁不像蜜蜂那样,会选择另一条路回家,它们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我用一片叶子截走几只蚂蚁,放到别处。这几只蚂蚁迷了路,其他的凭着它们的记忆顺着原路回去了。
红蚂蚁并不是像蜜蜂那样,会辨认回家的方向,它们是凭着记忆回家的。所以,即使它们出征的路程很长,需要几天几夜,但只要沿途不发生变化,它们照旧回得了家。
24.“有条不紊”在文中的意思是( )
A.不紧不慢 B.一点儿都不乱
C.红蚂蚁的队伍排列整齐 D.说话,做事丝毫不乱
25.红蚂蚁使用的“不道德”的方法是( )
A.绑架黑蚂蚁的儿女 B.占领黑蚂蚁的家
C.和黑蚂蚁厮杀 D.不会自己寻找食物
26.“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中的“它们”是指( )
A.红蚂蚁 B.黑蚂蚁 C.黑蚂蚁的儿女 D.奴隶
27.红蚂蚁有什么特性?( )
A.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
B.绑架黑蚂蚁的儿女,把它们养在自己家里。
C.喜欢和黑蚂蚁进行厮杀。
D.只会沿着原路回家。
28.作者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
A.红蚂蚁会辨认回家的方向。
B.红蚂蚁是凭着记忆回家的。
C.红蚂蚁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
D.红蚂蚁是蚂蚁界的强盗。
【答案】
24.C
25.A
26.A
27.A
28.B
【解析】
24.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有条不紊”在文中的意思是红蚂蚁的队伍排列整齐。
25.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红蚂蚁使用的“不道德”的方法是绑架黑蚂蚁的儿女。
26.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这些被它们占为己有的蚂蚁”中的“它们”是指红蚂蚁。
2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红蚂蚁的特性是既不会抚育儿女也不会出去寻找食物。
28.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从原文中可以分析得出答案,作者通过观察,最后得出的结论是红蚂蚁是凭着记忆回家的。
(五)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青牦
大青牦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骁勇善斗。
有一次,大青牦拉大车途中遇见一头称霸一方的大公牛。大公牛横立路上,一声长啸,大青牦哪能容许它逞强,愤怒地冲上前去,空寂的野地里立即发出牛角猛烈的碰击声。只几个回合,田野寂静下来,大青牦锐利的角尖挑破了对手的眼角。它昂头挺立,对手眼角流着血,不能再动。
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它干起活来,一天能犁十亩地。它认真严肃,一丝不苟。人们看到新翻的田土,就知道这一定是大青牦刚刚犁耙过的,深翻的泥土是那么香,细细耙过的田地像一幅幅黑缎。
大青牦脾气犟,又那么凶猛,但是它有时却非常听话,非常温和。当你把它和两头牛拉开,用红药水给它涂伤口,端着盆让它喝水的时候,它两眼望着你,显得像个大孩子。这时,你数落它,责备它,它会一动不动地站着,深深地低着头……
29.根据意思写出恰当的词语。
(1)矫健勇猛,善于作战。 ____________
(2)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____________
30.用“ ”画出描写大青牦外形特点的句子。
31.你从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体会到了( )。
A.大公牛很勇敢。
B.大青牦喜欢显示自己的勇敢。
C.大青牦骁勇善斗,面对强手毫不畏惧。
32.第三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抄在下面。
33.读文章最后一句话,想一想这时大青牦在想什么?把省略号省略的内容写一写。
【答案】
29.骁勇善斗 一丝不苟
30.大青牦身材匀称,体格健壮,肌肉发达,浑身是劲。它的角长而坚硬,像两支长矛。
31.B
32.大青牦最大的特点是吃苦耐劳。
33.主人啊,我脾气怎么又上来犟了呢?怎么又和别的牛打起来了呢?我就是管不住自己,你看,我又让你担心了,真对不起主人,我下次一定忍住自己的火气!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5* 小虾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5* 小虾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13 花钟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3 花钟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11 赵州桥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1 赵州桥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