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同步课文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同步课文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1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同步课文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2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同步课文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03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小学语文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2*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类文阅读

    一、课内阅读

    (一)短文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选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请用“——”画出来。

    2.文段中的省略号说明(    

    A.走在大街上的人很多 B.街上各种建筑物很多 C.街上的马、驴、车很多

    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

    画面中的人(    )很小,(    )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

    A.不但……而且…… B.虽然……但是…… C.因为……所以……

    4.仿照语段中画曲线的句子,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答案】

    1.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2.B   

    3.B    

    4.公园里锻炼身体的人可真多,有的跑步,有的做健身操,有的打太极拳,有的跳绳。

    【分析】

    1.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

    关键句起到一个概括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文章的一段的开头的第一句,句意简单明了。本段主要写街市十分热闹的场景,故是围绕“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写的。

    2.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作用。

    “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该句介绍了街上的建筑物,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街上的建筑物很多,故选B项。

    3.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运用。

    “人很小”和“看得清清楚楚”之间是转折关系,可以用虽然……但是……这样的关联词进行连接,句子变成:画面中的人虽然很小,但是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故选B项。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结合生活实际,可以写车站、操场上的人的活动情况。例如:操场上可真热闹,有的打篮球,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跳集体舞。

     

    (二)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________马,有的________担,有的________毛驴,有的________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5.把下列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填到文段中的横线上。(填序号)  

    A.赶    B.挑    C.推    D.骑

    6.本段描写的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A.语意未尽 B.引文的省略

    C.说话时断断续续 D.列举的省略

    8.请你用“________”画出选段的中心句。

    9.画里的街市上还有哪些人在干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答案】

    5.D B A C    

    6.骑马的     挑担的     赶毛驴的     推独轮车的     溜达的    

    7.D    

    8.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    

    9.有的在杀鸡,有的在卖鱼,有的在弯腰挑选水果,还有的小孩手里拿着大大的棉花糖边走边吃。

    【解析】

    5.本题考查动词与词语之间的正确搭配,根据文章内容也可以进行正确字词的搭配。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文段中第二句的“形态各异的人”后面的话便可知都是文段描写的人物。

    7.省略号的作用是: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

    ⑤表说话断断续续;

    ⑥表语言的中断;

    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本题中是对列举的省略。

    8.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找中心句可以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1)按阅读一段文章的一般方法步骤认真阅读全段。

    (2)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中心意思,判断是否有中心句。

    (3)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一般有四种情况。①起概括和总说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同时出现。

    (4)运用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规律具体确定中心句。

    整个文段都是围绕第一句话进行阐述的,所以中心句就是第一句话。

    9.除去文章内写的这些,其余都可发挥想象进行描述,合理即可,答案唯一。

     

     

    二、类文阅读

    (一)阅读《颐和园的廊与画》,完成练习。

    颐和园的廊与画

    在北京的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长廊的建筑非常优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也就是英文字母“W”的形状。为什么要把它建造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面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福到了。

    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依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面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了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

    长廊的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有一个钉子,这是老辈们留下的精湛技艺!

    长廊的美还美在长廊上的那些画。在273间长廊里,随处可见赏心悦目的彩墨画,一共有14000多幅。

    这些画是有来由的。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山玩水,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上了许多江南的美景。这以后又加上了许多花鸟山水画,以起装饰烘托的作用。人物画是最后才出现的,画中那丰富生动的故事,更是引人入胜,有文学传说中的故事,有文学名著中的故事,还有神话传说中的故事……

    这就是颐和园的廊与画,你想去看看吗?

