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90231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90231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同步练习(含答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3/1390231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时训练
展开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 如图,在 △ABC 中,边 BC 的垂直平分线 l 与 AC 相交于点 D,垂足为 E,如果 △ABD 的周长为 10 cm,BE=3 cm,则 △ABC 的周长为
A. 9 cmB. 15 cmC. 16 cmD. 18 cm
2. 如图,点 D 在 △ABC 的边 BC 上,且 BC=BD+AD,则点 D 在 的垂直平分线上.
A. ABB. ACC. BCD. 不能确定
3. 【测试 1 】如图,在 △ABC 中,DE 是边 AC 的垂直平分线,AE=5 cm,△ABD 的周长为 26 cm,则 △ABC 的周长为 cm.
A. 32B. 29C. 38D. 36
4. 数学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围绕作图问题:“如图,已知直线 l 和 l 处一点 P,用直尺和圆规作直线 PQ,使 PQ⊥l 于点 Q.”分别作出了下列四个图形,其中作法错误的是
A. B.
C. D.
5. 在 Rt△ABC 中,∠ACB=90∘,AC=BC=1.点 Q 在直线 BC 上,且 AQ=2,则线段 BQ 的长为
A. 3B. 5
C. 3+1 或 3-1D. 5+1 或 5-1
6. 如图,已知 ∠ABC,AB
C. D.
7. 如图,已知 △ABC,AB
C. D.
8. 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直线 MN 是线段 AB(M,N 不在 AB 上)的垂直平分线的是
A. MA=MB,NA=NBB. MA=MB,MN⊥AB
C. MA=NA,MB=NBD. MA=MB,MN 平分 AB
9. 如图,△ABC 中,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AE=5,△ABD 的周长为 16,则 △ABC 的周长为
A. 18B. 21C. 24D. 26
10. 平面上有四个点,经过其中的两点画直线最少可画 a 条直线,最多可画 b 条直线,那么 a+b 的值为
A. 4B. 5C. 6D. 7
11. 如图,AC=AD,BC=BD,则有
A. AB 垂直平分 CDB. CD 垂直平分 AB
C. AB 与 CD 互相垂直平分D. CD 平分 ∠ACB
12. 如图,在 △ABC 中,∠BAC=90∘,AB>AC.按下列步骤作图:①分别以点 B 和点 C 为圆心,大于 BC 一半的长为半径作圆弧,两弧相交于点 M 和点 N;②作直线 MN,与边 AB 相交于点 D,连接 CD.下列说法不一定正确的是
A. ∠BDN=∠CDNB. ∠ADC=2∠B
C. ∠ACD=∠DCBD. 2∠B+∠ACD=90∘
13. 如图,用直尺和圆规在 AC 上确定一点 P,使 PB+PC=AC,则下列选项中,一定符合要求的作图痕迹是
A. B.
C. D.
14. 如图,△ABC 中,AB=AC,E 在 BC 上,D 在 AE 上(不与 A 重合),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个.
① 若 E 为 BC 中点,则有 BD=CD;
② 若 BD=CD,则 E 为 BC 中点;
③ 若 AE⊥BC,则有 BD=CD;
④ 若 BD=CD,则有 AE⊥BC.
A. 1B. 2C. 3D. 4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5. 如图,因为 AB 是线段 CD 的垂直平分线(已知),所以 ⊥ , = .
16. 阅读下面材料:
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
尺规作图:经过已知直线上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
已知:直线 AB 和 AB 上一点 C.求作:AB 的垂线,使它经过点 C.
小艾的作法如下:
如图,(1)在直线 AB 上取一点 D,使点 D 与点 C 不重合,以点 C 为圆心,CD 长为半径作弧,交 AB 于 D,E 两点;
(2)分别以点 D 和点 E 为圆心,大于 12DE 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 F;
(3)作直线 CF.
所以直线 CF 就是所求作的垂线.
老师表扬了小艾的作法是对的.
请回答:小艾这样作图的依据是 .
17. 如图,在 △ABC 中,AB=AC,∠BAC=54∘,∠BAC 的平分线与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O,将 ∠C 沿 EF(E 在 BC 上,F 在 AC 上)折叠,点 C 与点 O 恰好重合,则 ∠OEC 的度数是 .
18. 如图,在 Rt△ABC 中,∠ACB=90∘,AB 的垂直平分线 DE 交 AC 于点 E,交 BC 的延长线于点 F.若 ∠F=30∘,DE=1,则 BE 的长是 .
19.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底边 BC=3 cm,△ABC 的面积是 6 cm2,腰 AB 的垂直平分线 EF 分别交 AB,AC 于点 E,F,点 D 为 BC 边上的中点,M 为 EF 上的动点.
(1)当 △BMD 周长的最小时,请在图中作出满足条件的 △BMD(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出画法).
(2)△BMD 周长的最小值是 .
20. 到点 A,B 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 .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1. 如图,在 Rt△ABC 中,∠C=90∘,BC=5,AC=12,求 AB 的长.
22. 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CD 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P,且 PA=PD.求证:点 P 一定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23. 如图,点 M 和点 N 在 ∠AOB 内部.
(1)请你作出点 P,使点 P 到点 M 和点 N 的距离相等,且到 ∠AOB 两边的距离也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请说明作图理由.