     

    10.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因为欣赏美好的事物而心情舒畅。(     )

    (2)山水风景或文学作品吸引人。    (     )

    11.长廊的建筑优美,人们称它有三绝,分别是___、___、___。其中介绍第二绝时,作者分别从____和___两方面进行了介绍。

    12.画波浪线的句子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文 B.总结全文 C.点明中心 D.承上启下

    13.颐和园的画的来由是什么?用“  ”画出相关语句。

    【答案】

    10.赏心悦目     引人入胜    

    11.造型绝     风水绝     结构绝     气候     环境    

    12.D    

    13.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游山玩水,意犹未尽,很留恋江南的景致,连做梦都经常梦到江南。于是,就让画工在长廊上画上了许多江南的美景。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4.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1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1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

    【答案】

    14.画: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    

    15.河南南阳  烙花  烫花  火笔画  摄氏三百至八百    

    16.A.  B.×  C.×  D.√

     

    (三)类文阅读。

        

    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虽然面人的制作方式比较简单,但是却是一种艺术性很高的民间工艺品。

    面塑体积小、便于携带,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不褪色,因此被旅游者喜爱,是馈赠亲友的纪念佳品。外国旅游者在参观面人制作时,都为艺人娴熟的技艺、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所倾倒,交口称赞。

    而旧社会的面塑艺人“只为谋生故,含泪走四方”,挑担提盒,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但他们的作品却被视为一种小玩意儿,是不能登上大雅之堂的。

    如今,面塑艺术作为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重视,小玩意儿也走入了艺术殿堂。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把婀娜多姿、衣裙飘逸的美女、天真烂漫的儿童,以及各种神话故事、戏剧、历史人物放在精致的玻璃框内,就成为人们喜爱的工艺美术品。

     

    17.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大雅之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栩栩如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短文每个自然段都集中写了一个内容,请你按照段落顺序排序。

    ①面塑艺术现在的地位。②面塑的特点。④面塑的制作。  ④面塑在旧社会的地位。

     

     

    19.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面塑,以       为主要原料,具有                                                        的特点,其形象多种多样,有                                                   等。

    20.你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好吗?为什么?

     

     

     

    【答案】

    17.形容某些被人看重的、不“粗俗”的事物,高雅的事物。   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    

    18.③②④①    

    19.糯米  体积小 便于携带  经久不霉  不裂  不变形  不褪色  

    美女 儿童 神话故事 戏剧 历史人物    

    20.例:我觉得孩子们学习捏面人很好,因为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有机会将它传承下去。

     

    (四)阅读与欣赏。

    茉莉花

    一天,我和妈妈在逛花市时买了一盆茉莉花,听摊主介绍说,茉莉花开,满屋飘香。

    回家后,我把茉莉花放在阳台上,每天都精心照料它,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妈妈说:“别着急,到了夏天,茉莉花会开的。”可是,茉莉花始终是那副老样子,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妈妈还是照样给它浇水,施肥。

    初夏的一天早上,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整株茉莉花都绿油油的了。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他们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妈妈把别的花都拿了进来,却把茉莉花留在外面,原来它爱太阳。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妈妈摘下一朵叫我闻,茉莉花的香味真醉人,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

    过了一段时间,妈妈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叫我品尝,那味道真是好极了!

     

    21.请在文中找到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着急——(           )     期望——(           )     贪心——(           )

    22.请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吮吸:                                                                                                        

    沁入:                                                                                                        

    23.在文中,茉莉花生长的过程正确的是哪一项? (     

    A.稀疏的叶子→绿色的小→好多叶子→长出枝丫,鼓出花蕾→小花开放

    B.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绿色的小→长出枝丫,鼓出花蕾→小花开放

    C.好多叶子→绿色的小→长出枝丫,鼓出花蕾→小花开放→稀疏的叶子

    D.绿色的小→长出枝丫,鼓出花蕾→小花开放→好多叶子→稀疏的叶子

    24.在等待茉莉花开的程中,我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文章进行填空。

    焦急→(             )→惊喜→(             )

    25.请用“    ”画出茉莉花开后外形的句子。喜欢这句话吗?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

    21.焦急     盼望     贪婪    

    22.吸取水分     渗入,进入    

    23.B    

    24.漠不关心     喜爱    

    25.它洁白无瑕,似雪如玉,绽开了张张笑脸,送来了阵阵浓郁的清香。

    理由:这句话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茉莉花的外形特点,既美丽又可爱,表达出了作者对它的喜爱之情。

    【解析】

    21.本题考查对近义词的掌握。

    “着急”的意思是:焦躁不安,赶紧,形容焦躁不安,十分心急;其近义词有焦急、焦灼、忧虑、慌张、焦躁等。

    “期望”的意思是:对人或事物的未来有所等待,希望;其近义词有希望、盼望、渴望、期待等。

    “贪心”的意思是:欲望大,不知足;其近义词有贪婪、贪念、贪图等。

    22.本题考查词语理解。

    “吮吸”的意思是:合拢嘴唇吸取液体或半流体,现多用于比喻吮吸人民的血汗。原文中“正在贪婪地吮吸着甘甜的露水呢”可以看出意思是吸取水分。

    “沁入”的意思是:渗入;浸润。原文“花香沁入了我的心田”可以看出是渗入、进入的意思。

    23.本文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对课文的理解。

    首先通读全文然后再从每段中寻找茉莉花的生长状态。第二自然段中“稀疏的叶子,连花的影子也见不着”;第三自然段“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枝上还露出了一个个绿色的小”;第四自然段“茉莉花已长出了一大簇枝丫,枝尖上鼓出了花蕾”、“过了几天,一朵白色的小花开放了”可以分析出茉莉花生长的过程是:稀疏的叶子→好多叶子→绿色的小→长出枝丫,鼓出花蕾→小花开放。

    24.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首先通读全文然后再从每段中寻找“我”心情的变化。从第二自然段中“焦急地盼望它能早日开放”可以看出作者的焦急;

    第二自然段“渐渐地,我不再关心它了”可以看出作者的漠不关心;

    第三自然段“我在阳台上惊喜地发现茉莉花长出了好多叶子”可以看出作者的惊喜;

    最后自然段“妈妈泡了一杯茉莉花茶叫我品尝,那味道真是好极了”可以看出作者对茉莉花的喜爱。

    25.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和对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首先看清题干,要求画出茉莉花开后外形的句子。花开是在第四自然段,然后再找关键句有关花开的状态。分析句子主要从修辞手法的方面进行分析,“绽开了张张笑脸”是拟人,“似雪如玉”是比喻,再写出这样的修辞有什么作用。比如生动形象地写出来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

     

    (五)阅读理解。

    春联

    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我们浏览着各种各样的春联,就像是漫游在万紫千红的百花园中。春联,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诵读这些春联,你会感到生活中充满了幸福和希望。

    春联讲究对仗。就拿“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来说,“绿柳”对“红桃”,“舒眉”对“开口”,“辞”对“贺”,“旧岁”对“新年”。上下两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对,细心揣摩体会,就会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如果下工夫背诵一批名联, 就能帮助我们感受其中的声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妙

    人们常说开卷有益,其实读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

     

    26.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①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

    ②形容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

    27.读一读,连一连。

    又是一年芳草绿           竹报岁平安                   

    勤劳门第春光好           依然十里杏花红

    梅开春烂漫             红桃开口贺新年

    绿柳舒眉辞旧岁           和睦人家幸福多

    28.结合短文说说,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有什么作用?

     

     

     

    29.找出二、三自然段的中心句写下来。    

    第二自然段中心句:                                                                                                        

    第三自然段中心句:                                                                                                        

    30.读画线句子,用加点词语造句。

    如果……就……

     

     

     

    【答案】

    26.万紫千红     欣欣向荣    

    27.  