24. 如图,已知 AB 比 AC 长 2 cm,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交 BC 于点 E,△ACD 的周长是 14 cm,求 AB 和 AC 的长.
25. 如图,已知直线 l1∥l2,直线 l3 分别与 l1,l2 交于点 A,B.请用尺规作图法,在线段 AB 上求作一点 P,使点 P 到 l1,l2 的距离相等.(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参考答案
1. C
2. B
3. D【解析】∵DE 是边 AC 的垂直平分线,
∴DA=DC,AC=2AE=10,
∵△ABD 的周长为 26,
∴AB+BD+AD=AB+BD+CD=AB+BC=26,
∴△ABC 的周长 =AB+BC+AC=26+10=36cm,
故选:D.
4. A
5. C
【解析】如图:
①当 Q 在 BC 方向时,则有:
∵∠ACB=90∘,且 AC=BC=1,AQ=2,
∴ 在 Rt△ACQ 中,
QC=AQ2-AC2=22-12=3,
则 BQ=BC+CQ=1+3.
②当 Qʹ 在 CB 方向时,
∵∠ACB=90∘ 且 AC=BC=1,AQʹ=2,
在 Rt△ACQʹ 中,
CQʹ=AQ2-AC2=22-12=3,
则 BQʹ=CQʹ-BC=3-1.
故选C.
6. D
7. D
8. C
【解析】因为 MA=MB,NA=NB,
所以直线 MN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因为 MA=MB,MN⊥AB,
所以直线 MN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当 MA=NA,MB=NB 时,直线 MN 不一定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因为 MA=MB,MN 平分 AB,
所以直线 MN 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9. D
【解析】∵DE 是 AC 的垂直平分线,
∴DA=DC,AE=CE=5,
而 △ABD 的周长是 16,即 AB+BD+AD=16,
∴AB+BC+AC=AB+BD+CD+AC=16+10=26,
即 △ABC 的周长是 26.
10. D
【解析】如图所示:
平面上有四个点最少画 1 条直线,最多画 6 条直线.
故 a=1,b=6.则 a+b=1+6=7.
11. A
【解析】∵AC=AD,BC=BD,
∴ 点 A 在 CD 的垂直平分线上,点 B 在 CD 的垂直平分线上,
∴AB 是 CD 的垂直平分线.
即 AB 垂直平分 CD.
12. C
13. C
14. D
15. AB,CD,CO,DO
16.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17. 108∘
【解析】如图,连接 OB,OC.
因为 ∠BAC=54∘,AO 为 ∠BAC 的平分线,
所以 ∠BAO=12∠BAC=12×54∘=27∘.
又因为 AB=AC,
所以 ∠ABC=12180∘-∠BAC=12×180∘-54∘=63∘.
因为 DO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 OA=OB.
所以 ∠ABO=∠BAO=27∘,
所以 ∠OBC=∠ABC-∠ABO=63∘-27∘=36∘.
因为 AO 为 ∠BAC 的平分线,AB=AC,
所以 △AOB≌△AOCSAS.
所以 OB=OC.
所以点 O 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又因为 DO 是 AB 的垂直平分线,
所以点 O 是 △ABC 的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所以 ∠OCB=∠OBC=36∘.
因为将 ∠C 沿 EF(点 E 在 BC 上,点 F 在 AC 上)折叠,点 C 与点 O 恰好重合.
所以 OE=CE.
所以 ∠COE=∠OCB=36∘.
在 △OCE 中,
所以 ∠OEC=180∘-∠COE-∠OCB=180∘-36∘-36∘=108∘.
18. 2
19. (1)如图所示,△BMD 即为所求.
(2)5.5
【解析】(1)连接 AD 交 EF 于点 M,连接 BM,
∵EF 垂直平分线段 AB,
∴AM=BM,
∵ 点 D 是 BC 的中点,
∴BD=CD,
∵AB=AC,
∴AD⊥BC,
∵C△BMD=BM+DM+BD=AM+DM+BD=AD+BD,
∴ 当点 M 在线段 AD 与 EF 的交点处时,△BMD 的周长最小,
∴△BMD 即为所求.
(2)
∵S△ABC=12BC⋅AD=12×3×AD=6,
∴AD=4,
∴△BMD 周长的最小值为 4+1.5=5.5.
20. 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
21. AB=AC2+BC2=122+52=13.
22. 如图,连接 PB,PC.
因为点 P 是 AB,CD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所以 PA=PB,PC=PD,
又因为 PA=PD,
所以 PB=PC,
所以点 P 一定在 BC 的垂直平分线上.
23. (1) 如图所示.
(2) 作图的理由:点 P 在 ∠AOB 的平分线上,又在线段 MN 的垂直平分线上,∠AOB 的平分线和线段 MN 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为所求.
24. BC 的垂直平分线交 AB 于点 D,
∴DB=DC,
∵△ACD 的周长是 14,
∴AD+AC+CD=14,即 AC+AB=14,
则 AC+AB=14,AB-AC=2,
解得,AB=8 cm,AC=6 cm.
25. 如图,点 P 为所作.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达标测试,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测试题: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测试题,共6页。
初中北师大版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初中北师大版3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课后测评,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