    28.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29.春联讲究对仗。     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30.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取得好成绩。

    【解析】

    26.本题考查根据意思找词语。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

    欣欣向荣:形容花草树木生长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

    2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原文:“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找出对应的进行连线即可。

    2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可知,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可以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的气氛。

    29.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第二自然段总分结构,先讲的是“春联讲究对仗”,后面是举例子来说春联是怎么对仗的。所以第一句话“春联讲究对仗”是中心句。

    第三自然段总分结构,先讲的是“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后面是说怎样能感受到春联的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所以第一句话“春联读起来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是中心句。

    30.本题考查造句。

    “如果……就……”是假设关系的。“如果”后面跟的是假设,“就”后面跟的是结果。

    如:如果明天天气好,我们就去爬山。

     

    (六)阅读理解

    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①校园里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全校的同学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同学来看。

    ②这天早晨,又有许多同学来观赏玫瑰花。他们一边看,一边赞不绝口。这时,来了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小女孩,她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抓在手中,从容地向外走去。

    ③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要上前制止那小女孩。

    ④正在旁边散步的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了,走过去,弯下腰,亲切地问小女孩:“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

    ⑤“奶奶病得很重,我告诉她学校里有这样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点不相信。我现在摘下来送给她看,看过后我再把花送回来。”女孩害羞地说。

    ⑥听了孩子天真的回答,同学们不语了,教育家的心颤动了。苏霍姆林斯基牵着小女孩,从花房里又摘下了两朵大玫瑰花,对她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你妈妈的,                    。”

    ⑦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花吗?

     

    31.在阅读中进行预测不是随意预测的,而是要有一定的依据。请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表格。

    预测的依据

     

    预测的内容

    故事里的内容

    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

    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花

    花是假的;或者花被施了魔法

    是一朵假花;或有个魔法师施了魔法。

    小女孩摘花

    摘花的行为是不对的

    __________

    32.划横线的句子,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只填序号)

    A.高兴     B.悲哀     C.疑问     D.感叹

    (1)第①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        )

    (2)第④自然段划横线的句子。(        )

    33.文中“惊讶”一词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同学们“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惊讶”是因为___________。

    34.发挥你的想象力,把第⑥自然段横线处补充完整。

     

     

     

    35.你觉得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花”指的是什么?

     

     

     

    【答案】

    31.小女孩不会摘花。    

    32.D     C    

    33.玫瑰花很大很美     小女孩摘玫瑰花    

    34.感谢她养育了这样的好孩子    

    35.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分析】

    3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进行预测。

    结合题目“永不凋谢的玫瑰花”中“永不凋谢”可以联想到是一朵假花;或有个魔法师施了魔法。根据常识可知,没有花是永远不会凋谢的,所以花是假的;或者花被施了魔法。结合文章“小女孩摘花”可以联想到小女孩不会摘花。根据常识可知,摘花的行为是不对的,花被摘下来后不久就会枯萎了。

    3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的语气。

    (1)结合句子“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是对“花儿”的“美丽”和“大”发出的赞叹,故应该读出感叹的语气;

    (2)结合句子“孩子,你摘这朵花是送给谁的?能告诉我吗?”可知,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校长看到小女孩摘花这种行为后感到不解,询问小女孩。故应该读出疑问的语气。

    33.此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可以找一些关键性的信息,进行概括,语言要简练明确。

    抓住关键词理解苏霍林斯基对小女孩的关爱。同学们第一次“惊讶”是因为学校花房里开了一朵从没见过的最大的玫瑰;第二次“惊讶”是因为小女孩竟然在大家的注视下摘下那朵最大的玫瑰花。

    3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补充句子。

    认真品读五、六自然段,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要把玫瑰花送给小女孩的妈妈,是想感谢小女孩的妈妈,因为她教育出这样好的孩子。所以补充的话可以是: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3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文章的题目是“永不凋谢的玫瑰”,文中讲述了学校美丽的像婴儿笑脸一样的玫瑰花,更是指小女孩美好的心灵,她对妈妈的关心爱护。文中“永不凋谢的政”指的是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相关试卷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5* 小虾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5* 小虾同步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巩固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下册14 蜜蜂巩固练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人教部编版13 花钟练习: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13 花钟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课内阅读,类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第12课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部编版三年级语文同步课文类文阅读理解 试卷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